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48):39-40
中央拍板落实在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客源恐被抢.但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行政总裁金民豪表示.不担心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会影响香港迪士尼的客源.又指会以国际性作为乐园的定位。而香港旅发局主席田北俊也认为.上海建迪士尼乐园,不见得对香港旅游有多大影响,只要香港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2.
简化业务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加上内地市场的蓬勃发展,香港旅游业正面对不少挑战和机遇.政府必须和业界紧密合作.携手推动香港的旅游业持续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发表了《香港生态足印报告》,指出现时港人的“生态足印”大於这城市的自然资源含量。香港人均“生态足印”为每人4.4公顷土地,即将香港人均粮食或资源消耗後,每个香港人需要4.4公顷土地来提供个人所需资源及吸收排放的废气等,较全球平均的2.1公顷土地高出超过1倍。以基金会的计算,香港消耗的资源约等於本地陆地及海洋生物承载力总量的250倍。  相似文献   

4.
戴道华 《经济导报》2009,(33):11-13
在这场全球百年一遇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中,香港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较回归伊始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为小.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支撑了股市和楼市.也支持了香港经济。不过.这样一来,香港经济复苏的前景一定程度上便取决于资金能否维持不变的流向.而这又取决于美,中宽松货币政策将采取何种退出机制及其执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日是《经济导报》创刊六十周年的纪念曰。今年适逢香港踏入回归十周年,喜见贵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稳步发展.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巩固香港报业翘楚的地位。《经济导报》是有悠久历史和敏锐财经触觉的杂志.不单在财经问题上能够作出客观及透彻的分析.尤其是在推动香港和国家的经济融合及沟通方面,担任主要的桥梁。我谨代表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广管局)祝贺导报业务稳步上扬,继续为香港和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把本土的劳动密集工业、加工工业转移到珠三角,并由此推动留在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1990年代转移大致完成.香港与珠三角形成一体两地的生产体系:香港作为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接订单地点.而珠三角则为工业加工地区.作为两地服务业与工业加工的连系.一是两地衔接的公路和电信.二是作为投资主体的港商企业。由於工业加工的优势,包括低工资、  相似文献   

7.
江湄 《经济导报》2010,(5):12-12
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及第八届香港国际时尚荟萃,日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是亚洲最大型时装展览.联同香港国际时尚荟萃,两项展览今年合共有近2000家参展商参与,期间举行25场时装表演,10场时装业研讨会.汇聚区内顶尖设计师及品牌。  相似文献   

8.
去年香港经济表现强劲,金融市场交投畅旺,加上大型内地企业继续来港上市集资,港股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并创出多项新纪录。乘着这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港交所会把握机遇.充分发挥长处.巩固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并致力发展成为一个专注香港、内地以至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主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9.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07,(44):14-14
要壮大香港展览业发展,巩固香港国际展览中心的地位.就必须提升香港展览业的功能.消除现时展馆不足造成的限制。我认为应借鉴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浙江省义乌市的“全城展销”、“长期展销”的发展策略,并善用香港现有优势建立城市品牌形象,利用边境土地及空置厂厦等未被充份使用的社会资源.建立贯通中外的永不落幕的长期展销双向平台,定位为国际橱窗及内地橱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13):38-39
3、4月,可谓香港娱乐工业的对外大show-off.跨界别的香港影视娱乐博览已在3月20日揭幕,结合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数码娱乐领袖论坛2007,香港音乐汇展.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八大盛事,加上无数场探讨娱乐工业未来的研讨会,以及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就令这两个月充满文化气息。今年香港影视娱乐博览不再局限商贸层面,不只着眼激发业内脑震荡,更提出“全城投入.全情支持”,鼓励市民参与其中。目前,博览会仍在进行中,尚未落幕,但这一大堆show-off,就是否可以令香港的影视娱乐业生机勃勃呢?记者访问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均认为是有用的、不过仍有不足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27):40-41
7月1日虽然过了,但是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活动仍接踵而来,本月4日,笔者参加了由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及香港品牌发展局合办的“香港品牌发展论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坛.特别之处不只是题目吸引,更重要的是在场的演讲嘉宾均意见独到.兼创意无限.正正表现出香港人才汇聚.具发展品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赵晨 《经济导报》2010,(28):18-19
近日,港大将香港今年全年GDP增长预测由年初的4.5-5%,上调至5.8%,此外,从上半年的7.2%放缓至下半年的4.5%。进入今年的第二季度,香港经济已经恢复到金融海啸前水平,虽然下半年增速减慢,但香港全年的经济增速仍然乐观,经济转好情况下,港失业情况也呈现好转势头。  相似文献   

13.
云霞 《经济导报》2010,(30):41-41
受到人民币升值令港元资产相对变得吸引,以及投资移民等需求推动.香港楼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流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指出.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扭转2008年下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经论 《经济导报》2007,(13):13-13
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其纲土专栏“观点”中力陈,倘若内地与香港两地携手合作.在香港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则可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5.
香港已进入夏天,炽热的阳光令走在街上的人们汗流夹背。不过,香港经济基本面,没有像夏日阳光般释出的热度,仍未令人心暖和起来。从近日所看到的经济数据和预测,香港经济下半年可以复苏之说,实属言之过早。环顾外围环境仍不明朗.如果全球各地仍然会录得负增长.及至2010年上半年才扭转劣势,香港复苏的时间将被延迟。  相似文献   

16.
国家首次将香港纳入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内.并在“十一五”规划中肯定和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对付货人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在把握“十一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之际.香港目前在海运及空运的情况实在未许乐观。在海运方面,随着珠三角地区多个码头於今年相继投产.港口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区域以至国际空运枢纽仍具一定优势,但预料所面对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7.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8.
香港经济在2003-2007年间高速增长后,在2008年显着放缓。在2008年头两季按年增长7.3%和4.2%后,因为内部需求转弱及出口受压,第三季度按年增长幅度下降到1.7%。以按季环比计算,香港经济在第二季收缩7.4%,第三季则再出现0.5%的负增长。香港经济在2008年急转直下,是因为在9月发生雷曼兄弟破产事件,触发环球金融海啸,波及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9.
张晓梅 《经济导报》2009,(47):15-16
香港的券商格局正在经历风云变幻。 本月23日,上海海通证券公告称,海通(香港)正式收购香港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总对价约为18.22亿港元。收购完成后,海通(香港)将持有大福证券约52.86%的股份。  相似文献   

20.
近日,雷诺卡车携手香港祥龙汽车有限公司重整铺面,设立了香港最具规模的雷诺卡车4S店,雷诺卡车中国董事总经理贺斌(Bruno Arabian)表示“香港长期以来有全球最繁忙的机场、港口和汽车跨境陆路通道.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物流体系和平台.是世界上物流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十分重视香港物流业的发展。这次雷诺卡车携手香港祥龙汽车有限公司打造的雷诺卡车新4S店将是我们开拓香港市场的一个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