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总编信箱     
欢迎来信,一经刊用,即付稿酬欢迎给总编辑发邮件:1000@vip.sohu.com一点遗憾《汽车知识》总编陈新亚老师:你好!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我对你可以说是相当"熟悉",每期《汽车知识》的卷首语,我最熟悉不过。阅  相似文献   

2.
(三) 我看到他时,他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样子了.他原来在我心里就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加之长久不见,我根本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他.当时我正狂说一辆CBR是如何地破,如何地烂,然后附带一句:"这车不是刘伟卖的吗?"旁边有个人立刻盯着我问道:"你认识刘伟?"我很随意地应了一句:"当然."他便问道:"那我是谁?""我怎么知道."我嘀咕着.他告诉我:"我就是刘伟,我怎么不认识你?"我的嘴型保持成"O"状大概有好几分钟.  相似文献   

3.
军校毕业后,母亲对我的爱情便由过去的"全面禁止"变成了"遍地开花",不管是自己认识的,还是拐了十八个弯认识的,只要听说有合适的姑娘,马上放下手里无论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活,替她的宝贝儿子去张罗,因此相亲一度成了我休假生活中的必修课.但事与愿违,已到30岁的我,仍然孑然一身,母亲也由过去的乐此不疲变成了每次见面时的不停埋怨.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家里有汽车司机,才与<驾驶园>结下了缘分.最初认识<驾>刊是在1989年,直到今天已出版了140期,我和我的家人依然对她情有独钟,坚持自费订阅、收藏.常读不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06,(8):102-104
<驾驶园>编辑部: 您们好! 我是一名<驾驶园>忠实的读者.同时也是一名专业驾驶员.我自从认识贵刊六年来,一直自费订阅,而且期期保存完好如新.之所以我六年来如饥似渴地阅读贵刊,是我深深地感到<驾驶园>是我们所有驾驶员诉说心声的一本好书,为我们呼吁,为我们解难,为我们申冤叫屈.  相似文献   

6.
赵勇飞 《驾驶园》2003,(11):43-43
当了近20年的交通警察,开了近20年的车,本县驾驶员基本上应该都认识我了,每当我驾着警车上路巡逻和赶赴事故现场时,无论是司向的还是相向的车辆,都会主动减速相让.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当仁不让的、比较霸道的驾驶作风,驾驶警车与其他车辆相会时,总是要别人相让.起初自我感觉蛮好,为司机怕交警而沾沾自喜.然而一次惊险的经历,让我认识自己狂妄自大是多么的无知和可怕,从此后时刻记住自己也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也必须规规矩矩开车.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结识《摩托车信息》,我就在杂志上"认识"了杜启弘,他的那篇《万水千山(上)》在我心里烙下了一个铁杆摩迷的形象.此后,凡是杜启弘的文章我都一睹为快,心里也想着如有机会一定要到徐州拜访他.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去年8月初,我的好友刘某因饮酒后驾车被交警部门暂扣了1个月驾驶证.几天后,我往邻县某公司办事,因不认识路遂叫上刘某并让其驾驶我的面包车前往,途中,被交警当场查获.结果刘某被罚款2000元、拘留7天,我也被无缘无故地罚款2000元.我纳闷:难道将车交给有驾驶证的人开竟也违法吗?  相似文献   

9.
钟东 《驾驶园》2005,(11):16-17
认识王厚田,源于他所开的那辆跃进车.得知一辆跃进3吨卡车历时8年,行程46万公里从未大修且车况良好,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2005年的冬季,我来到山东青岛的一个乡村,要亲眼看看那辆车和它的主人--王厚田.  相似文献   

10.
质量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个感性的概念,这与自己长期从事文职类工作有关.而在一线市场干了几个月后,我对质量开始有了理性的认识,总的感觉是产品亦人品,质量重如山.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使我对产品质量有了更深的领悟,明白了什么叫精品,什么叫完美.  相似文献   

11.
宋宇 《经济导报》2010,(25):8-9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短期的内容.因为我在银行工作,所以关心的事儿,一般时间上都比较短。主要的一个思想是经济现在下滑的趋势其实很明显,而且让我担心的是有关部门对此风险认识还有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赵锴 《驾驶园》2005,(10):41-4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商务之旅是乘"房车"而行,这使原本枯燥的行程立刻生动起来.说实在的,在此之前我对房车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葛优主演的贺岁大片<不见不散>以及装帧精美的时尚杂志上.在体验这款房车的驾乘乐趣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这种"大蓬车"般"新游牧生活"其实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任荃 《驾驶园》2001,(2):46
离休在家,欢度晚年,闲歇下来,像其他老人一样爱想旧事.五十多年前的寒冬,1947年11月12日晋察冀边区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全歼守敌两万四千余人.就在此时的前一个多月,我认识了汽车专家兰英同志,最初的印象,也是到现在没有忘却的印象.他在我一生中时刻提醒我,办法是无限的,只要肯想就有,反之什么也干不成.  相似文献   

14.
郑刚 《摩托车》2011,(4):8-8
我认识环塔其实是从认识贺军怀开始的。我和贺老大认识多年,虽见面次数有限,但属于只要有机会便能促膝长谈的朋友。他对我来说既是前辈也是兄长。记得几年前我就曾和身边的兄弟说过: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摩托车运动事业的发展,贺老大是绝对应该被记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认识<驾驶园>,我还是在1998年冬天.当时,一位朋友叫我把一本<驾驶园>转交到县交警队,我顺便翻阅时发现,<驾驶园>杂志以宣传交通安全为已任,其内容涵盖人、车、路及交通环境各个方面,贴近生活,是交警、驾驶员及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知心朋友,是一份难得的精神粮食.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7日上午9点来钟,我在租住的小屋里眯着眼睛、杀鸡似地拉着二胡,一个经营摩配的朋友突然来了。他告诉我:有人想认识认识“为摩托车活着”的我,并想请我试试车。我问他  相似文献   

17.
报得三春晖     
生活瞬间 休息日,我时常驾驶摩托车带母亲到离家不远的县城或附近的集市逛逛,陪她散心,回来后,母亲总喜欢把见到的一切和几位才认识不久的老姐妹闲聊.母亲话多了,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在我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您们为我种下的一排树,让我的心灵四季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感谢你,《摩托车信息》——生活中你给了我无尽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各位编辑老师——工作上我找到了良师益友!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在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前,摩托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在我的笔下却觅不到它的踪影。自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后,摩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是生产柴油机曲轴的专业厂,长期以来曲轴油道孔的毛刺问题,由于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至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从而直接关系到柴油机的整机质量.对此,我们强化了认识,采取一系列新方法,使毛刺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公交条例》)的制定,虽然在2008年有了大都市区的概念后才有了公共交通条例,但在2008年之前,公共交通隶属于原建设部主管,公交条例已经在原建设部开始准备制定. 关于公交条例的制定,已经历经了20多年,但是之前一直未达成一致.最关键的观点及争议在各部委之间对于公共交通的认识差异,因此应该对此有个重新的认识.从我的认知看,主要是对《公交条例》中公共交通的含义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