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26):141-141
恒指在回归十年之际屡创新高,投资者固然值得欢喜。不过,近年本港不单是经济活动,股市表现好坏也愈来愈依赖内地,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5):32-33
回归十年,本港股市历尽高低潮,期间,港人参与投资的兴趣丝毫未减。当中,他们的投资取向既有坚定不栘,又有随波逐流。但毫无疑问,中资股近十年的兴起,却把不少投资者的想法和取向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8):18-18
自上月开始内地公布一连串扩阔QDⅡ(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以来,本港股市上升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同时美国零售商业绩胜预期使杜琼斯指数创造四年来罩日最大升市,带动恒指在上周五突破23000点关口。舆此同时,一众国企红筹酝酿甚至已经回归内地集资上市。这令内地资金多了出路之余,也间接为本港股市加上一股新动力。国企指数再创新高正好反映一切。[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0):18-19
新一轮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终於在上周落实。内地银监会宣布,银行发售的QDII产品可投资於港股及有关基金。外界相信,有关措施创造了双赢局面:既为本港股市带来新一重动力.更同时帮助於内地股市泛滥的资金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5.
晓闻 《经济导报》2007,(38):4-4
上周二(美国时间)联储局议息结果符合外界对减息幅度的预期,达到0.5%。按照利率与股市关联的简单原则,上周三全球股市随之起舞,纷纷以高涨幅报收。上周四人市走向开始分离,伯南克一句“全球金融损失速超出此前最为悲观人仕的预估”,令欧洲股市应声下挫,而内地及本港股市直到上周五依然反复向上。显示欧美投资者对美国减息的效应,表现得相当敏感和谨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中资股去年於本港股市独领风骚,取代了传统蓝筹在投资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近期中资股升幅趋急,H股估值和内地A股进行“赛跑”。不过,有金融界人士相信在宏调步伐还未停止下,今年内地经济增长将较往年稍为降温。投资者选择“千里马”的难度也较以往增加,他们表示,“十一五”中重点发展的行业相关股份,可能便是投资者趋之若骛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7.
晓闻 《经济导报》2007,(41):4-4
目前本港和内地的股市热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已进入非理性状态,股民基本上在跟着感觉走。是股市已无规律还是股民已失去理智,这种类似“鸡与蛋”关系的问题,没有什么答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道有回复迹象,本港股市近期正回复上升动力。同时,新股大多仍保持必升的传统。长途电话服务供应商中信1616(1883)上星期甫上市便已升逾七成。而地产商碧桂园(2007)及中信银行不约而同选择在本月“接力”,也有望为本港股市注入一股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07,(5):46-46
港股自去年10月起走势明显转强,并经过一轮持续急升后,恒生指数及国企指数已分别升抵20,000点及10000点水平,至于股市上升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多个利好的炒作因素,包括市场上有充裕的游资,人民币升值持续,以及内地股市继续向好,特别是人民币似乎有愈升愈快的情况下,令到更多的投资者追捧中资类股份,由于海外投资者无法直接买入内地人民币资产,要受惠人民币升值的话,便唯有买入流通性较高的H股,所以,在过去几个月间,本港H股的每日总成交额亦由占大市25%以下,一度飙升至超过35%,反映出投资者对国企股前景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10,(7):32-33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1日指出,20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当中估计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资活动而流入港元的资金高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币需求及升值潜力日增,笔者相信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适当时机已到。果然国务院终在两周前“拍板”,准许内地金融机构在本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对本港金融市场以至所有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12.
孙鹏 《经济导报》2007,(18):47-47
受周边股市显著造好影响,港股上周一度走强,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和工业订单显示,制造业数据良好,经济持续向好,一定程度上成为A股休市时期刺激本港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32):43-43
本港金融市场已有在了百多年。市场成立初期主要由英国人参与。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由香港人主导。自回归祖国以后,本港的金融市场地位更为环球投资者所认可。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本港凭借自身的基本条件,包括完善的法制和金融基础建设,加上祖国不断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25):45-45
好淡双方多个月来的角力终分出高下,恒生指数终突破21000点关口,并蓄势挑战22000点。而国企红筹纷纷创新高,上星期三成交金额更突破1,000亿港元。种种迹象显示,本港股市目前正处於近年罕见的火热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17):49-49
上周港股反覆小幅波动,处于高位,成交量明显萎缩,缺乏实质性买盘承接,呈缩量运行态势。国内A股市场持续火爆,美国股市本周连创历史新高,但本港股市并没有跟随反映。就连A股市场近日的银行股造好,H股对此也反映平淡。反映出本港对A股市场“五一”长假前后的不确定性隐约有些担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已开始了差不多一个月。本港股市经过多个月大升市後.上周五终出现“回气”迹象。恒生指数於上周升逾20900点的历史高位後.因中国移动(941)遭沽压而下跌回20200水平,但总括而言全月表现仍力保不矢。相反,国企指数在月初创出10800点新高後便急转直下,渐渐下滑回9600点水平,全月出现了约一成多的明显跌势。蓝筹股和国企股的走势南辕北辙,亦使投资者相信本年两指的走势和去年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42):45-45
最近本港股市愈升愈有,各界人士的话题离不开股票。连经营房地产起家的恒基(12)主席李兆基都叫人炒股。可以说,股市的风头己几乎盖过楼市。直至最近政府卖地成绩理想,大家的注意力才回到楼市上。当大家发现股市高处不胜寒时,可曾想到楼市也正进入一个新的升温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07,(25):1-1
上周.回归十周年前夕的本港股市可谓波澜壮阔.四个交易日恒指上升千点,成交量天天维持在近千亿,上涨幅度最大的还是H股和红筹股。尽管银行结算余额并未增加,资金未大量流进,但市场套息盘纷纷平仓,港汇转强,某种程度上大公司的留港资金支撑了近期股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香港经济发展由工业贸易作起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然後随着内地经济对外开放.香港的工厂逐渐北移.时至今日,有言论指工厂愈来愈少.代表本港的工贸已死,但有数据证明并非如此。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工贸行业仍对本港经济举足轻重,贸易占本港GDP比重较金融为高,工贸在2004年占本港GDP25%,而金融及保险业只占13%。若要工贸继续在本港维持重要的经济支柱地位,可以有甚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17):44-45
国企南下上市热潮.可能会于不久将来冷却下来。有传闻指.内地证监会已向一众国企发出指引.如果集资金额不逾10亿美元将只准许留在A股市场.而不能在本港上市。即使达到标准.企业也不能单独在本港股市挂牌。若传闻属实。这意味着国企今后在本港的集资规模将比以往大减。一众从国企新股大赚的股民望门兴叹之余.本港集资额不及去年也有机会成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