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管理系统的管理对策思路、沉降变形信息要素、沉降观测业务功能、技术架构和功能设计等.针对基本信息模块、沉降数据观测模块、评估结果模块、综合查询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的功能设计,以及沉降评估软件接口进行论述和分析.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管理系统适应高速铁路建设现场沉降观测与评估管理特点,稳定性好,可满足建设、评估、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结合已经实施的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建设工程实践,介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由第三方承担的平行观测工作方案.研究结论:提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指出技术关键和重点:(1)建立高精度测量控制网;(2)制定科学的沉降观测方案;(3)实施第三方平行观测;(4)进行全面与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润禾 《铁道建筑技术》2009,(1):170-173,185
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和沉降变形分析是高速铁路路基建设质量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简述了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沉降设施的布置原则和技术要求及工后沉降量推算计算方法,对管桩网结构复合地基的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介绍了高速铁路相对于普通铁路工程测量的特点,强调了沉降变形观测在高速铁路中的重要性及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数据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武广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为例,论述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和数据评估报告的编制办法,重点介绍沉降观测数据库的属性、模块和录入方法,并对沉降曲线进行分析和评估,该沉降数据对施工过程和高速铁路工程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沉降观测是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测量技术作保证。以津秦客运专线桥涵沉降观测为背景,系统介绍了实施沉降观测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观测标设置、沉降观测、观测周期及观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为以后高铁沉降观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分析工作,进一步提出今后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的观测方案和工后沉降评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天津武清翠亨路下穿京津城际和京沪铁路工程为背景,分别针对临近营业线高速铁路工程的防护设计、沉降变形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基坑分层开挖和分层浇筑过程分析,对临近高速铁路工程的基坑开挖、结构浇筑施工等全过程进行了安全评估计算。研究表明,临近高速铁路工程应重点控制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开挖卸载和结构浇注加载问题;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全封闭止水设计,可避免基坑抽水或临近铁路降水对既有高速铁路沉降影响,并有效减小基坑施工和结构加载对临近铁路所产生的变形影响,保证实测高速铁路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建模分析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所采用评估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高速列车安全和平稳的运行,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平顺性和路基(桥梁)的稳定性必须达到极高的技术标准,这决定了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监测的重要意义。沉降观测数据是复杂的、海量的,只有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保障高速铁路的顺利建设。文章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生产全过程进行工序分解,设置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和...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西客运专线DK29 657-DK35 000段路基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和一般规定,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原则,沉降观测的频度和观测精度要求,分析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以及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详述了客运专线路基沉降测量的布点及监测方法,编制了三点法沉降评估的通用程序,并通过对实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了路基沉降的一些动态规律,为今后客运专线的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专线沉降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研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技术要求,开发建立了"铁路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沉降观测数据管理、沉降分析预测、区段沉降评估、数据报表自动生成和全线监控管理等多种功能,实现分级权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分析工具,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易于扩展。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对于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路基帮填将引起既有线附加沉降变形,为研究帮填路基有效可行的沉降变形控制技术及运营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结合某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高铁站,与运营高速铁路并站设置引起既有线路基帮填的工程实例,探讨帮填路基地基采用管桩桩筏结构加固及采用泡沫轻质土代替常规土质填料作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措施的适用性,通过数值计算评估既有线附加沉降量为1.75~3.42 mm,验证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探讨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于运营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并建立预警及多方联动机制以确保运营安全是必要的、可行的。目前实测路基沉降量为1.73~2.44 mm,实测值略低于评估值且沉降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分析是无砟轨道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无砟轨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方法和工作流程,提出了系统分析、评估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理念,希冀有助于该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无砟轨道铺设的基本条件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论: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无砟轨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分析和评估工作,系统分析、评估理念有助于确保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均匀和列车安全、舒适、高速运营.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和变形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和摸索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结果:采用本观测方法,进行高速铁路的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其准确度较高、可行。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设中由于预压期不足,超载补强措施尚缺乏成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因此需要从定性阶段向定量阶段转化。基于超载预压须提前卸载至等载预压的理念和沉降固结计算理论,系统构建了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期不足超载补强实施原则和设计方法:(1)确定了天然基底或桩板结构的桩底为强风化或弱风化基岩时地基不需补强,其他工况如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有条件地实施定性补强原则;(2)在明确超载卸载时机和卸载沉降标准建议值的基础上,提出超载补强的计算与设计流程;(3)指出今后工程应用过程中沉降评估卸载、工点检算以及周边施工环境影响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路基工程满足如期评估、卸载与铺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纠倾过程中能够提供的变形信息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建筑物纠倾工程中沉降观测的布置方法、观测周期、观测时间以及观测数据的解读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沉降观测结果来指导建筑物纠倾———调整纠倾措施和纠倾方向、控制回倾速率等,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回倾过程的"平缓、安全、线性",直至达到纠倾目标。  相似文献   

18.
哈大客运专线桥梁墩台沉降观测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以哈大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为背景,介绍运粮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与观测方法;采用曲线拟合法综合分析了桥梁墩台的沉降变形趋势,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累积沉降的预测模型,来分析桥梁墩、台的沉降量,掌握其变形规律.研究结论:通过对哈大客运专线运量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的分析与评估,采用曲线拟合法分析其沉降变形趋势,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桥梁墩台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桥梁墩台的沉降已经渐渐趋于稳定,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累积沉降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累积沉降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时速350 km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控制结构工后沉降满足不大于15mm,各种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 mm,需构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管理体系,制定严密、科学的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和建立科学、快捷、系统的分析评估系统,保证观测数据和预测工后沉降的准确性、可靠性、连续性,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无砟轨道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郑西、西宝和大西高速铁路是我国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先后修建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黄土地基湿陷沉降是影响铁路安全的关键因素。结合这3条高铁路基工程,开展了物理力学试验、应力测试、桩身材料试验、现场浸水试验和沉降观测,对黄土路基地基的湿陷变形量、沉降计算影响深度、沉降计算经验修正系数、压缩模量扩大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适用于高速铁路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