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易合并继发性感染 ,但合并新型隐球菌败血症者少见 ,本院诊治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患者 ,均为男性、年龄 5 2 - 6 3岁 ,农民。 3例患者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型 ,出血热抗体IgM检测阳性 ,诊断符合 198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2例患者因顽固性感染性休克行血、尿细菌培养 ,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末稍血涂片墨汁染色显示新型隐球菌阳性 ,均于入院 1~ 3d内死于低血压休克期。 1例过渡到多尿期 ,但尿量徘徊在 40 0 0~ 5 0 0 0ml/d ,尿素氮在 …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8周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 ,且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肝炎 (中度 ) >慢性肝炎 (轻度 )。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 8周后 ,其血清IL 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ALT与IL 6呈明显正相关 ;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 ,其HBeAg、HBV DNA转阴率为 43.3%、46.9% ,转阴组IL 6、IL 8水平接近正常 ,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 (P <0 .0 5)。结论 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 该文报道了日本和歌山(Wakagma)医科大学1976——1978年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7例的临床与表现特征。病人多于第4—8日入院、住院7—78日。6例发病于春季与夏初。呈重型经过者3例。患者均急性发病,有显著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胃肠炎、出血症候群,肝脏肿大、白细胞减少(继而增多),血小板减少,血清总蛋白含量降低。重症病人于第5病日出现各种并发症:水肿、心律紊乱及心脏传导障碍,胸腔及心包积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治疗技术的提高 ,血浆置换为临床某些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临床上各种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我院及中心血站近 4年来对多名病情危重及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2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5例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2例 ,肾病综合症 5例 ,多发性骨髓瘤 3例 ,重症肝炎肝昏迷 2例 ,血型不和致急性溶血 1例 ,药物中毒 4例 (服氯丙嗪 2例 ,安定、鲁米那各 1例 )。男 14例 ,女 8例。除 1例为 3岁患儿 ,…  相似文献   

5.
一、本文检测95例出血热患者487份血清中,出血热IgM及IgG抗体皆为阳性,而非出血热流行地区健康人血清30份及非出血热患者血清30份,皆为阴性。二、出血热患者血清中IgM抗体于病程第1日可检出,3—12日阳性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其滴度2—3病日开始增高,3—6病日达高峰,持续6—12天,第10—14病日逐渐下降。IgG抗体于病程第2日可检出,4—5病日阳性率上升,7—14病日达高峰,其滴度于检出后逐渐增高,5—14病日始达高峰。三、患者病情轻重与血清中抗体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SIL-2R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间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具良好的相关性(r=0.542,P<0.001);且尿液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优点。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病情估计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脑脊液分离病毒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院于1986年8月从1例EHF伴昏迷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13天前因发热、头疼,腰疼5天,低血压、尿蛋白(++),以出血热在某医院治疗。经对症处理渡过休克、少尿期,病程11天进入多尿期,当天曾抽风一次,约2~3分钟,当时BP29.3/13kpa,经降压、镇静后好转,10小时前又昏迷并突然抽风5~6次,每次约2分钟,经上述处理疗效较差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1将醋酸纤维膜电泳法用于7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蛋白分析的做法和结果。其中轻型病人17例,尿蛋白电泳区带0—1条占88.2%;中型14例,尿蛋白区带0~1条占35.7%,2~3条占64.3%;重型34例、危重型10例,尿蛋白区带4~5条分别占67.6%,70.0%。实验结果表明,轻型和中型病人区带少,主要漏出白蛋白;重型和危重型病人区带多,漏出的白蛋白量减少,球蛋白量增多,将醋酸纤维膜电泳法用于尿蛋白分析,对出血热病人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流行性出血热6例动态观察,尿蛋白电泳显示发热后期漏出为白蛋白;极期白蛋白:球蛋白=1:2~1:1;多尿后期或恢复期尿蛋白消失,蛋白区带不出现,说明出血热不同病期,肾脏损害程度不等,对蛋白漏出的选择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全身转化风险。方法 回顾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注册登记的OMG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发病后2年内两组患者的疾病转化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了免疫抑制治疗时程以及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下的转化风险;使用分层分析,评价了不同亚组因子水平下主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共收集702例以眼肌症状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信息,367例(52.3%)患者被纳入治疗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0.54±15.1)岁,其中159例(43.3%)为女性。335例(47.7%)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49.1±14.6)岁,159例(47.5%)为女性。治疗组中28例(7.7%),对照组中106例(31.6%)患者在观察期内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经多变量校正的Cox模型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全身转化风险明显降低(HR=0.24;95%CI:0.15~0.37;P<0.001)。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外伤性脑腔隙梗塞 (TCLI)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总结 5年期间收治TCLI患者 32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男性年轻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以受伤至出现症状和体征为伤后 2h至 1 1d内 ;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者 2 9例 ,多发数个病灶者 1 4例 ;梗塞面积为 0 .5cm× 1 .0cm× 2 .0cm大小不等 ;预后为治愈 2 4例 ,轻残 6例 ,重残 2例。结论 对TCLI只要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CRRT,12-24 h/d,隔天使用。结果成功救治5例,死亡3例;疗程结束后7例体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N)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血气各项指标SaO2、PaO2、pH、BE、HCO3-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CRRT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肯定,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3.
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IL 6 )及内皮素 1(ET 1)的清除作用 ,探讨炎症介质在HFRS中的作用。方法 将诊断为HFRS的中型及以上类型患者 4 0例随机分为两组 :CVVH组 2 0例行CVVH ,HD组 2 0例行HD。用ELISA法检测TNF α和IL 6浓度 ,放射免疫法测定ET 1浓度。结果 ①CVVH组及HD组少尿天数 (3.0± 2 .1,6 .0± 3.4 )、并发症发生率 (2 5 % ,4 0 % )及病死率 (15 % ,2 5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②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CVVH组治疗后血中TNF α、IL 6和ET 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 ;HD组治疗前后血中TNF α、IL 6和ET 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④CVVH组滤出液中可持续检测到IL 6及ET 1,未检测到TNF α。透出液中未检测到上述炎症介质。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清除炎症介质 ,改善HFRS的病理生理过程 ,改善肾功能和预后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是治疗HFRS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断的21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8(16~68)岁。12例单中心型Castleman病中11例(91.7%)以透明血管型为病理类型;而9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中5例(55.6%)表现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单中心型患者中无1例有发热症状,而多中心型患者中4例(44.4%)有发热症状。21例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12例单中心型患者术后均达到持续完全缓解。9例多中心型患者中仅有1例术后达到完全缓解,其余8例均接受了化疗,1例联合放疗。接受化疗的8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多中心型患者转化为淋巴瘤。中位随访46.2(12.2~138.7)个月,20例患者存活,1例转化为淋巴瘤的多中心型患者死亡。结论单中心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佳;多中心型患者可转化为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回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2例重叠HCV感染,HAV和HDV重叠感染各1例。表明HBV感染及在此基础上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发生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环孢素A的应用和它所引起的肝肾毒性是移植后重症肝炎发生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应慎重考虑HBV感染者的肾移植适应症,有HCV、HDV重叠感染者不宜施行肾移植术。对HBsAg阳性肾移植患者应加强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及早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0~1985年住院患者中出血热合并皮质盲15例。患者均于病后突然失明,瞳孔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正率。15例中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共13例。视力障碍见于发病后多尿期以前各期,约在2~15病日,以少尿期最多见。视力障碍最短1天,最长15天,平均4.9天。发生机理系中枢血管损伤或血管痉挛致缺氧所引起,并对出血热发生皮质盲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可引起实验室感染。1960年苏联首次发生113例实验室感染出血热爆发,以后在南朝鲜、芬兰及国内均有一些报导。以上均为进行出血热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疫鼠—黑线姬鼠、棕背(鼠平)或红背(鼠平)而发生。此类事例已为从事出血热研究人员所熟知,但对其传播机理尚不甚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类实验室感染为普通实验室由于接触实验动物大白鼠而发病。1975年和1978年在日本仙台首次发病,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 SR- PLLA可吸收拉力螺钉手术治疗髌骨骨折 1 1例 ,术后石膏固定 4~ 5周。结果  1 1例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 .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 ,无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 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优 8例 ,良 2例 ,可 1例。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物 (SR- PLLA)为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扶正抑瘤饮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抗癌药物。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 0 3~ 2 0 0 0 0 3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60例。男性 5 1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5 7± 10 )岁 ,其中胃癌 3 9例 ,食道癌 8例 ,大肠癌 13例。根治术后 14例 ,Ⅲ期末手术后 12例 ,Ⅳ期手术后 3 4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肠镜或手术确诊 ,并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初治或末次治疗 1月以上 ,KPS >60分 ,无化疗禁忌。正常健…  相似文献   

20.
采用椎管内对神经根直接按摩的方法 ,对常规硬膜外封闭无效的 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住院病人 ,症状、体征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CT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接受过 3~ 5次常规硬膜外注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1.2 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完成。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 ,抱膝弯腰 ,穿刺点选择病变棘突间隙患侧旁开0 .5~ 1cm左右 ,穿刺过程同硬外。成功后 ,旋转穿刺针使勺状口偏向患侧 30°~ 45°,然后置管 ,当导管头端触及神经根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