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阐述接触网安装结构及受雷击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害主要特点以及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技术现状,最后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阐述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雷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采取差别化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信号系统雷害概率F和可接受的风险值RT的计算方法。雷害风险评估研究可优化解决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雷害,对实现我国高速铁路全天候正常运行具有工程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综合防雷系统安装的SPD与通信信号设备端口的耐雷电水平协调配合,厂家必须提供设备端口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水平Uw的数据,因此必须对通信信号设备进行雷击试验。阐述了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的范围、试验波形的选取、试验法和合格判定标准,并提出加速编制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山区雷电对信号设备的侵害,从1999年开始,在详细分析了雷害故障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山区原有防雷方案进行了一些改造.通过近3年的试用、观察和测试,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雷害故障呈明显下降趋势,保证了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广铁路所经过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及接触网运行中出现的雷害情况,通过分析接触网的雷击类型及其作用范围,研究接触网线路增设避雷器和架设避雷线2种方案的雷电防护效果,并提出南广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方案设计优化的建议,以提高接触网线路的雷电防护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6.
雷击与过电压对信号设备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劭 《中国铁路》2002,(2):64-66
以北京铁路局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雷击及过电压故障为例,阐述了雷击及过电压故障对铁路运输造成的影响;从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雷击及过电压对信号设备损坏的原因;据此提出了防止雷害及过电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严重损失。宜万铁路站场雷电防护主要采用了直接雷防护(避雷针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详细介绍了两种防护方案的设置要求和主要设备情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架空接触网雷电过电压危害日益突出,其供电系统架空接触网是无备用设备,雷击损坏设备时将直接影响运营安全。津滨轻轨工程是架空接触网遭受雷害最为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之一,根据津滨线接触网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软件对接触网雷电闪络特性进行分析,改进津滨轻轨接触网既有防雷措施,提高其抗雷电灾害的能力,同时研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专用避雷器。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取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雷击过电压条件下架空绝缘子击穿闪络破损概率,降低了变电所雷击跳闸概率,达到了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满足了运营安全性的要求;(2)国内工程中对绝缘子没有防护措施,避雷器不能防止反击跳闸,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事故损失;(3)由于架空接触网绝缘子耐雷水平过低,因此并联安装带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防止绝缘子雷击损坏的有效措施;(4)接触网钢支柱应接地,接触网系统应架设架空地线,并应尽可能靠近带电导线,但不需特别抬高;(5)变电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雷电过电压防护;(6)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9.
介绍当前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情况。从标准间关系、使用范围、试验方法、结果判定等几个方面,分析TB/T 3074—2017《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和TB/T3498—2018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2个标准的差异,并结合当代雷电电磁脉冲技术水平,对选择合适的标准开展雷电防护试验,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雷击风险,选取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为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条线路雷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跨越区域广的特点,各站雷击大地密度年分布及密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不论是地上站还是地下站,雷击大地密度和雷电流强度均是影响评价结果的2个重要因素;地上站的防护核心是直击雷防护,地下站的防护核心为雷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防护;地上站的雷击风险为一般风险级别,地下站为较低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雷电过电压严重威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在接触网上装设避雷器是降低雷害的措施之一。但接触网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分析。本文以我国接触网绝缘子的绝缘强度和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基础,运用接触网雷击跳闸的概率模型计算比较接触网是否安装避雷器的雷击跳闸情况。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由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水平较低,容易在雷电过电压下发生支柱绝缘子连续闪络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分析接触网耐雷水平和各种防护措施的效果时忽略这一特点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避雷器并不适合广阔区间的分散式的防雷方式,而是在雷击比较密集的地点采取密集的安装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信号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控制中枢,也是容易遭受雷击的薄弱环节,为了实现信号系统防雷故障的定量分析,需要建立信号系统的雷击仿真模型。通过测试获得系统中设备的散射参数、进行导纳参数转换,采用矢量匹配法获得导纳函数的极点分布。利用电路综合理论建立系统的差模和共模雷电暂态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室暂态响应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基于该模型建立包括接触网在内的整个信号系统雷电暂态模型,分析雷击接触网时各信号设备的雷击过电压,并结合设备的绝缘耐受水平分析信号系统中雷电防护的薄弱环节,所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高铁信号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号设备是铁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而信号防雷工作是保证信号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雷害事故,设备损坏就会给行车带来较大的干扰,因此必须在管理、方法、制度上适应当前维修制度改革的需要,探讨加强重雷区的防护措施和防雷设备的基础管理,进行技术攻关,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努力减少雷电对信号设备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吴畏 《成铁科技》2009,(2):14-16
对雷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5T设备对抗雷击的具体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场存在的轨旁信号设备与接触网支柱接地点间距较近的情况,分析信号设备遭受雷害概率增加的原因;提出利用增加接地极的方法,增加轨旁信号设备与接触网支柱之间的接地间距,从而降低雷害对信号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DCS基层网通道在通信机械室与信号机械室间原采用同轴电缆传输。针对该传输方式易遭雷击而损坏设备,影响TDCS系统正常使用的实际,提出了改变通道传输方式,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彻底解决雷害问题,经上道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很多铁路信号系统,特别是轨道电路的发送、接收和CAN总线均采用悬浮结构。为了防止出现第三轨问题,雷电防护方案中只加装差模(横向)防护用SPD,共模(纵向)防护是靠系统绝缘特性来承担。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雷击损坏现象多是因为缺少共模防护。通过科研试验数据和现场雷害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该类悬浮系统共模雷击损坏特点,并针对防止出现第三轨问题,提出新的共模雷电防护方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本文结合雷害比较的几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以及雷害发生的情况,对雷电机理、耐雷水平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了其雷害防护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我国雷电活动频度,借鉴电力部门和日本国铁防雷理论,以年平均雷暴日60天为界,提出不同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深铁路沿线的地形特点,通过分析广东省和广深铁路沿线的雷电活动情况,得出了相关的雷电流幅值分布和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并根据广深铁路历年雷害情况,结合其雷电活动特点,确定防雷重点改造区段,并提出相关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号系统承受雷击电磁瞬态干扰能力弱,要掌握雷击电磁脉冲对信号系统影响的程度,需研究雷击电磁脉冲在信号系统的瞬态传输特性.研究基于黑箱技术的铁路信号系统雷击瞬态过程建模方法,以调谐匹配单元为例,详细分析其雷击瞬态建模过程,并采用雷电冲击差模传递特性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多设备级联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多设备级联雷电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