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桥为主跨806m双塔四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了改善其纵、横向抗震性能,提出斜置阻尼约束体系,并给出斜置阻尼约束体系的参数设计流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斜置阻尼器的参数,并分析该桥在塔梁横桥向自由、铰接及设置斜置阻尼约束体系3种不同约束体系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采用斜置阻尼约束体系后,该桥的塔梁相对位移、塔底剪力和塔底弯矩均大幅降低,斜置粘滞阻尼约束体系对桥梁纵、横向地震响应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E型钢阻尼器和液体粘滞阻尼器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减震限位效果,以某(55+135+400+135+55)m半飘浮体系双塔斜拉桥为背景,设计2种阻尼约束减震体系方案。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减隔震设计参数,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分析2种阻尼约束减震体系方案对该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E型钢阻尼器和液体粘滞阻尼器均可有效控制地震作用中斜拉桥主梁的水平位移,采用液体粘滞阻尼器时塔底弯矩增幅相对较小,主梁水平位移控制效果相对较好。综合考虑减震限位效果及综合使用性能,在该斜拉桥中推荐使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约束减震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塔斜拉桥温度效应显著、整体刚度不足的特点,以黄茅海大桥(主桥为(100+280+720+720+280+100)m独柱塔双索面三塔斜拉桥,采用分体钢箱梁)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纵向约束体系下斜拉桥的静、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中塔通过设置弹性索实现弹性约束,单侧弹性约束刚度6.5×105 kN/...  相似文献   

4.
超大跨度斜拉桥的横向约束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超大跨度斜拉桥的合理横向抗震约束体系,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3种边墩、梁横向约束体系即横向滑动体系、全限位体系和减隔震体系(流体黏滞阻尼器连接体系)对超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阻尼器的合理设置方式及阻尼器参数。结果表明:对于超大跨度斜拉桥,横向滑动体系和全限位体系均不是理想的抗震体系;而在边墩、梁之间设置横向流体黏滞阻尼器可以显著减小边墩的横向内力以及梁端的横向位移,流体黏滞阻尼器应分散设置在各边墩上。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结构主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的基础上,以南京长江二桥为例,对大跨度斜拉桥AMD系统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着重分析了不同的质量块质量和弹簧刚度对目标函数和作动器最大出力的影响,推荐出适合南京长江二桥的AMD系统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6.
斜拉索振动机理复杂且危害严重,需要采取附加阻尼技术抑制斜拉索的振动,对斜拉索的振动特性和阻尼器的减振机理进行研究总结。首先计算34座斜拉桥最长索的Scruton数,与已有的理论分析、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工程实践结论进行验证,确定了斜拉索可能发生的涡激振动、风雨振、参数共振和内共振、尾流驰振等各自对应的抑振目标阻尼参数;然后对常见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机理、位移传递形式、耐久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各种阻尼器的适用范围,并从作用机理和试验验证两方面重点介绍了杠杆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效率的优越性;最后提出斜拉索阻尼减振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独塔协作体系斜拉桥设计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作体系斜拉桥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斜拉桥结构形式,对于工程中常见的独塔不对称协作体系,从主跨无索区长度及主梁的高跨比着手,分析协作体系斜拉桥索,塔、梁的受力及变形状态,对上述设计参数提出合理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在不同抗震体系与阻尼参数下的抗震性能,本文以主跨385m的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为背景,对比结构在纵桥向无连接装置、设置粘滞阻尼器、设置弹性索三种体系下的抗震能力,并进行了粘滞阻尼器与弹性索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比较了不同参数下桥梁关键部位的地震响应变化,研究了不同体系下地震力传力路径。结果表明:选择合理阻尼参数与减隔震支座参数,可以大幅减小关键位置位移和关键构件内力,提高桥梁抗震性能。最后,给出了背景工程的合理设计参数,为同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采用基于后验概率估计的递进识别算法对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节段自重进行了连续识别,计算结果显示了识别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超大跨径斜拉桥斜置式黏滞阻尼器的合理参数,提出将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应用于该类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中。该方法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地震动的随机分布特点,同步建立斜拉桥顺桥向、横桥向的黏滞阻尼器参数-地震易损性曲面,以桥梁体系地震易损性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顺桥向与横桥向的易损性曲线变化规律及优化参数,并综合顺桥向及横桥向参数优化结果,得到斜置式黏滞阻尼器的合理参数。以主跨806 m的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背景,进行斜置式黏滞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全概率理论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因素,并能根据设计目标对斜置式黏滞阻尼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优化后的斜置式黏滞阻尼器与主梁之间的夹角宜设定为26.3°,阻尼系数为3 213 kN·(m/s)-0.26。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约束体系及阻尼器参数对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文中以某大跨混凝土斜拉桥为背景,为确定其合理的纵向、横向约束体系,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塔梁处约束形式进行优化分析。为控制地震作用下关键位置的内力、位移响应,对纵向、横向受力进行阻尼器参数分析,以确定最优的阻尼器参数。最后提出适合该桥的约束体系及相应的最优阻尼器参数。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混合型斜拉桥结构体系比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对大跨度混合型公路斜拉桥的大量设计计算工作,从静力计算方面总结并阐述锚跨长度,锚墩数量,混合接头位置,主梁纵向支承方式,主塔刚度及斜缆面积等因素对结构体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钢管加劲梁斜拉桥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斜拉桥型,使用填充混凝土的钢管和钢筋混凝土桥面组合作斜拉桥的主梁,在桥跨的不同位置钢管中混凝土可以有不同的填充方式,以适应斜拉桥主梁的受力特点。通过对设计的一座900m中跨的斜拉桥的分析与试验确定这种新结构是可行的和具有竞争力的,并提出设想的施工架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斜拉桥静风稳定性及影响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径不断增大,斜拉桥存在静风失稳的可能性增加。笔者综合考虑了静风荷载和结构自身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引用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理论,采用增量双重迭代搜索法对某大跨度斜拉桥进行了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根据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结果探明其静风失稳机理,并探讨了不同参数对其静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常山矮塔斜拉桥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BSAS进行计算,对主梁混凝土密度、斜拉索索力等主要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变化时,最大悬臂状态下主梁悬臂端竖向位移、索塔水平位移值、根部应力及斜拉索索力的相应变化值.  相似文献   

16.
结构参数误差是斜拉桥施工控制过程中误差产生的重要来源.为分析结构各设计参数对桥梁成桥状态影响的敏感性,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设计参数对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主梁成桥线形和主梁应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主梁重量、拉索制造长度、桥面板重量和温差对该桥主梁成桥线形及主梁应力有显著影响;桥面板弹性模量和主梁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虎门二桥大跨度悬索桥长吊索的振动问题,采用阻尼减振的方式对其进行振动控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吊索的振动特性,包括振动方向、可能发生振动的振型阶次,确定阻尼减振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大沙水道桥和坭洲水道桥超过80m长的吊索进行阻尼减振设计:利用防撞栏杆为阻尼器的支撑,80~130m的吊索采用油气耦合阻尼器、130m以上的吊索采用摆式阻尼器进行控制。当吊索发生面内或者面外振动时,阻尼器内部发生相对运动,通过阻尼耗能作用控制吊索的振动;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安装阻尼器后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各受控振型的阻尼对数衰减率δ均大于3%,满足减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部分斜拉桥斜拉索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兰州市小西湖黄河大桥作为例,说明部分斜拉桥斜拉索在设计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嘉绍跨江大桥主航道桥全长2 680m,结构复杂,施工步骤多,全桥施工需要经历多个体系转换过程才能形成最终的六塔斜拉桥结构体系。不同的体系转换顺序会导致结构或构件内力的变化,也会对施工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NLABS有限元软件对5种体系转换方案的计算,从该桥的主梁应力、塔偏、索塔应力、斜拉索应力和临时拉索应力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的体系转换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超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受力最优的结构体系,以常泰长江大桥主跨1 176m公铁两用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在设计中研究了常用结构体系在纵向风荷载、温度荷载、活载、制动力及地震等作用下的结构力学行为。针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梁端位移大、桥塔弯矩大等主要问题,基于结构温度变形特征优化纵向荷载传力途径,提出了温度自适应塔梁约束体系(TARS)。该体系采用CFRP水平索连接桥塔和主梁上的温度不动点,主梁受到纵向约束的同时不会因温度变化产生较大的结构内力,可大幅降低梁端位移和塔底弯矩。与常用结构体系对比,TARS结构静、动力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