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桩端土强度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建立了3种不同长度的超长桩.通过改变桩端土的强度,在荷载作用下,研究轴力沿着桩身传递、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及桩自身变形.分析了桩端土强度的提高对超长桩上段和下段桩侧摩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土强度提高1~2倍时,超长桩极限承载力提高7.06%~22.49%;80m基桩对应5种不同长径比时,长度增加25%~50%,其极限承载力提高35.06%~63.21%;在同级荷载作用下,桩端土强度高的桩侧摩阻力发挥小于桩端土强度低的;端阻强化效应在桩端土强度较弱的土层中也存,且长径比越小增强的效应越明显;该研究可以为实际工程中超长大直径桩基设计和承载力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竖直荷载作用下桩与桩间土协同工作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承台下群桩及桩间土的受力和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应用桩与桩间土的变形协调条件,推算出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的定量计算式,其表达式物理力学概念简明清晰.通过工程算例,阐明了其计算过程和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的适用条件下,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际进行了单桩、三桩复合地基静载荷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随板底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应力逐渐向桩顶集中;距离桩边不同位置处的桩间土应力沿桩径方向呈非线性分布;相同的板底应力条件下,单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大于三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该结论可为类似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对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进行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得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特征.混凝土桩、石灰桩和桩问土的应力特点,桩土应力比特点.该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现场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但从定性上分析混凝土桩与石灰桩多元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是可行的.试验表明,对于粉细砂类土,混凝土桩与石灰桩联合处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计算了地震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反应.分析了体系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桩身应变、桩身挠度、桩身弯矩、桩身剪力和桩土间接触压力等方面,并探讨了桩土刚度比、上部荷载等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复合地基中,为使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必须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本文提出在复合地基表面,基础与桩、桩间土之间设置褥垫层,通过褥垫层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从而使桩土共同工作。本文通过对褥垫层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数据,说明了褥垫层对复合地基变形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复合地基中,为使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必须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本文提出在复合地基表面,基础与桩、桩间土之间设置褥垫层,通过褥垫层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从而使桩土共同工作。本文通过对褥垫层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数据,说明了褥垫层对复合地基变形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脱空量变形计算模型,进行了桩基承台下桩间土脱空量的计算,在脱空发生时,对桩承台与承台底地基土再接触后的受力机理和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桩间土参与共同工作分担上部荷载的定量表达式。结果表明,按此理论设计和布桩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长短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在不同桩土刚度比条件下桩土相互作用、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及荷载传递方面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复合地基能使刚性桩、柔性桩以及土体协调变形,合理发挥它们各自的承载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路堤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路堤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设计中仍沿用刚性基础下复地基的设计理论,因而造成实测值与设计值相差甚远.结合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分析了路堤下桩土应力、桩土表面沉降、桩身附加应力、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等.结果表明:在路堤下这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变化总体趋势为逐渐增大,但总应力比不大,应力集中不明显;桩土沉降存在不协调,实测土的沉降量比桩的沉降量要大;群桩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小于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较小.  相似文献   

11.
粉喷桩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土处理方法,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国内也进入了推广和普及阶段。文中通过对云浮市河杨公路软土路基进行软土特征分析,并根据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出采用水泥粉喷桩进行软土路基处治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控制要点,应用该方法能使原来松散的土粒胶结成一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柱状结石体,从而提高了软土本身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上海某高速公路工程桥头软土地基薄壁管桩施工中采用传统活瓣桩靴和钢筋混凝土桩靴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废旧轮胎作为桩靴的薄壁管桩施工新工艺。实际应用表明,废旧轮胎桩靴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废旧轮胎黑色污染处理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实例和分析,研究夯扩桩利用深厚软土中所夹薄硬土层作持力层及夯扩桩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CFG桩在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中的运用,指出了CFG桩的材料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实际运用表明,CFG桩适应了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工作的需要,在工程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公路桥头软土沉降的控制,有效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尚峰利 《交通标准化》2014,(10):150-156
荷载传递是超长桩工作特性的重要内容.建立并拟合分析桩土传递的函数模型,分析了桩侧土剪切模量、桩身混凝土模量、长径比、桩长和桩径等不同参数对超长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计算实例分别分析了桩长、桩径、土体粘聚力c值、桩侧土体刚度、桩端土体刚度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粉喷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方法的一种形式,也叫加固土桩.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和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结合工程实例,就粉喷桩在小桥涵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君 《北方交通》2006,(6):151-153
砾石桩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在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砾石桩的施工及试验检测,分析了砾石桩施工对软土地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grouting method applied in bored pile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conventional bored pile. Load tests have proved that grouting under the bored pile ti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and to reduce the pile settlement. In this paper, the grouting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and pile-load test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ut the grouting method into design practic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soil compaction.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vities expansion in soil mass, approximate formulae are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ted pile.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load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结合挤扩支盘桩和土体的实际参数,基于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六面体单元模拟挤扩支盘桩和桩周土体,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空间模型,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和桩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及支盘端承力的变化规律,并与同直径等截面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顶的位移最大,离桩越远,土体的水平位移越小;桩身轴力在支盘处的变化较大,支盘承受了大部分荷载;各支盘端承力不能平均分配,应充分考虑各个支盘的位置和支盘端土体的力学特性,设计合理的支盘间距,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支盘桩的承载能力;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同直径等截面桩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承台土体反力分布对桩基承台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有重要影响。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无限元-接触面单元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桩长、桩间距群桩基础中承台下土体反力的分布特征,并且为群桩承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