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23):47-47
上期提及国家为避免房地产发展过热,推出了各项稳定楼市的措施,因而影响投资者对内地房地产股的投资意欲。但从国家统计的数据看来,房地产业的投资活动整体上仍保持增长,地产商对未来的经营环境仍保持信心。由於国家房地产政策的目标是稳定楼市,希望尽量让国民可置业安居,房地产商未来的盈利增长,将会由销售量主导。  相似文献   

2.
王欣 《经济导报》2007,(47):28-29
今年以来上海陆续出现外资投资机构出售写字楼套现的案例,这些低价买人高价转手的交易,使外资获利颇丰。业界估计,新的“限制外资令”即将实施,还会使一些套现转手交易相续出现,显示出外资对未来楼市预期出现分化的现象,但尚未有外资撤离迹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40):45-45
目前,在内地过热的不只股市,还有楼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楼价自然不在话下。即使是一些二线城市如重庆和成都,城乡之间的楼价差距也很大。财富增加下,人民购买房地产除了作自住用途,很大程度上亦用作投机炒卖。个人及机构买家按上按的问题愈趋严重,对银行信贷质素有一定影响。有见及此,内地银监会及人民银行终于出手,在上月底共同颁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务求遏止楼市内的歪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41):45-45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及克而瑞(中国)于10月9日在北京共同发布《2009年第三季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报告》,会上有内地房地产专家指出,现时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平稳,部份城市呈泡沫迹象,并且预期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2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调控楼市,从2017年的"317"环京楼市调控政策,到2020年的房地产融资"三道红线"限制,又叠加疫情冲击,部分头部房地产企业发生了债务违约事件.文章探究了XY公司债务困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地及香港楼市都进入了调控关键时期,市场显得相当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引起无限猜想.甚至引起对调控前景的担忧。中国的楼市是典型政策市,政府态度、政策决定房价走势。内地本轮楼市调控.历时已四个月,然而,7月份各地楼市的数据显示,局部地区呈现销售量反弹.马上引致市场上调控的传言与辟谣漩涡。  相似文献   

7.
近期,不论香港、或是上海的楼市都十分炽热,市场分析指出,中央放宽借贷.导致资本涌进楼市,推高房价.广州、深圳也出现楼价上升的现象。不过,房地产服务企业仲量联行认为广深有别于上海和香港。  相似文献   

8.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22):45-45
内地楼价近年升幅过高,令中央政府担心房地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以致在税务、信贷政策和住宅供应结构等层面,陆续推出各项相应的措施。近期,继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在2007年2月1日实施《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上周四上海税务局公布,将严格执行征收二手住宅物业增值税,使到市场预期房地产业仍然存在政策出台的空间,削弱了投资者对内地房地产股的投资意欲。  相似文献   

9.
引言:中国的房地产,2009年出尽了风头。借助于政策的好脸色,房市又开始“上房揭瓦”.市场中的房价节节攀升,似有一发不可收之势,更有甚者,上海、广州接连出现“地王”纪录。去年底,国家推出“国四条”,以调控楼市。中国楼市备受国内外关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且牵动民生。政府频频下药,能否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投资全球化正渐渐成为市场的一个主流,海外投资最看好中国的上海。过去三年中,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上海仅用于整幢物业收购的总额达到197亿元人民币。尽管政府出台171号文件提高了外资进入的资金门槛并作出了一些限制,但投资者的势头未减。今年第一季度总成交金额达到38亿元人民币。去年海外投资总额为2004年的23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云霞 《经济导报》2010,(30):41-41
受到人民币升值令港元资产相对变得吸引,以及投资移民等需求推动.香港楼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流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指出.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扭转2008年下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于香港投资人来说,能以区区3亿元进入一向门禁森严的内地信托业,无疑是大利好;对于内地股民来说,金融业的外资概念自然也是“当红题材”。但香港人并不十分了解爱建的真正业绩,内地人也不知道国中的内地背景。“上海帮”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季经济增长超预期,令投资者估计,内地宏调措施或会快出台,内地楼市将受影响。不过,各大小发展商以及大部份的港人都一致认为,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因素继续存在,料今年第二季内地楼价仍将会继续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筱冬 《经济导报》2007,(4):24-25
北京的房地产专家认为,由於中央有信心调控楼市以及前两年的调控政策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才能陆续体现效果,因此上半年北京楼价仍会坚挺,下半年随着供应量加大,楼价将会涨幅放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夏帆 《中国电动车》2009,(12):72-7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加快国家各行业建设,我国设立了各项针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面向低于国内企业标准。我国13亿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吸引着境外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创办企业。从2005年开始,我国又允许外资在国内开设国际贸易公司,众多原来因为在我国行业准人限制上受阻的外资企业纷纷来华设立国际贸易性质的经营机构。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强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始逐步取消原来针对外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楼市“药到病除”? 国务院近日接连推出调控楼市的政策,调控力度和强度均超出人们预期,被认为是截至目前最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从14日“二套房首付五成、1.1倍利率,首套房超90平米首付三成”;再到17日“视风险情况第三套免贷、异地购房需一年以上居住证明”,短短四天时间,楼市的政策环境发生惊人逆转。环视几大城市,本来火红的楼市,出现了挞订、降价求售、二手房市场房源急剧增加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欣 《经济导报》2010,(16):8-9
十年来最严厉的调控组合拳正在使楼市生态进入新一轮转换期,2010年看作新一轮房地产市场改革元年。在非理性市场气氛部份得以荡涤的同时,政策的针对性和完善性也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美国康明斯公司签署协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设立发动机技术中心,这将是外资柴油发动机企业在国内设立的第一家技术研发中心。这一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项目,将通过滚动式技术引进战略.在产品开发上逐步实现与欧美市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8月份宏观经济运行环比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9月17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8月份基本建设投资增幅比上月同比回落1.2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增幅回落7.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8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0.7%,增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今年8月外商对华实际投资首次出现下降。商务部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1至8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730家,同比增长19.13%合同外资金额675.32亿美  相似文献   

20.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07,(29):21-23
在2005、2006连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重拳之下,中国大城市高涨的房价不仅没有丝毫回落,反而在近几个月迎来新一轮全面上涨的浪潮,深圳楼市亦被席卷其中,以每平方米突破14,000元的平均房价领涨潮头。仅在今年上半年,深圳房价即暴涨50%以上,时间沦为众矢之的。深圳楼市疯涨,个中原因何在,神秘面纱後面的深圳楼市倒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对此,本文将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