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19):47-47
全球经济经过长达四年的高增长后,预料今年开始会出现放缓。其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可能较整体预测为快(国际货币基金会对本年全球及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为4.9%及2.2%).尽管美国近日公布的个别短期经济数据优於市场预期,但总体上仍显示经济有转弱的迹象,美股随时面临由高位下调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商用汽车》2011,(18):87
中国GDP持续30年2位数的高速增长自2008下半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开始发生变化,2008—2010年GDP增幅分别为9%、8.7%和10.4%,2011上半年为9.6%,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虽然不排除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但也在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3.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07,(16):36-37
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由于对美出口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或许全球经济能够经受得住美国经济放缓带来的震荡。无独有偶,3月28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目前欧洲经济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可持续增长因素,而这些因素是独立于大西洋彼岸(美国)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财经纵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亚洲区今年平均经济增长预测。由去年17月预估的4.9%放缓至2.7%,其中亚洲新兴地区经济增长,在中国及印度带动下,可望达到5.5%,而明年整体亚洲经济平均增长预测为5%。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至衰退,我们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9,(27):23-24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日前表示:“复苏即将到来,这很可能是一种疲弱的复苏。”IMF目前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高于4月份预测的1.9%,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日本经济的反弹和美国经济的正增长,但仍低於趋势水平。  相似文献   

7.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9,(35):20-21
美联储对衰退即将结束的信心增强,根据9月2日发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内容显示,已公布的经济数据和一些非正式的证据增强了他们对经济衰退即将结束,下半年经济可能恢复增长的信心。美联储官员预计在财政刺激措施和货币政策影响下,美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年底以及2010年实现增长。但政策的刺激效果将从2010年开始逐渐减弱.需要有个人需求和收入的增长来取代这种刺激作用,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金融海啸的严峻形势,2009年香港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在海外主要经济体系积弱不振,银行大幅收紧信贷资金,以及各行各业的表现急转直下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呈现只有1-2%的微弱增长:而不断出现的裁员潮将推高失业率至5%的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9.
《时代汽车》2007,(2):29-29
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和对汽车的需求下降,预计2007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结束长达五年的增长周期。路透社援引加拿大新斯科舍银行目前发表的全球汽车报告称,美国、西欧、日本和加拿大等成熟市场的汽车销量都将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采取明显紧缩措施已近六个月了,但5月份数据表明通胀趋势正在上升,而非经济放缓。中国5月份消费价格指数突破3.1%,创19个月来新高,生产者价格指数上行7.1%。尽管银行放贷处于放缓态势,但货币供应增长仍高于20%,零售指标年比增长18.7%。  相似文献   

11.
尽管当前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美国经济能否在2010年持续复苏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规模庞大的财政赤字、高涨的失业率,频繁发生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尤其是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让2010年美国经济再添了些许不确定因素。而美国经济要迎来持久的复苏,回到正常的增长轨道,前提是要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12,(48):42-44
近两年,在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在国内经济增长逐年不断放缓的大格局下,中国汽车各细分市场出现了增速大幅回落的走势。其中卡车市场更是延续2011年的负增长态势,连续第二年深度调整,这是我国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信贷持续紧绌及房屋市场继续调整,对各类经济活动均有所打击,令全球经济显着放缓。随着金融海啸影响显现,美国和欧盟的前景尤其晦暗。即使是日本,虽然当地银行业持有美国资产不多,但金融海啸及其余波已给该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总言之,2009年传统市场料将失色。  相似文献   

14.
罗耀昊 《经济导报》2009,(38):36-37
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顺利连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从技术角度看,美国经济衰退目前很可能已经结束,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增长。同时,由於这次危机的深度,美国经济在随后一段时间将增长乏力。尽管美国和世界避免了最糟糕情况的发生,但仍面临困难。因此,各方应共同努力,确保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同时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华 《中国电动车》2009,(7):120-121
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于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连带使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一背景在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选择。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消费券的发放情况和现实效果,认为消费券对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想增加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从政府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放缓的乌云,在2008年春天的上空聚集。其根源未于自美国经济处在衰退的边缘,以及另外两大经济体欧、日经济的疲态。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需求”与国际能源的相关性正在增强。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3亿吨,同比增长了12.4%。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原油产量的增幅则越来越小。从2004年的4.1%降至2006年的0.4%,2007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应坚 《经济导报》2009,(48):14-15
有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多年时间,这种以美国高消费及巨额贸易逆差,新兴市场国家高储蓄率及加速出口为特徵的增长模式,支撑着过去若干年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学家认为,这种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具有可持续性。这个预言不幸在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波中得以应验。  相似文献   

18.
寒山 《经济导报》2007,(22):40-41
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失衡,使得整个经济表现时刻处在脆弱状态,另一方面是中国资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支持资本化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中国股市的狂飙突进。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政府的调控措施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但这并不妨碍政府使用较为严厉的手段,因此股市的投资者们应在了解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留意关键经济问题的演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GDP两位数增长,终于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因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而滑落到只增长6%,从而使得2008年全年GDP只增长了9%。在2009年的头几个月里,我国仍将受到整个世界经济下降惯性的;中击,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政府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接连不断地出台包括扩大内需和扩大投资在内的强有力刺激经济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没有任何一本"宝典"能详尽阐述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合并带来的挑战。成功的并购没有固定的模板和套路,灵活适应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FT专栏作家希尔中国经济放缓将成为长期趋势,目前真正应警惕的"硬着陆"风险,是隐藏在这种放缓趋势下的巨大周期性波动。——Fulcrum资管公司董事长戴维斯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过去五年偏离克勤克俭之道,致使政府、公司和家庭债务水平激增,进而成为今天削弱中国商业活力的主因。经历了大手笔支出的"奢",中国经济向增长放缓的"新常态"转型,将变成一个不易掌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