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开展  罗巧  张志飞  徐中明 《汽车工程》2022,(12):1936-1943+1963
为采用人-椅接触面的体压分布来表征汽车座椅的振动舒适性,在6种不同幅值的低频垂向激励下,以12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主客观试验,以获得体压分布指标。对振动加速度和体压分布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提取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压力均值、最大压力均值和平均压力变化率与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等客观评价指标。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主客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压力均值、最大压力均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的相关性较弱(β=0.26,0.10),而平均压力变化率和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β=0.83,0.85)。最后利用史蒂文斯幂定律对主客观参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指标相比,平均压力变化率和法向力变化率的均方根值与主观不舒适性评分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R2>99.0%),可作为体压分布评价指标来表征汽车座椅的振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压分布与道路模拟振动对比研究汽车座椅静态乘坐舒适性与动态乘坐舒适性,建立一套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试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整体接触面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座垫舒适性,因此将人—座垫接触界面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侧翼、臀部和腿部区域,进行座垫舒适性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静态工况下,座垫舒适性与各区域接触面积占比有较大关联,并得到座垫各区域接触面积占比参考值以及各体重下腿部载荷占比参考值;在动态工况下,动态接触面积大于静态接触面积,但两者区域接触面积占比基本一致。最终基于研究过程和试验结果,提出动、静态接触面积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提出有效接触面积的概念,为座垫舒适性评价提供新的指标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评价汽车座椅泡沫坐垫舒适性的物理特性指标和体压分布指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压分布能综合反映坐垫的舒适性,而物理特性则为坐垫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泡沫坐垫舒适性设计和评价中,宜综合使用上述两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身材驾驶员体压分布的特点和腰部支撑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首先构建了3个典型身材(5,50和95百分位)的人体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含骨骼、软组织和皮肤3种材料,并采用驾驶姿势的级联预测模型来调整人体的姿势;建立了包含腰部支撑的座椅有限元模型;接着将座椅和人体模型组装一起,并施加边界条件,对体压分布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驾驶员身材和腰部支撑对界面压强和软组织应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体压分布主观评价实验。通过数据对比和主观评价,建立了体压分布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证实了腰部支撑对提高座椅舒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际标准ISO 2631和欧共体人体安全委员会法规89/391/EC有关车辆座椅振动的测试、分析和评估方法,对平地机在现场作业和路面行驶工况下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以试验中振动最严重的工况为例,按照ISO2631和89/391/EC对平地机振动舒适性及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最后,对如何改善平地机的整车动态性能,提高座椅舒适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离合系统作为一类与操控者接触频率较高的元件,其舒适性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指标[1]。本文以某轻型客车为例,对踏板振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的特性图、频谱以及振动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基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螺旋管+限流阀+动态隔振器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振动问题,以此来大幅提高离合系统的舒适性。最后,还通过实车测试探究了隔振结构对离合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基于H点测量装置(HPM)建立了详细的座椅体压分布仿真模型,而与座椅体压分布仿真分析紧密相关的泡沫和面料的材料参数则通过拉伸和压缩试验获得。通过与试验对比不同区域的最大压力值、平均压力、接触面积和占重比4项评价指标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准确反映体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并且H点测量装置的肩部、腰部和大腿处的各项体压分布指标,仿真与试验误差在10%以内,座椅仿真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9.
汽车动态舒适性的CAE分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新型轿车的整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相应的数字化路面,分别进行了脉冲路面输入和随机路面输入下汽车动态舒适性虚拟试验,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汽车动态舒适性仿真分析精度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以轿车为例分析了动力总成悬置隔振元件刚度对轿车怠速工况动态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汽车动态舒适性的优化分析。总结并探讨了系统的基于CAE分析技术的汽车动态舒适性仿真分析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综合乘用车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优点,使评价结果更可靠,对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根据客观试验数据预测主观评价的得分模型。选取7辆乘用车进行振动舒适性主观与客观评价试验,在实车试验的基础上测量客观参数值,并对车辆舒适性进行主观评分,建立了舒适性主观评价预测模型。客观评价试验包括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测量位置为驾驶员座椅支撑面、靠背和脚底地板处,测量参数为这3个位置的脉冲输入最大加速度响应和随机输入三轴向线振动。在客观评价试验的基础上,增加急加速试验工况作为主观评价试验,对车身俯仰、侧倾晃动等指标进行了主观评分。根据各主观指标得分,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了试验车主观评价总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到影响主观评价的10个主要客观测量参数,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主观得分预测模型,并引入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分析了2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的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更适合解决乘用车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预测的小样本问题,可为乘用车振动舒适性的快速评价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光学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以识别道路前方车辆.首先根据光学图像信息进行保守识别以初步确定车辆目标.在对相应的红外图像进行通道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温度场信息提取车辆目标特征以构建车辆验证函数.以车辆验证函数值为依据建立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分类器,对光学初识别中得到的车辆目标进行验证,从而成功实现了光学图像与红外图像的信息融合.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红外热图信息在光学图像保守识别的基础上剔除误判目标,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伟 《路基工程》2012,(4):174-178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BAQUS 对凉水井滑坡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应力应变场的云图分析,确定边坡的最危险潜在滑动面。依据强度折减法的原理,利用ABAQUS定义场变量为强度折减系数值,通过改变场变量实现摩擦角和粘聚力的折减,得出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对滑坡的整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阐述目前高速公路绿化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发展思路,并对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车试验出现CAB气囊后腔展开后飘动,扫到假人头部,且气囊后腔展开速度比前腔慢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简述如何通过改变气囊折叠方式、改变气囊花型的方法,改善CAB气囊展开状态的问题.通过此问题的改善,为后续CAB气囊开发提供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快速路运行时间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爱霞  陈艳艳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26-128,132
运行时间可靠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率测度参数能有效地评价交通网络的动态特性。在对运行时间可靠度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路运行时间可靠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运行时间可靠度,即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随机的对快速路入口的交通需求变量进行抽样,根据得到的样本值确定路径出行时间,然后对此出行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阚值,则认为不可靠,否则可靠。并通过一个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指出了运行时间可靠度这一概率参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AFP的航班延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地面延误策略对航班延误分配不当问题,对限制空域进行了分析,以空域流量策略为基础,分析航班延误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航班延误模型,采用矩阵的遍历来确认航路.通过算例与地面延误策略进行比较,对采用AFP进行航班延误分配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减少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7.
赵蕾 《华东公路》2011,(1):10-11
微表处技术是高等级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该工艺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修复道路多种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车辙病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峰  王军 《华东公路》2006,(1):23-24
讲述了高速公路上的路面病害之一———车辙的形成、发展、危害,给出了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的预防和维修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谷丰 《汽车电器》2011,(10):18-21
针对纯电动汽车空调在传统汽车空调基础上的改装,结合其工作原理及改装方法进行一定的分析说明,提出对传统汽车空调电动化改装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桥梁日益增多,船舶吨位日益增大,船舶航速也越来越快,这将给桥梁的安全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桥墩防船舶撞击问题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意义.目前中、美、欧洲等国的设计规范均对桥墩防撞设计做出了相关规定,然而分析发现:各国规范仍大都采用简单的静力设计法,没有反映出船桥碰撞的冲击动力本质;近年来,船桥碰撞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重大桥梁工程船撞设计专题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工程师使用则极为困难,很难推广至一般桥梁设计.鉴于此,从桥墩自身结构和桥墩防护结构两个方面对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船桥碰撞冲击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三个设计因子以及相应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