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熙 《经济导报》2007,(22):13-13
中国股市如此快速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所谓“余钱太多”。对投资者来说,除股市之外,中国几乎没有什麽能够吸引人的投资对象了。这也是造成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个人,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股市投资。  相似文献   

2.
安华 《经济导报》2007,(19):5-7
中国股市狂升不仅是股民们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一对数字显示,中国股市流通总市值约17万亿元,而居民银行存款总额也为17万亿元。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市若继续上扬,仍有雄厚资金支持。经济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导致中国股市疯涨不止的根源。目前多有迹象显露出,收缩流动性已成为内地调控股市的重点,而更大的回收流动性的行动还会陆续有来,政府仍保有足够的调控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再现涨势。受到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有所恢复的刺激,中国股市再次开始飙升。  相似文献   

4.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报》2007,(21):48-48
有关内地股市泡沫论的争议已扩散至国际层面,除了香港的富豪如李嘉诚和李兆甚相继发言,表示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外,连前任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亦对中国股市表现提出警告,谓有可能出现急速下挫(dramatic contraction),以及现时中国股市的升势显然是不能持久的(clearly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6.
朱磊 《经济导报》2007,(50):26-29
今年以来中国大陆股市迅速飙升,专家学者对大陆股市是否存有泡沫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台湾股市泡沫的形成,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外贸盈余的大增以及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都与目前中国大陆股市及经济何其相似。仔细对比之下,或许对大陆寻找更佳的对策良方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股市繁荣显然是一个泡沫。但谁也不知道股市泡沫什麽时候会破裂。 自今年以来,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上涨了45%。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财力雄厚确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健康可以支持股市飞涨。虽然现在入市似乎有些晚了,但已经踏入股市的投资者不会失望。  相似文献   

8.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07,(10):34-35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上海股市综指大跌8.84%,深圳股市成指大跌9.29%,合计2,008亿元成交量,逾900只股票跌停,中国股市遭遇“倒春寒”,创下1997年2月1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点评     
《经济导报》2007,(19):10-11
中国股市高烧不下。储蓄存款流向股市成“股市泡沫”,令股票价值都偏离了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股市资金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股.来稀释过剩的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时间限制,决定了新股发行的时间不可能那麽快,因此有稳定大市的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货和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应该积极研究推出,使资本市场可以更理性的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报》2007,(23):46-46
两星期前中央公布的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令中国股市风起云涌,上海A股指数在六个交易天内由高位4545点下挫逾20%,至上周二的最低点3570点。根据着名的道氏投资理论,假若指数一旦由高位回落超逾20%,熊市应该开始,牛市应该终结。这种理论技术派走势人士大多认同,但可惜此种理论对中国股市并不适用,笔者大胆否定此种提议的可能性,并认为今次的中国股市大调整对后市有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寒山 《经济导报》2007,(22):40-41
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失衡,使得整个经济表现时刻处在脆弱状态,另一方面是中国资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支持资本化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中国股市的狂飙突进。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政府的调控措施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但这并不妨碍政府使用较为严厉的手段,因此股市的投资者们应在了解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留意关键经济问题的演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上月底下跌9%,全世界都受到波及。这种影响的产生方式和原因,可以充分说明中国如今在推动全球经济和引领世界金融市场潮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07,(17):47-47
从早前的全球股市大调整可见,美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具相当的影响力。不过,相信中国经济也将成为投资者未来的新焦点。近期资金不断流入内地股市,令深沪指数带头反弹并收复失地,便是一大明证。  相似文献   

16.
刀叉和筷子     
近来,油价高企、通胀严重、股市低迷……种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之下,火爆了多年的中国车市颇显疲态,连以前的“新车效应”似乎也不灵了,而价格在一降再降之后,也实在没有了多少调整的空间,于是厂家不约而同地祭出了“零利息”或者“零首付”之类的按揭法宝。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内地股市屡创新高.股市火爆,股民投资热情高涨。这固然归根於内地经济长期,高效的发展.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家加大力度整治财务秩序.上市公司财务审核制度曰趋完善.财务作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海内外的“热钱涌动”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18.
葛丽 《经济导报》2007,(18):16-16
在招商证券公司北京的一家营业部,迫切希望进入中国繁荣股市的未来股民排队等待开户。一位经理忙着发申请表,说他一天要接受700名新客户,大约是一年前的5倍。许多散户投资者,包括学生和领退休金的人,挤在电脑终端前交易,密切注视着大电子荧幕上闪动的价格。中国最大的股市繁荣可能正在变为泡沫。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的中国A股市场,引发价值重估行情走高的主要因素,依然没有改变,将为股市继续走高带来四个方面影响,同时A股市场的结构调整将主导2007年行情。在价值重估和结构调整的相互作用下,有四大因素决定了中国A股市场将会震荡走高,并且升幅也会逐渐衰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邢逸集 《经济导报》2009,(35):28-29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工业生产、固定投资、电力消耗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官方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股市和房价也一路飘升。甚至有迹象显示出口出现回升,尽管仍较一年前仍低出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