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AMESIM的全液压推土机行走驱动系统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仿真手段,研究了全液压推土传动系统的速度刚度和变量泵、马达的容积效率,给出了全液压推土机的泵、马达配置的一般原则和合适的排量比取值范围;讨论了CUT-OFF阀在液压驱动的推土机上的使用问题,提出将压力引入发动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推土机作为牵引式作业机械的典型代表,没有作业质量和工作速度稳定性的要求,但追求速度与负荷之间的自适应能力,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油耗,即追求最大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作业生产率。牵引比及比功率大小会直接影响整机的牵引性能以及发动机与负载匹配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动力性、经济性及作业效率,因此牵引比与比功率的研究对整机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转速感应的液压旋挖钻机功率匹配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液压旋挖钻机负荷多变条件下的节能降耗要求,提出转速感应控制的负荷极限控制匹配方法。利用负荷变化引起的转速偏差的检测反馈,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改变泵的吸收扭矩,控制发动机输出转速工作在能耗较低的转速范围,实现发动机与变量泵间的功率匹配;通过模糊自适应在线自整定调节PID参数,优化变量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变量调节性能,提高系统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实现发动机-变量泵系统的最佳效率匹配。经过在液压旋挖钻机平台上的试验论证,该方法达到了优化的目的,功率匹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推土机传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推土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针对某大型液力机械传动的履带推土机,考虑了地面附着条件、换挡油压等因素的影响,在Simulink/Sim-Driveline环境下建立了推土机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以表征推土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Simulink/SimDriveline模型与M文件联合编程的方法,对推土机传动系统的2个重要参数——变矩器有效直径和整机质量进行优化,得到了其最佳匹配组合,并将优化前后推土机驱动链轮输出功率和当量比油耗数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推土机典型工况中的铲掘、运土和松土阶段,推土机驱动链轮输出功率有所提高,驱动链轮当量比油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推土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1工程车辆的性能指标及其实现方法。牵引型车辆的总体性能指标为动力性、经济性、作业生产率,要求车辆工作中发动机功率充分发挥且有最好的燃料经济性,传动系统有最好的效率,整个车辆有最好的作业生产率。车辆作业生产率通过附着重量与行走机构滑转率的合理匹配来实现,与传动系统间接相关。因此,对车辆传动系统的综合性能要求主要为动力性、经济性,这一点无论对机械传动、液力机械传动.还是液压传动都应该是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3.4牵引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与总结 通过上述机器牵引系统各部件的运动方程式(1.50)~式(1.56)的联立求解,可以分析机器的各种工作状态,计算出相应的动态性能指标.对机器系统来说,输入为发动机的循环供油量△g=△g(h,ωe),或者说是供油拉杆的位移h(PT的压力pe);干扰有工作负荷Fx(t)和影响行走机构滑转性能的诸因素,在取静态滑转曲线计算时,干扰仅为工作负荷Fx(t);系统输出为牵引力fk(t)、行走速度V以及在此基础上计算的牵引功率NT、牵引效率ηT、牵引比油耗gT、牵引小时油耗GT等.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速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中国目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工程条件下作业速度的现状,对驱动变量泵—马达系统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以及与摊铺作业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摊铺机合理作业速度范围应是变量泵额定排量1/4以上的结论,并从工程施工条件和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作业速度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匹配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便于进行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设计,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曲面拟合和二维插值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绘制了液压泵的特性等值曲线;综合发动机和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分剐对发动机与液压变量泵、定量泵进行了匹配效率分析;考虑蓄能器的效率,建立了发动机与液压泵、蓄能器的效率数学模型以及效率脉谱图,定义了系统效率概念并以此评价动力源系统的经济性,得出了发动机与变量泵、定量泵匹配的效率关系以及动力源系统的最佳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带副发动机的抑尘车工作过程中噪声污染大、排放不环保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雾炮喷雾量可随环境监测PM值而变化的,且由底盘发动机全功率取力的单发抑尘车上装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该单发全液压抑尘车喷雾系统使用底盘全功率取力实现动力来源;主泵计划采用变量比例柱塞泵驱动喷雾机风机,以实现柱塞泵的无级调速;喷雾机水泵齿轮马达、喷雾机的俯仰油缸、左右回转马达由双联齿轮泵驱动;将低压水路控制系统与雾炮控制系统进行融合,集成到一个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于英  孟峰  贾会星  田晋跃 《汽车工程》2007,29(9):787-790
根据串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较易测得的驱动电机工作电流及驱动轮转速,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驱动轮滑转率模型和寄生功率模型并进行仿真;通过道路试验对电动机工作电流和驱动轮转速的检测,实时预测驱动轮的滑转率与产生的寄生功率。结果表明,驱动轮滑转率和寄生功率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连续梁拱组合桥兼顾了梁桥与拱桥的特点,结构体系新颖,受力复杂,造型优美,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现详细介绍徐海路沭河大桥和城南大桥的总体布置、主要构造、施工方法、可为同类桥设计、研究、施工提供有益参考.并对两座桥的设计参数及受力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边中跨比、拱梁刚度比、拱梁荷载比、拱梁弯矩比及结构体系的界定等.根据拱梁的...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制造商集中采购和资源分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价格—索赔率矩阵进行优选供应商、集中采购的方法,解决了如何与供应商实现双赢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碳平衡法原理,并给出了根据碳平衡法得到的甲醇燃料消耗量数学模型。根据甲醇燃料消耗量与相同碳排放的汽油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得出甲醇与汽油的当量比为2.17。因甲醇汽车燃烧甲醇时的排放低于燃烧汽油,同一台M100甲醇汽车甲醇燃料消耗量与汽油燃料消耗量的比值要低于2.17,即替代比小于且接近于当量比。通过实车检测得出,M100甲醇汽车的甲醇与汽油的替代比在1.9~2.0之间,取1.9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计重收费政策,在已知分轴型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货车收费额计算方法。将车货总质量分为正常装载质量和超载质量,分别计算这两部分的收费标准。最后,利用江西省高速公路货车载重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整理了日本近年来生产的200余款摩托车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参数,采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发动机最重要的设计参数s/D进行了探讨,从中了解到当代最先进的摩托车生产国日本的摩托车发动机在这一参数上的设计取值状况;并对典型排量(50、125、250、400、750、1000 mL等)的摩托车发动机的相应参数进行了针对性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一般取值范围及集中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这些参数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橡胶沥青混凝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工程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证明,应用橡胶沥青提高了路面强度、抗车辙变形能力和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有效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减薄水泥路面罩面厚度,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茅为中  王云龙  张念 《隧道建设》2010,30(3):242-245
为分析隧道形状及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使用FLAC3D研究城市地铁隧道覆跨比和高跨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得出地铁隧道不同覆跨比和高跨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曲线,指出地铁隧道的覆跨比和高跨比均以大于1.0为最佳比值,为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  吴超 《公路》2006,(1):175-178
与基质沥青相比,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更加复杂,因此,选用更合适的评价指标是必要的。采用测力延度试验,本文分析了不同SBS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不同改性剂掺量下的性能变化特点。选用柔量D/FZ,应力差值比(F1-FZ)/(F0-FZ)和能量比W2/W1作为评价指标并加以阐述,以更有效地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9.
贾巨民  吴宏基等 《汽车工程》1994,16(6):365-369,374
本文从啮合原理的角度,以循环球式转向器变速比齿扇的加工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变速比传动时的啮合线,啮合面,齿扇齿形与齿廓面等,并对普遍存在的啮合及加工中的干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变速比齿扇的展成加工原理,开发了展成加工装置。  相似文献   

20.
Nowadays, consumers often compare the same kind of commodities and decide what to pick out when they purchase merchandise including the servi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thematical mode of quantification performance-to-price ratio according to which product can be mad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