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78+228+638+228+78)m混凝土PK箱组合梁斜拉桥。为准确控制主桥成桥线形,实施高精度测量技术,主桥开工前布设6座混凝土强制归心观测墩,与前期设计交桩点一起作为首级控制网点;建立桥轴坐标系,采用主桥里程桩号和桥轴线偏距作为坐标数据,实施时用图纸设计坐标和里程桩号求取施工控制网与桥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式;采用GPS水准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采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测边后方交会方法和三等三角高程测量往返测方法进行钢锚梁及索导管定位;塔柱施工测量主要控制钢护筒偏差、立模偏差、塔柱变形控制等满足精度要求;主桥线形控制主要为轴线及高程控制测量。实践表明,各项测量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大桥准确对接。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沪通长江大桥不同施工阶段结构物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对该桥的施工控制网跨江测量技术进行研究。基础施工阶段采用首级施工控制网,墩台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加密。平面控制网采用静态GPS相对定位技术结合常规测量技术进行测量:按照一等平面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进行外业观测,对外业数据进行数据检核和基线向量解算,进行基线质量检验,选择合格的基线参与平差计算;跨江水准采用EDM对向三角高程方法进行测量,从垂直角、边长、仪高和镜高、地球曲率半径和大气折光等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分别进行精度控制。实践证明,沪通长江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可行,测量精度满足要求,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崔巍  傅新军  陈相  支超 《桥梁建设》2020,50(2):111-116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 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墩桥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拉索锚固体系与平行钢丝环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锚固。为提高测量精度,精确定位钢锚梁,在分析钢锚梁定位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主桥施工控制网优化;在自然环境“零”状态、外部荷载“零”状态下对塔柱变形进行监测,获取施工误差引起的塔柱变形量,用于修正钢锚梁定位坐标;采用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三角高程差分法、侧边交会法相结合的办法将施工控制网高程、平面坐标传递至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获取塔柱待施工段基准点在施工控制网投影面的三维坐标,采用相对设站法完成钢锚梁高精度、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虎门大桥建立首期二等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同时,进行了三角高程实验。介绍在水网和长距离(2km左右)跨江跨河地区,可以进行四等三角高程测量,通过对观测方法和设备的改进以及进一步试验研究,有望实现长距离和更高精度的跨江跨河三角高程测量以及取代现有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气折光系数修正与高精度三角高程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与误差传播定律及分配原则,推导了大气折光系数反演模型。利用高低棱镜同时对向观测方法,对一个测段上具有偶数务边的闭合网进行观测,消除了仪镜高测量带来的误差。提出了利用闭合网高差闭合差为0及影响参数比例误差的分配原则,采用周期图法求定各方向大气折光系数改正值的方法,提高了三角高程测量精度与可靠性。通过对某大型悬索桥施工监控中塔顶一点的三维坐标分量24h连续监测,其空间几何关系和塔柱的饶度变化完全满足理论变化特征;塔柱各断面应力实测值与空间状态理论应力计算值标准偏差在0.015内,大大优于设计精度要求,验证了此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10)
介绍鸭绿江界河斜拉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置及塔柱施工测量要点。斜拉桥平面位置测量布设了专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结合塔柱位置,为方便施工放样、确保放样精度,在鸭绿江两岸塔柱上下游相互通视处,埋置强制对中观测墩,构成主桥控制网。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肇庆阅江大桥主塔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测量技术。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和条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加密,确保加密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对塔柱的测量主要采用精密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坐标和精密天顶测距法测量标高。结果表明,索塔的安装定位精度满足相关测量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加快了定位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线形测量的特殊要求和误差结构,介绍差分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和方法:首先以严格同步对向观测和跨越四边形的观测路线建立高精度跨河高程控制;再以差分方法削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提高单向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该方法使主跨960m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主缆相对垂度定位达到3mm(跨中1/2点)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 m的双塔钢桁梁斜拉桥,桥塔采用钻石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30 m,塔身采用C60自密实混凝土,单塔混凝土方量超过6万方(不含塔座)。28号墩桥塔采用先塔后梁方案施工;29号墩桥塔采用塔梁同步方案施工。在桥塔上塔柱施工中,通过添加粘度改性剂配制降粘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使混凝土顺利泵送至塔顶;在开裂风险较大的中塔柱下部区域,通过添加抗裂剂配制抗裂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减少混凝土开裂风险;上塔柱钢锚梁采用工厂化立式预制拼装、现场整体吊装方案施工,提高了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29号墩塔梁同步施工时,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和测距三角高程差分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桥塔高程控制,采用天顶投点法和塔顶控制点加密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塔柱平面控制,从而控制桥塔线形,解决了超高桥塔精密定位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GPS大地高差代替跨河水准高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PS基本原理的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在建立特大型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中,采用GPS大地高差代替跨河水准高差测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桥塔索道管精密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时索塔的几何形状及空间位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通过布设精密测量施工控制网、构建三维坐标数学模型完成塔柱索道管定位。步骤如下:在岸上布设3个强制观测墩,和全桥控制网组成高精度加密控制网;在岸上的劲性骨架上安装索道管定位架、焊接索道管调整装置后,整体吊装并调整劲性骨架的位置,完成岸上初定位;在塔柱劲性骨架上设置控制点,建立独立坐标系进行索道管高精度定位测量。精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对索道管定位的测量精度完全满足±5mm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矮寨悬索桥地处德夯大峡谷,其地形、气候条件极为复杂,且桥梁本身横跨悬崖,这使得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异常艰难。提出了采用传统的边角网和几何跨河水准方法,经过测量方法的优化、克服了测距异常等问题后实施的二等控制网,其内部精度更优于其他方法,为大桥在长达4余年的施工期间提供了有力的测量基准保证。  相似文献   

13.
GPS公路勘测首级控制网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较大规模的公路勘测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均采用GPS测量的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了GPS路勘测首级控制网建立的特点及作业流程后,着重讨论了此类GPS制网建立过程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即用坐标转移法进行偏心观测、用尺度强制约束法或投影面重新选择法处理投影变形和内业平差的优化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法不但能满足精度要求,而且简化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共41孔,每孔跨度150m,全长6 150m。该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UTM投影,且桥位区远离中央子午线,投影变形巨大,导致控制网无法满足大桥施工要求。为了消除投影变形,对该桥坐标系统变形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及实地验证,针对存在的坐标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高斯投影为基础,选取桥位区平均经度90°10′为中央子午线,选择平均施工高程面37m为投影高程面,建立的桥梁施工独立测量坐标系统,很好地消除了控制网坐标系统的变形,满足帕德玛大桥施工精度要求,保证了大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5.
根据桥梁施工中,需要放样桥梁墩台、桥面的设计高程,传统的水准仪和三角高程放样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仿照常规水准仪的测量方式,不需对中和量取仪器高,通过误差传播定律进行精度估算和分析,此法可以达到国家三等水准要求,完全满足桥梁高程施工放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11,31(1):53-56
为摸索出适用于城市交通繁忙、不易立尺地段的地表沉降观测新方法,通过推导全站仪固定测站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公式,论证用三角高程测量可满足二等水准测量,并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以及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与NA2水准仪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全站仪固定测站的方法,可满足城市闹市区交通繁忙市政道路的地表沉降观测,该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中 (山 )~江 (门 )高速公路全长 2 7.6km ,路线勘测与施工时间相隔较长 ,因此 ,施工前进行了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网。较全面地介绍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的情况 ,实践表明 ,采用GPS方法进行高速公路施工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建网 ,具有建网精度好、作业效率高、建网周期短和方便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梅溪河大桥是长江支流梅溪河峡谷区内的一座特大斜拉桥,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对测量而言,峡谷区地形陡峭复杂,高差大,通视条件差,长短边过渡等不利因素较多。为了覆盖整体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并确保工程测量精度,在峡谷区控制网的选型、测设、数据处理至关重要。斜拉桥索导管定位的准确性是索塔施工控制的重点与难点,索导管的定位精度是影响斜拉桥成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索导管是通过空间三维坐标定位,而三角高程测量受垂直观测误差、边长测量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误差、仪器高、觇标高量测误差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精度难以控制,为了确保索导管定位的准确性,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至关重要。主梁的施工测量质量直接决定着主梁的线形,而主梁的线形控制是主桥成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测量施工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9.
ATR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高程控制测量是现代大型桥梁工程测量的难点,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以ATR技术为硬件基础,介绍ATR三角高程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法。经实测数据分析,采用ATR三角高程测量,在多项精度指标上均达到了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青岛海湾大桥首级控制网高精度GPS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海湾大桥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接收机、D I2002等仪器观测,GPS数据采用先进的GPS科研软件GAM IT计算,并在高精度工程控制网中将常规测距数据与GPS数据联合平差计算,处理手段上有所创新,控制网各项精度指标超过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