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HyperWorks平台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了某新能源卡车前保险杠总成的两种设计方案。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模态和静强度对比分析,选择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使用Altair公司前处理软件HyperMesh,根据"原始方案"方向盘的模态试验状态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使用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求解;然后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标定,确保模态仿真求解的结果和模态试验的结果一致,证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最后基于准确可信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对几种改进的方向盘结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获得满足模态标准要求,同时也满足减少重量和降低成本的轻量化要求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AMESim中搭建了某乘用车前悬架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的仿真模型。以 Isight 为平台集成AMESim,对减振器模型参数进行DOE分析,提取对减振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优化的设计变量。利用Isight中的Pointer智能求解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集成优化后的减振器阻尼力曲线与目标曲线吻合较好,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可用于指导减振器阀系参数的设计与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4.
座椅作为汽车的重要内饰件,其轻量化对整车减重提供了很大帮助,在保证安全性并保持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可对座椅进行轻量化设计。以一款车型的电动座椅为例,利用CATIA软件建模,将建立的模型导入Hyper Mesh中进行网格划分,形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最后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相关的优化,最终得到优化后的模型,实现对座椅轻量化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5.
建立某款客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UG/NASTRAN求解器,计算该客车骨架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通过车身承载度的评价,了解局部结构在整车承载中的贡献率,为后续改进车身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灿 《上海汽车》2023,(3):19-23
使用ANSA软件建立了某车辆前端的台阶路况动态模型,借助PAM-CRASH完成求解分析,对该车辆的前端通过性进行了评价。文章对关键零部件在仿真模拟和实车试验中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车辆前端通过性的正向虚拟开发提供了思路,对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车辆性能开发过程中,各个学科的交叉耦合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多学科分析技术是提高车辆综合性能的必要手段。传统的多学科分析是一种弱耦合技术,不同学科之间只是简单的信息交互,没有求解器层面的耦合,因而难以完全表达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此外,在车辆性能集成过程中,供应商为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不会把子模型以“白箱”(所有结构特征均开放)的方式完全提供给主机厂,给整车性能集成带来困难。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强耦合算法,使不同学科在求解器层面进行耦合,同时每个子模型仅需提供界面上的力与运动信息,实现“分而治之”的多学科强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身被动安全设计中前纵梁耐撞性能开发,建立了描述轴向压溃性能的关键截面参数以及优化模型,研究了截面几何参数与前纵梁最大碰撞力和吸能量之间的关系,并将轻量化作为设计目标。为了提高优化结果的鲁棒性,在自主开发的优化求解器中集成了罚函数法并结合遗传算法,通过对LS-DYNA求解器的调用,实现了针对梁截面几何特征的参数化设计及优化,提高了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商用车散热器主片开裂故障,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散热器的动态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CATIA建立散热器三维模型,在ANSA中建立有限元模型,用扫频模态测试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用PERMAS求解散热器主片的动态应力。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的散热器主片所受到的最大应力位置与故障散热器的失效位置吻合。通过对冷却模块原有结构的改善,使散热器主片最大应力下降了30.3%,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改善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9,(22):13-13
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F—RAM)和集成半导体产品开发商及供应商Ramt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日前宣布,其两款非易失性状态保存器FM1105-GA和FM1106-GA已经通过AEC—Q100 Grade1认证。这些状态保存器可按要求保存信号状态,并在上电时自动恢复到正确状态。F—RAM技术具有独特的快速写入能力、几乎无限的写入耐久性及低功耗特性,能够实现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噪声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稳态持续噪声和瞬态噪声。路面噪声、发动机噪声等都是稳态持续噪声这一类,而异响一般都属于瞬态噪声。近些年来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异响噪声。文章简要介绍了一种在汽车设计前期进行的,针对仪表板异响的分析优化方案。应用ANSA软件的前处理插件,可以快速对异响风险位置建立E-line;其后处理软件META可以快速对结果进行处理,并进行原因诊断,在设计前期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新能源轻卡电池热管理机组,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对机组进行了网格划分,之后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软件ABAQUS进行NVH性能计算。首先对该机组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按汽车用空调标准规定的振动试验要求对机组进行了谐响应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考察各零部件受力情况,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朱付臻 《北京汽车》2022,(1):19-21,46
在产品试验中,发现某款汽车转向盘的固有频率低于项目要求值,为了分析并优化产品结构,首先通过台架试验获取该产品的试验模态数据;然后基于HyperMesh软件初步建立CAE分析模型,使用OptiStruct求解器获取CAE模态分析结果,将CAE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标验证CAE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CAE分析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得出满足项目要求的最优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壁流式蜂窝陶瓷作为过滤体,根据其结构对称性和内部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稳态层流的过滤体内部流动CFD仿真模型,并运用离散格式分离求解器进行求解。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表明模型能准确反映过滤体内部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大型客车为例,使用CATIA软件创建几何模型,运用ANSA和FLUENT软件完成模型的空间离散化,应用FLUENT软件进行除霜过程的稳态和瞬态CFD分析,得到前风窗霜层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钢板弹簧三连杆模型参数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弹簧三连杆模型结构能够准确描述悬架垂直刚度特性,适用于计算路面载荷及平顺性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计算钢板弹簧悬架刚度特性及导向特性,以此为基础通过集成优化方法及逆向求解方法辨识三连杆模型参数,并通过纵向力工况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在正面小重叠碰撞下的安全性能,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布的测试规程,应用ANSA软件建立纯电动SUV正面25%偏置碰撞模型,利用LS-DYNA显式求解软件进行了计算。通过HyperView后处理软件分析了整车加速度、前围板最大侵入量、关键部件变形和吸能情况,发现该车型碰撞力有效传递路径为上纵梁传递到A柱,轮胎通过悬架系统传递到中地板边梁和门槛梁,而关键吸能部件(吸能盒和前纵梁)没有成为有效的碰撞力传递路径;乘员舱相关部件(A柱、A柱上边梁及中地板边梁等)刚度不足,该车型乘员舱变形严重。针对该车型在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中乘员舱变形严重的问题,从改善碰撞力传递路径和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以提高乘员舱刚度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整车碰撞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乘员舱侵入量明显减小,前围板最大侵入量由246.59 mm减小到151.29 mm,降低了38.65%,结构评级由"差"提升到"良好"。针对提高乘员舱刚度后整车加速度峰值过大的问题,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了在前围板最大侵入量由151.29 mm降低到146.49 mm的前提下,整车加速度最大峰值由55.86g降低到44.77g的最优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时变需求为导向,旨在对高铁快运专列时刻表和配装方案进行综合优化.基于高铁快运产品的作业流程,提出了按阶段计划的分阶段优化思路.在需求驱动下,分别构建了无新增快运专列的快运箱配装优化模型和新增快运专列时刻表及配装方案综合优化模型,从本质上揭示了快运需求与列车时刻表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模型线性化的基础上,利用通用优化求解软件GAMS的CPLEX求解器对模型精确求解.以宁杭高铁为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两阶段优化方法相比,时变需求驱动下的快运专列时刻表和配装方案综合优化方法更能减少快运箱的运达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以某6120大客车为模型,通过建立客车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works软件,Radioss求解器求解。对客车在不同极限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为客车车身的后续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根据ECER66对客车侧翻进行仿真,使用ANSA脚本开发客车侧翻自动分析模块,应用LS-DYNA进行分析,该模块得到验证。应用该模块可提高分析效率,并为流程自动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