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11):30-31
<正>随着自动驾驶之争回归理性,未来多年,行业会将更多目光聚焦在L2+级别自动驾驶。就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的那样,高级辅助驾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无限接近L3的L2+自动驾驶,更强的ADAS感知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其中,摄像头的重要性不待多言,激光雷达不一定是必选项,但更先进的毫米波雷达一定是刚需。摄像头可以识别物体、图案和颜色等信息,激光雷达对目标的距离感知更精准,但这两种传感器受雨、雪、  相似文献   

2.
随着雷达、摄像头、处理平台的软硬件提升,加上高精地图的辅助,全球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自动驾驶车辆,覆盖Level 2~Level 3的自动驾驶场景(SAE J3016),但这些场景都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由驾驶员接管车辆,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对人机交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合理的接管流程,驾驶操作的监测,权责划分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正>摄像头技术在汽车上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各种驾驶辅助以及未来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包括摄像头和雷达等在内的环境传感器的工作。如今,汽车研发人员正进一步挖掘摄像头的潜能,通过监视系统来取代汽车的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这种有别于传统的设计理念乍一听很有趣,没有了后视镜的汽车,驾驶员如何观察车后视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必不可少。大陆集团在2018 CES Asia展上,推出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第五代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平台,对可能发生的道路状况进行预测判断,推进自动驾驶的实现。在围绕自动驾驶而展开的各项研发中,包括摄像头、雷达在内的各类传感技术是热点。如果把自动驾驶的整个过程分成感知、判断、执行三部分的话,那么通过传感技术而获得的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是实现自动驾驶的第一步。只有当车辆精确捕捉并分析道路环境状况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驾驶判断并及时执行驾驶操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大众对汽车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正进入一个新兴的"汽车雷达时代",伴随着很多创新发展、颠覆性技术和新晋厂商。毫米波雷达是未来车载主力传感器之一,它将和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一起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保驾护航"。本文将对车用毫米波雷达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的汽车行业,人工智能(AI)是一个热点话题。所谓的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随着自动驾驶研发的推进,人工智能正变得越发重要,装载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辆可以像人一样思考,自动识别环境信号并判断交通状况,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来捕获车内外的大量信  相似文献   

7.
《专用汽车》2016,(4):91
近日,奔驰实验了最新卡车安全技术,三辆车编队自动驾驶,可以同时感知路况,这时司机只要喝喝茶就能轻松搞定。据悉,该三辆车都是搭载的"Highway Pilot"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和飞机上的自动驾驶系统类似,包括安装在前车身的雷达探测器、摄像头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它可以控制卡车在道路上按照固定模式行驶(当然司机对车辆还是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正Mentor推出了一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RS360平台,该平台能够借助各种传感手段实时捕获、融合及利用原始数据,改善延时的同时,提升了传感精确度和整体系统效率,满足SAE 5级自动驾驶车辆的要求。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来说,传感器数据非常关键。这些安装在车身周围及车辆内部的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探测车内外环境,为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传统的汽车设计,通常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如雷达、摄像头等,传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二、搭载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套件的车型分析1.小鹏G9(计划交付时间:2022年下半年)(1)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小鹏G9感知设备分布如图5所示。其传感器由2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组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迈入落地及应用阶段,在系统架构层面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的复杂度越来越高,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各类传感器及域控制器间的数据同步和融合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文章详细介绍了集成多类传感器和高阶域控制器基础上的自动驾驶系统时间同步方法,为多传感器数据的精确时间同步、传感器与域控制器的精确时间同步提供了较成熟、可靠及可实施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Q1: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方面,谷歌一直走在前列,不过最近我听说沃尔沃正在研发在公路中植入磁铁的计划,以实现更精确的自动驾驶,请问这项计划可行性高吗?南京读者:岳擎A1:谈到汽车的自动驾驶,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停车辅助系统,也就是利用车辆上的摄像头、雷达、红外线、超声波甚至GPS等一切能够帮助定位的电子设备来判断车辆的位置及状态,从而为控制车辆的位移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不过,沃尔沃提出的在  相似文献   

12.
贺岩 《汽车电器》2024,(3):73-74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载摄像头在自动驾驶系统环境感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行车安全提供强大支持。对于自动驾驶控制器测试,摄像头仿真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测试结果。文章将从ADAS HIL仿真开发角度出发,探讨视频暗箱和视频注入两种车载摄像头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8巴黎车展上,法雷奥推出了全球首款在巴黎街头路试的自动驾驶汽车——法雷奥Drive4U~?自动驾驶样车,其独特之处在于搭载了法雷奥一系列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激光器,以及最为关键的8个法雷奥SCALA~?激光扫描仪。这一技术专为汽车开发,是当前市场上唯一量产的车身级激光雷达技术。不仅如此,该汽车还配备了自动驾驶汽车所必备的人工智能(AI)  相似文献   

14.
<正>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由于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前期的自动驾驶感知研究主要集中这两类传感器,毫米波由于分辨率不足导致其在使用上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各大毫米波厂商在4D成像毫米波雷达上加大投入,在波形设计和超大天线阵列两个方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使得4D成像毫米波系统的研究成为了自动驾驶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描述基于Prescan软件对实车的自然驾驶场景片段转换成虚拟场景,用于ADAS或自动驾驶模拟测试。通过配备毫米波雷达、相机、Mobileye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道路驾驶数据,提取场景片段,转化成虚拟软件中相应的实车场景,用于HIL或MIL测试,可实现重复性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模拟恶劣天气等状况,复现实车测试状态等测试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总述全新的V级和威霆在交付时配有范围广泛、品种多样的舒适和安全设备。其中包括基于现代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的众多创新型驾驶辅助系统,这些系统之前在全新S级中以"梅赛德斯-奔驰智能驾驶"为名推出。这些系统将侧面横风、盲点或行车间距不足这样的危险降至最低。即使是驻车,全新V级都和小型汽车一样简单方便。智能互联的驾驶辅助系统增加了舒适度和安全性。全新的多用途车标配有侧风稳定控制辅助系统和注意力辅  相似文献   

17.
沟通     
《世界汽车》2014,(9):148-149
Q1: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方面,谷歌一直走在前列,不过最近我听说沃尔沃正在研发在公路中植入磁铁的计划,以实现更精确的自动驾驶,请问这项计划可行性高吗?〈br〉 A1:〈br〉 谈到汽车的自动驾驶,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停车辅助系统,也就是利用车辆上的摄像头、雷达、红外线、超声波甚至GPS等一切能够帮助定位的电子设备来判断车辆的位置及状态,从而为控制车辆的位移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前举行的CES 2018上,采埃孚并没有像其他展会一样,展示变速器、车桥等被大家所熟知的产品,而是让人眼前一亮,展示了多款最新的智能科技产品。Pro AI:汽车的智能大脑在本次展示的产品当中,最受关注的当属Pro AI——一台为自动驾驶提供计算能力的控制器。它的样子就像是我们常见的电脑主板,只不过上面所提供的接口都是用来连接车载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以及Can总线的。该控制器由采埃孚和英伟达共同开发。从2016年宣布合作,仅一年内,双方开发的具备人工智  相似文献   

19.
正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完整的软硬件系统。硬件系统除了常规的汽车的配置之外,还涉及到专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传感器,比如摄像头,雷达等。全智能化智能车(Intelligent vehicle)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如下图所示,给自动驾驶技术做一个总的分类,其关键技术依次可以分为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深入挖掘国际期刊和知名研究机构的文献,向广大读者介绍最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和原理,收集了较为全面的77G毫米波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功能。梳理出雷达性能和应用功能之间的对用关系,同时对比了毫米波雷达和其他最新车载空间传感器之差异和优势。并将上述信息结合最新的三家主力半导体公司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硬件方案加以分析,提出在选择方案时如何在性能、技术特点和功能应用方面考虑。主要结论:毫米波雷达将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空间传感器的基础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