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简支梁桥竖向有载频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不同跨度简支梁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在列车过桥全过程中是周期性变化的,其数值不仅与桥梁本身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同时还上桥上车辆各轮对悬挂弹簧的刚度和簧下质量及其在桥上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荷载过桥的轨道交通桥梁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振型分解法,对移动荷载通过轨道交通桥梁时的动力响应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轨道交通车辆过桥时共振和振动相消的公式。当桥梁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等于车辆速度与车辆长度之比时,会发生共振。为避免桥梁共振,设计时应满足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大于车辆最大速度与车辆长度的比值。当桥梁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等于车辆速度与两倍桥梁跨长之比的奇数倍时,轴重在桥上引起的自由振动和轴重离开桥梁后桥梁的自由振动相互抵消,桥梁振动最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载试验可以准确了解加固之后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本文以甘肃S202线一座桥的动载试验为例,测试了该桥梁的一阶竖向自振频率、动挠度等参数,计算分析了结构的阻尼比、动力冲击系数。结果表明:结构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合,且自振频率较大,结构在竖向具有较大的刚度;跑车工况下车速与动挠度成反比,跳车工况下恰好相反;结构的动力冲击系数较为集中稳定,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采用车-桥系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对铁路双线连续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计算了两列20辆相同参数的提速客车从桥梁的两端同时通过40 m+4×72 m+40 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时,车-桥系统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为进一步研究多线铁路桥梁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和振动响应等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该桥双线满布车辆时,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单线简支梁桥以及该桥单线通过列车时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相似;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以用相应的无载自振频率来代替,不会引起明显的误差;如果计算该桥的竖向有载自振频率,可取其平均值代替。  相似文献   

5.
模态分析在桥梁检定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力锤激励铁路桥梁产生振动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使用变时基传递函数细化分析方法,确定梁体和桥墩的自振频率和振型。掌握模态分析方法对指导桥梁大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给出了同类型车辆过桥时的桥梁共振速度,并按一定条件计算了各种跨度简支梁在具有不同自振频率的动力系数值;文中也讨论车辆振动,车辆动力参数及轨道不平顺等参数对高速铁路桥梁的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桥梁结构模态密集、测试信号噪声强度高等特点,为在时频域内识别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引入最新的经验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以仿真信号验证了该方法在信号分解上的有效性。结合某曲线斜拉桥模型试验动力测试数据,识别了该模型桥梁前六阶竖向自振频率和前四阶横向自振频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桥梁测试信号有效分解,各分量之间不存在模态混叠,并能正确识别出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锤击法对24m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模态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余振法和环境激励法分析桥梁的横向自振频率,很多情况下由于脉动信号的不可控制性而导致试验结果分析较困难,而采用锤击法对桥梁进行激励的模态试验,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试验结果,能更好了解梁的振动状态,判定结构刚度。通过对大秦线300号桥一孔跨度24 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模态测试,分析梁的振型及横向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德国桥梁概况、桥梁标准体系和基本形式以及桥梁的设计特点,例如设计活载的规定,刚度与自振频率的限值要求,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特点等,为我国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由钢铝复合轨、绝缘支架、支撑卡爪和支架底座组成的三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动力特性,分析了下部桥梁结构振动的影响,为轨道的磨耗磨损研究及集电靴与接触轨的动态受流仿真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研究得出,三轨系统前十阶的自振频率范围与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差较大,两者不会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