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晋代《拾遗记》谈起晋代王嘉所著的《拾遗记》有这么一段记载:“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浮沉海底,而水不能入,一名沦波舟。”大意是说:在公元前三世纪,海外某个遥远地方的人,乘了一种很奇特的“螺舟”来朝拜秦始皇。这件事本身很怪异,而我们造船工作者更为“螺舟”所吸引,想从这段记载描绘出一艘“沦波舟”的样子来。但史书上没有“旁证”材  相似文献   

2.
舟山与舟     
舟山之名,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日: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郑明 《中国船检》2006,(7):8-10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周朝就设有负责船舶检验的官员,被称为“舟牧”。在《吕氏春秋》中载有:“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可见,当时为皇帝准备的舟船,是经过反复检验核查后,才具备交船使用的条件,负责检验的“舟牧”就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船检。  相似文献   

4.
本厂从1979年到1980年间,共建造了十艘8101D型600马力拖网渔轮,从船体的测量记录数据看到,除了第一艘(“舟渔625”号)和第十艘(“舟渔634”号)总长度的误差为正值外,其余均为负值,其中“舟渔632”号轮超差尤甚。从船底中心线的挠度看,F7、F26和F45  相似文献   

5.
舟、船、舶三字为水上运输工具的同义词。但考其字源却有不同含义,同时也反映了水上运输工具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形态的标志,并且也反映了我国海外交通的情况。“舟”字为我国三四千年前甲骨文中象形文字皿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1,(5)
英国 CU 浮桥舟公司在最近召开的东京国际船舶展览会上展出了先进合成材料制的浮桥舟。该产品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和著名的蒙塞尔结构塑料公司共同开发的“Celldeck”,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东山岛陈城镇澳角村渔民们,从海上拾到一只从台湾飘来的高山族独木舟,最近已被征集到县博物馆“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展厅展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该独未舟构造奇特,形状呈长形,双头尖,中间狭小,舟总长9.46米,舟内长8.95米,舟中间宽60公分,两尖头宽3公分,舟中深18公分,舟厚度3至4公分,重达数百斤。这种独木舟在大  相似文献   

8.
救生圈,作为一种救生物,古时称“匏”,也谓“腰舟”、“浮环”。它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人初学游戏时,先借助于自然界的可飘浮物——匏,即俗称的瓢葫芦。《事物纪原》云:“燧人以匏济水”,即燧人氏借助匏来游渡江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云:  相似文献   

9.
曹凛 《中国船检》2008,(5):96-98
春秋时期灭国最多的是楚国,它依靠舟船之利、川泽之便,先后兼并了近50个诸侯国。有史据可考的造船业,始于这一时期。当时,很多诸侯国拥有一定叛模的“船宫”、“舟室”等建造战船的工扬。  相似文献   

10.
五、从水上到水下 历史上最早提出“水下潜航”的是东晋的王嘉(公元四世纪),他在《拾遗记》中,设想一种可“沉行海底,而水不侵”的船,名之“沦波舟”。 其后过了一千多年,英国数学家布恩在1578年提出:可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来制造一种“水下船”。后来,荷兰设  相似文献   

11.
孙文德 《航海》1998,(5):14-14
美国最近计划建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游艇,它将近1英里长,30层楼那么高,可以容纳65000位居民,堪与欧洲袖珍小国摩纳哥相媲美。 这艘名为“自由之舟”的超级游艇长4320英尺,宽600英尺,高350英尺,排水量达27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游艇“伊丽莎白女王2号”的6倍。“自由之舟”共设2万个舱室,可以为  相似文献   

12.
1月17日,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创新之星”MIE2007年度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天舟公司凭借2007年发布国内第一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学科设计/仿真集成管理系统一天舟COMAN,荣获了MIE2007年度风云榜评选”行业应用新锐”奖。  相似文献   

13.
航用恒星     
船舶在大海上航行,海天相连,渺无涯际。人们不禁会问:怎样知道船舶的位置,并引导航行呢?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和航海活动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航海者很自然地把日、月、星辰作为“空中灯塔”和“指路明灯”。在汉初《淮南子·齐俗训》中,就有“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这是最早利用北斗、北极星辨别方向的记载。公元414年东晋僧人法显自天竺(今印度)从海路东归后写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被海水裹着的星体,人类居住的陆地只不过是这个蓝色“水球”表面的一些孤岛。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无不依赖于海洋。文明古老的中国,频临大洋,有着漫长曲折的海岸,曾是世界上航海最发达的国家,为促进世界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催化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远古时期,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悟出“观落叶浮,因此为舟”道理,进而“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产生了原始的造船业。殷商的甲骨文就载有“舟”字,开创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航海事业。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沿海的航海事业已相当活跃,隋唐时期已有繁盛的海上交通,中国船只已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据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考证:“在1100~  相似文献   

15.
近期,北京天舟上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课题“支持航空发动机正向设计的复杂产品创新设计系统”,该课题将以天舟c0MAN——多学科设计/仿真集成管理系统为基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我是共和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号”上的一员。在我的眼里,“远望号”是一艘迷人的神舟。 1984年,我大学毕业,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想往已久的“远望号”上。一踏上甲板,它就给我留下了“神”的印象。“真神气!”浪遏干舟的大洋上,她神采飞扬地破浪前行。那骄傲地昂起的船头上,叶剑英同志诗题、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远望”两字豪迈而潇洒。这是集我国七十年代造船、电子、光学、机械等最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明代,厦门地区的海上交通相当发达。当时的水手歌谣,十分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新做宝舟新又新,新打(舟定)索如龙根,新做(舟定)齿如龙爪,抛在港澳值千金。”水手们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唱出了建造新船的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曾是一个“刳木为舟”的航海古国,只是到了近代,一道“海禁”令,使民间航海活动横遭阻遏。如今,国家改革开放,百姓丰衣足食,水上活动又掀波助澜。相信不久,这股“水上活动”热潮会从三峡、乐园涌向大海。  相似文献   

19.
8月28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而对“津汉渔04045”渔船上的6位渔民来说,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永难忘怀的时辰。他们的渔船在深夜遇险,生命之舟随时都可能倾覆。然而,经历过10多个小时的海上历险,  相似文献   

20.
船舶在海上航行,首先需要确定航行的方向——航向。在指南针没有问世以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的。据公元前一四○年成书的《淮南子·齐俗训》中记载“夫乘舟而惑者,不识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就是一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