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制开发的铁路货车站修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货车站修工作质量的动态管理,为全面实施货车站修质量监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述我国铁路货车辅修修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铁路货车检修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取消货车辅修的修制改革方案,并做了较全面的阐述。另外,分析了取消货车辅修修程后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对新造、厂修、段修、站修以及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南翔 《铁道车辆》1993,(11):28-30
对我国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预测;阐述了我国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技术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过程;说明了状态修,换件修,专业化集中修和寿命管理的检修管理模式在我国铁路货车197726型滚动轴承检修制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铁路货车站修技术管理的起源、质量控制、标准化、信息化以及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阐述了铁路货车站修技术管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的影响要素,指出了目前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铁路货车主要故障形式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铁路货车实施预防性状态修检修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是实行在计划预防修框架内的状态修,目前正处于由预防性计划修向计划性换件修转换的起步阶段.因此,要积极推进检修制度的改革,从技术、故障形式、经济、技术状态差异等方面分析我国铁路货车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经济的货车检修制度和检修体系,逐步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检修制度.  相似文献   

7.
蒙华铁路货车段修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运能力增强、货车保有量增长的特征,以及铁路货物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输需求,必然会对货车段修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采用调研货车保有量、货车段修台位方法,结合货车保有量预测,分析全路及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铁路(简称"蒙华铁路")沿线区域内货车保有量增长与货车段修能力的矛盾,提出新建(或扩建)车辆段、加强检修工艺装备、优化组织管理、修程修制改革等货车段修能力增强措施,提出蒙华铁路货车车辆段(检修车间)设施布局方案,分析沿线区域货车段修能力增强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永胜  郝崇杰 《铁道车辆》2003,41(11):38-39
货车站修是车辆定期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修时短、修车数量大、及时为运输提供良好运用车的特点.它是货车定检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列车提速、重载、长交路、大区段运行的实现,货车厂修、段修周期的延长及货车车型、车种的变化,使货车在走行部、制动、钩缓等部位的故障增多,修复难度加大,因而对站修的故障防范和定期状态修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货车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运用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但站修工作传统的防范措施和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其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作业手段、质量标准、劳动组织、生产工艺等方面应根据运输安全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转移.特别是转向架、车钩、制动部分的检修,必须打破传统的"地摊式"作业方式,拓展作业范围,更新作业手段,提高检修标准,全面推进修制改革,把货车站修所建成生产方式科学、检修手段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的货车检修基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福建省境内货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货车检修任务量增加迅速。樟林编组站位于福州枢纽,具备良好的扣车条件,在此新建1处货车车辆段将解决整个福建省货车的定期检修工作,而且能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节约运输成本以及货车周转时间。福州东车辆段出入段线下穿既有温福铁路,有利于行车组织、运营安全。总图因地制宜全创新提出存车线(预检预修)与修车库贯通布置方案。充分梳理预检预修与架落车工艺,提出独立设置预检预修设施。论述抛丸除锈设备独立设置、转向架单臂悬挂检修流水线等修车库与联合车库创新设计,福州东(樟林)车辆段设计实现了创新理念和工程实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重载铁路货车段修时,车轮的旋修率普遍在70%以上,是所有零部件中修理比例最高的。因此车轮是制约车辆相关高级修程的主要零部件,其寿命周期是制定检修周期的基数。为了开展重载铁路货车车轮旋修及寿命周期研究,文章对C80型货车车轮磨耗数据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磨耗原因,总结了车轮的磨耗规律,并以此提出其他零部件的检修周期应以车轮旋修周期为基数,进入检修车间后进行必要的针对修,可有效提高检修效率、减少或避免临修故障,提高列车周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