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研究了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原理,提出了多种针对性保护措施,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建筑物沉降和地面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连墙成槽后,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距离地面1/5 H(H为地连墙深度)处,且地连墙成槽阶段产生的沉降约占地连墙施工总沉降的90%;地连墙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随施工步骤逐渐增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约为0.98 mm;基坑开挖阶段,建筑物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建筑物最大倾斜值为1‰,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阐述北京地铁五号线磁器口车站暗挖施工技术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 ,指出开挖支护作业时段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 ,提出控制沉降的技术措施 ,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地下水流和土体一维变形耦合模型分析天镇县马圈庠地热田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表明:(1)该地热田开采引起的最大水位降深为0.55 1m,最大累计沉降量约为20 mm,均位于开采井群中心区域;(2)地面沉降漏斗已波及其附近新建铁路,使其长度为600 m的某段位于累计沉降量10~12 mm范围内;(3)随着地热田开采量的增加,会对该段铁路路基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东营-潍坊地区高速铁路工程的地质选线问题,运用InSAR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现场访问调查、资料收集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的规模和范围,分析了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研究区地面沉降情况对两个方案(穿北辛庄方案、绕北辛庄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表明,穿北辛庄方案有6. 15 km段落穿越东营盐场沉降区,且沉降速率均超过60 mm/a,最大沉降速率为120 mm/a,线路将受到大规模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绕北辛庄方案线路设计里程较短、线形更加顺直,而且避开了东营广饶盐场大面积地面沉降区,且线路与该沉降区沉降等值线的外扩线方向一致,避免了线路的不均匀沉降,降低了铁路建成后的运营风险和后续处理地面沉降的巨额投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对线性工程的影响问题,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计算软件—Processing Modflow,选择沿线地面沉降较严重区段,建立区域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地面沉降预测。研究结论:利用实测地面沉降值对模型进行验证,沉降中心位置及沉降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设计不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利用模型预测地面沉降,结果表明:合理压采地下水可以降低地面沉降量及沉降坡度,减缓地面沉降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面沉降量的数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是我国大多数平原城市面临的一种地质灾害。本文分析了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 ,建立了计算地面沉降量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府生 《铁道勘察》2011,37(1):33-37
简要介绍苏锡常区域地面沉降的历史沿革、成因机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面沉降诱发的主要地质灾害、工程问题,重点介绍了该地区自2000年禁采地下水后的地面沉降现状、发展趋势,包括地下水禁采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改善状况、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垂向地层空间沉降特征、差异性地面沉降特征等,并就地面沉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包括轨道结构类型选择、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瑛 《铁道知识》1996,(3):38-39
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车辆向外产生很大的侧向冲击,它不但使旅客感到不适,还会使车辆产生倾斜、颠覆的危险。这种侧向力的大小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成反比。若旅客列车的时速由10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速度仅提高一倍,而在通过同一曲线时产生的侧向力却增大4倍。在一般速度下,采取提高曲线外侧钢轨的高度,使车辆向内倾斜,以抵消这种侧向力。但在高速条件下,仅靠外轨超高无法保证列车安全,而且这种超高最大也仅为100毫米左右,我国规定为90毫米。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发展客运高速,  相似文献   

9.
以最大倾斜角度为6.5°、最高行驶速度为50 km/h的悬挂式单轨车辆为例,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的技术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悬挂式单轨车辆区别于传统钢轮钢轨车辆的受力特性,在此基础上,以悬挂式单轨车辆最大倾斜角度、最高行驶速度、允许的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为参数,提出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速度条件下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提出了基于列车倾斜时变率和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时变率的缓和曲线长度分段计算理论和方法,计算了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行驶速度下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提出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的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和最小坡段长度等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沈阳地铁1号线青年大街站为工程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析水位下降值为5、10、15 m和21.1 m时竖向位移特征,将FLAC3D计算得到的地面沉降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应用FLAC3D模拟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结果与实际的地面沉降观测值吻合程度较高。计算模型的建立在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非常重要,在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中需进一步探讨,以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