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结合状态,反映城市空间网络的组合形态。兰州市作为典型的带型城市,其空间结构是通过城市相互之间的内在机制将城市要素整合而成的一个城市系统,这一概念不仅指出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并强调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通过对兰州市带型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提出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为未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布局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生态道路的明确概念,使得生态道路建设缺乏理论依据。为此,梳理了国内外绿色生态道路建设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探讨了世界级生态道路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崇明生态道路案例策略与特征,提出了世界级生态道路的构成要素、设计内容及关键技术。归纳提出了世界级生态道路设计方案制定要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陆续向城区集中,城市发展对河道的水环境、水景观等综合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在近10年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借鉴国内外河道综合整治成功的做法,积极地探索整治经验,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成功道路。该文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用汽车》2005,(1):30-30
据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透露,北京市目前除城市中心区9条道路外,所有为奥运工程配套建设的60余条道路,正在按照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和管理体制调整和落实业主单位和投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罗定市水旱灾害及其特点、未来发展情势和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调整现有防洪策略、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农业结构体系、加快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和防洪减灾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的问题及提出的策略对罗定市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类似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城开发建设是上海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战略手段。“十四五”时期,上海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文在回顾上海新城发展的基础上,对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的要求进行总结,提出了上海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需处理好主和辅、快和慢、外和内、老和新、客和货五对关键关系,形成支撑新城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贵阳市普通国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为背景,通过调研贵阳市经济社会与运输发展现状,从宏观和微观2方面分析贵阳普通国道建设中存在的道路等级低、技术指标低、通行效率低、与城市内部交通干扰、影响过境交通等问题,结合贵阳路网体系发展面临的条件和需求发展特征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采用“四阶段”预测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道路本身及周边的路网进行交通流量预测。通过套图叠加,对贵阳市国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进行整合与调整,提出了普通国道路线调整的方案—环线方案,确定国道路线走向及技术指标。根据路网功能定位,通过国道路线调整,有效提高了国道通行效率、完善区域大通道、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本市道路货运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元化的运输格局,2000年,上海道路货运量为2.84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58.1%,道路运输技术经济结构也日趋合理,在综合运输体系和上海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然而面临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上海道路货运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育货运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道路货运网络建设,提高道路货运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竞争力,已成为运管部门当前迫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过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但是在道路桥梁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保证道路桥梁的建设施工质量成为目前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建造质量过硬的道路桥梁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的产生动因与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其相关技术与组织体系的互动关系分析,为实现系统整合的可能视角及方法奠定了概念背景.针对城市客运信息服务系统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分别从战略、执行力和推进动力角度对系统实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以此为分析基础提出了以"服务应用层战略规划"和"信息环境层协调构建"为切入点的系统整合框架.最后在实现模式上提出了从初期建设利用少量接口直接联系各服务应用系统与基础管理系统逐步向共建共享共用信息平台转换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家汇是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三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文章介绍了徐家汇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实施方案:9号线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成车站,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两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是轨道交通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文章还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出了地下空间一体化概念和地下道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上海长江大桥公轨合建桥梁设计标准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长江大桥是我国最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跨江桥梁。由于设计中尚无专门规范遵循,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设计中吸取了国内外轨道交通与铁路建设的经验,积极开展预留轨道交通空间相关技术研究。该文着重介绍上海长江大桥公轨合建桥梁设计标准与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轨道交通网络亦是如此。近年来,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来划分网络类型,如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然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加入交通网络的需求和运行状况的考虑会更加符合实际。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研究其从1993年第一条线路通车至2008年的网络发展变化。从拓扑、需求(各站点客流)和运行(各站点间运行时间)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描述轨道交通网络特征:用节点度、回路程度(circuitness)和树状程度(treeness)来表征网络拓扑结构性质;用邻近性(closeness)表征网络需求和运营性质,并分析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上海市15号线地铁部分站点的工程案例及相关交通组织布设的经验,阐述了轨道交通站体布设位置的选择思路以及不同方式交通组织的匹配要求,以期为其他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长江大桥全长16.5km,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跨江桥梁。设计中根据大桥的建设条件与特点,开发与应用了公轨合建、大跨度斜拉桥、大跨度组合梁、大型预制构件、节段拼装主梁等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为大桥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着重介绍了上海长江大桥跨江段桥梁的设计与科研。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大型换乘枢纽为实现三条轨道交通线间的付费区换乘,需在既有1号线车站西侧地铁商场向下加层,形成换乘大厅。该文介绍了利用既有地下室顶板作为天然盖板,在地下室内进行暗挖加层的施工方法,避免了实施期间对交通、管线的影响。并保证1号线的运营安全。其相关技术可在既有建筑下增设地下室、地下室加层的工程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上海长江大桥的工程地位与作用、设计条件与要求、建设规模,以及大桥线形、桥梁与路面设计、断面布置、预留轨道交通等方面介绍了其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槽形梁是一种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具有建筑高度低、减少噪声等特点,但作为开口薄壁构件,受扭性能差,受力机理复杂。以上海某轨道交通停车场为背景,通过建立带预应力的有限元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槽形梁空间受力特性,对类似工程槽形梁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齐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235-237,19
该文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远程监控应用的背景.从工程项目开工前、设计交底阶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控制等阶段介绍了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流程,并结合工程实践说明应用远程监控管理是目前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其它的项目管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主跨730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人字形塔,分离式钢箱梁。该桥近期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面设双向6车道,并预留双线轨道交通空间。该文着重介绍斜拉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要点、结构计算分析与试验、桥面铺装形式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