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与汽车零部件企业聊天时,常常听到他们抱怨,哪里的客户一不留神没”盯紧”,就又“溜”了,等“回过神“的时候,客户已经给竞争对手下定单了。的确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各行各业,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汽车工业产销两旺的形势下,广大零部件企业在扩建厂房、增加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更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期望通过出口来开辟新的商场。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成了“香饽饽”。然而,“美味”的出品定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依然需要一份努力才能获得。那么,中国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途径究竟有哪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12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都不能忽视。武汉市零部件企业也应随着整车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快配套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国内汽车作业的价值链正在向零部件领域转移,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比汽车整车产业还要大得多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也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面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洞察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趋势、适应汽车市场变化、准确定位与变换营销策略、灵活构建企业的市场拓展计划、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和渠道网络?日前,本刊就此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营销部张兴波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汽车整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国际著名的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部署中国市场战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超过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如果说十几年前,或者再迟一些的几年前,在中国安营扎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更专注于为整车配套,那么这几年.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所酝酿的售后市场商机则成了零部件企业争相追逐的另一大领域。尤其是2005年后,按照“入世”协议中国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使得早有准备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纷纷从保税区迁出,相继成立贸易公司,摩拳擦掌地挺进汽车售后市场。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业的竞争。本文分析了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与趋势,找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国际的差距,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零部件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全球采购步伐加快,广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可是竞争也随之而日趋激烈。本文探讨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十几年前,或者再迟一些的几年前,在中国安营扎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更专注于为整车配套。那么这几年,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所酝酿的售后市场商机则成了零部件企业争相追逐的另一大领域。尤其是2005年后。按照“入世”协议中国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使得早有准备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纷纷从保税区迁出,相继成立贸易公司,摩拳擦掌地挺进汽车售后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统计,1995年1~7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约6 880万美元,而前一年同期的统计为5 180万美元。1993年全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为6 310万美元,到1994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9 570万美元。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笔者在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国外产品和市场需求缺少了解的缘故,生产企业在产品及市场开发方面仍缺乏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志于发展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生产企业应对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跨国公司中国采购力度的加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出口产品也从低附加值产品开始慢慢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并且从原来的以售后市场为主开始逐渐进入OEM市场。“目前中国产品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成本,然而这种优势不会永久存在。”Dr.William R.Loeffler,这位在美国质量管理领域享有盛名,目前正在从事全球采购业务的美国New Loeffler集团总裁对中国汽车零部件提出了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的蓬勃发展印证了这句话。在全球主机厂将重心调整到亚太区中国市场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触角也深入到中国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自1994年进入中国的16年间,默默地在中国市场耕耘,鲜有与媒体沟通交流的机会。前不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如何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打好产品自主研发这张牌?日前,本刊就此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王绍春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尽管没有整车的奢华和喧闹、尽管设有足够的展位面积,但本次上海国际汽车展的零部件展区依然精彩。德尔福、博世、电装、爱信精机、天合、法雷奥、西门子威迪欧、德纳、采埃孚、大陆特威斯等众多国际著名零部件公司的参与,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世界汽车零部件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通过车展我们也不难发现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动向。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展零部件展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娟 《汽车情报》2006,(27):18-23
1.汽车工业发展对零部件工业的影响(1)汽车工业带动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和2003年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潜在市场。2005年汽车累计产销571万辆和5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其中乘用车产销393万辆和3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1.4%,增速超过汽车。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日本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积极性呈现跃跃欲试的热情,甚至出现一股空前高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潮流。迄今丰田汽车公司与本田汽车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因此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零部件厂商向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当地化生产。不仅如此,甚至在日本本土也已经看到采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