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志伟 《集装箱化》2021,32(2):13-15
作为码头前沿的关键装卸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装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效率.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自动化岸桥广泛应用于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岸桥应用于新建码头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岸桥司机和设备工程师对自动化岸桥不熟悉,需要实操培训后才能上岗,从而在无形中导致码头运营成本上升;二是自动化岸桥作业采用远程操作模式,不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不仅会降低码头作业效率,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在应用自动化岸桥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鹿特丹港MV2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丹吉尔港TM2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均向岸桥设备生产商采购自动化岸桥模拟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2.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仑矿石码头")的惠生41T-32M轻型岸桥配备振华单箱吊具,采用点对点控制集装箱吊具的形式,一次可起吊1个20英尺集装箱或40英尺集装箱.随着北仑矿石码头集装箱业务的发展,码头对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双箱作业岸桥的作业效率比单箱作业岸桥提升2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北仑矿石码头的单箱作业轻型岸桥实施双箱作业技术改造,以提升设备作业效率.振华液压双箱吊具性能优良,若能用于轻型岸桥,完全可以满足作业需要.北仑矿石码头41T-32M轻型岸桥单双箱吊具兼容性改造项目应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控制岸桥吊具,使用9芯插头替代48芯插头实现双箱吊具功能,同时保留48芯插头点对点控制功能,实现北仑港区岸桥与龙门吊吊具通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准确船图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船作业的影响,提出基于驳船模式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船方案:第一,岸桥管理系统在全船范围内扫描作业指令,而不限于在当前作业队列内扫描;第二,岸桥管理系统允许岸桥司机根据实际作业需要自由抓箱卸船,而不再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指令顺序卸船。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使岸桥在船图不准确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卸船作业,或在没有船图的情况下以半自动化形式完成卸船作业。  相似文献   

4.
姚杰 《集装箱化》2014,25(3):14-16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是码头集装箱装卸的关键设备,其作业效率直接影响码头的装卸能力和经济效益。岸桥由大功率电动机驱动,而驱动电动机的电能由码头高压供电箱经高压电缆输送至岸桥变压器,  相似文献   

5.
邱涛  林栋  李凌凯 《集装箱化》2020,31(6):13-15
正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是集装箱码头用于集装箱船装卸作业的专业设备。在传统岸桥作业过程中,岸桥司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地操控岸桥各机构动作,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容易导致司机疲劳且易引发职业病。随着远程操控技术的普及,世界各国港口纷纷打造不同作业模式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岸桥司机转移  相似文献   

6.
随着集装箱船舶持续向大型化发展,岸桥也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导致岸桥装卸作业和维保检查难度增大.当前,航运市场持续火爆,各主要港口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如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保障船舶装卸作业和设备维保作业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根据调研,码头岸桥现场作业主要风险点如下:在船舶开关舱盖作业过程中,舱盖尺寸较大造成岸桥司机视线受阻;大件及超限货物外形不规则,作业风险较高;在吊具抓放箱过程中,锁头状态异常,集装箱不稳,或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在岸桥维修和巡检过程中,相关人员与岸桥司机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本文在总结岸桥作业安全管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岸桥装卸及维保作业中的风险,提出以自动化方式替代人工交流、指挥和警示,并以机防方式建立岸桥作业安全防护系统,从而降低或消除岸桥作业风险.该系统设计理念和控制逻辑不仅适用于岸桥,也可为轨道吊、门机、吊车等其他起重设 备作业安全防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建明  任松  陈维斗 《集装箱化》2018,29(10):10-12
正自动化已成为当今集装箱码头发展的新趋势,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码头作业效率;但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仍是首要任务。作为集装箱码头重要的装卸设备之一,岸桥的作业效率直接决定整个码头的作业效率。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洋山四期码头")配备10台双小车岸桥。在双小车岸桥作业过程中,门架小车自动运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传统集装箱码头还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船作业时,解挂锁销作业是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码头的装卸船作业效率。智能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解挂锁工艺方案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岸桥设备的选型和集装箱码头对岸桥装卸船效率指标的要求水平。本文结合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工程特点、建设规模及装卸船设备选型,介绍与单小车岸桥适配的地面相对固定的解挂锁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笑  韩晓龙 《水运工程》2013,(3):124-128
岸桥与集卡是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重要机械, 其配置情况关系到整个港口的作业效率。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针对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分区堆放的情况和码头泊位装卸作业的状态要求,考虑了岸桥作业时间和集卡运输时间,提出了集装箱码头集卡与岸桥协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总时间最小为目标。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为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分析自动化码头岸桥侧作业管理模式,区分正常装卸作业与舱盖板作业,将舱盖板作业形成规范的操作指令,使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流程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自动化作业流程的连续性、自动化码头岸桥侧作业的效率和岸桥远程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与便利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双箱吊具有3种,即BRROMMA双箱吊具、RAM双箱吊具和STINIS双箱吊具。2000年,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利用世行贷款引进的3台集装箱岸桥上首次采用RAM集装箱双箱吊具。经过近2年的使用证明,采用双箱吊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根据2002年作业统计,6台岸桥共作业箱量733859TEU,作业台时数18318h,平均作业效率39.9TEU/h,比单箱吊具作业效率提高了50%。排除岸桥机构速度因素和场桥作业因素的影响,采用双箱吊具作业效率提高30%~40%。双箱吊具的使用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嵩屿码头7台岸桥经过加高改造后,在作业中表现良好,性能稳定,能不受潮水影响作业大型船舶,大大提升船舶作业效率同时也更加节约能源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嵩屿码头)拥有10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为岸桥),至今已经使用13年。这10台岸桥的最大作业起升高度均为42 m。在潮水较高作业大型船舶时,岸桥往往无法作业更高的箱子或者无法带箱越层,或者换贝位作业时需起升俯仰才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动集装箱码头岸边作业无人桥板头化,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和人员占用率,设计岸桥特殊作业警示系统。警示系统基于岸桥控制程序开发,实现人机分离、人车分离,提高码头作业安全标准,对于启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岸桥是在码头岸边装卸船上集装箱的设备。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及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推动集装箱船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这使得码头面临更大的装卸作业压力。岸桥作业能力是衡量集装箱码头作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岸桥单机作业能力是由岸桥最大起重能力、外伸距、轨上起升高度、小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决定的,其中,轨上起升高度涉及岸桥对大型船舶的适应性、岸桥自身防风能力和稳定性等;因此,岸桥轨上起升高度是码头企业在选择岸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运而生,桥吊装卸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就传统集装箱码头而言,自动化改造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面临技术瓶颈,适用范围有限。为此,本文在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桥吊装卸作业箱号和舱位信息确认平台及优化工艺,由桥吊司机取代理货员完成相关作业信息确认操作,从而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传统集装箱码头桥吊装卸作业信息确认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集装箱海运量大幅攀升,推动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码头向大型化发展,码头装卸设备升级换代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作为集装箱码头的主要装卸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作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装箱码头的作业能力。我国岸桥制造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后,当前面临着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从大到强的课题。本文回顾我国岸桥技术发展历史,介绍新一代岸桥的技术特征,并探讨未来岸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洪辉 《集装箱化》2014,25(1):24-26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是在集装箱船舶与码头前沿之间装卸集装箱的主要设备,岸桥作业具有设备结构复杂、设备使用频度高、多工种人员聚集等特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岸桥维修作业中,维修人员与岸桥司机沟通不畅易导致人员伤亡;维修人员上机盲目指挥或未授权人员上机等均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8.
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为例,将决定泊位通过能力的各个环节分为泊位年营运天数、泊位有效利用率、船时装卸效率、单船装卸箱量、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船舶装卸辅助作业及船舶靠离泊时间、岸边集装箱岸桥配备台数等因素逐一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泊位通过能力影响的权重,从而为码头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改善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孙凯 《集装箱化》2013,24(7):17-19
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双40英尺岸桥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国内外大型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日臻完善,为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提升码头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以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盛东码头)和高雄高明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高明码头)为例,分析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以期为集装箱码头成功应用双40英尺岸桥装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炜东 《集装箱化》2010,21(6):30-30
<正>基于岸桥作业量的不断上升以及对绿色港口的期盼,从技术上降低港口机械运行能耗的要求日益迫切。在上海港外高桥码头的岸桥作业中,时常发现桥吊进行吊箱作业时,俯仰电机风扇不停运转,这不但无谓损耗了电机硬件,还浪费了电力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