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6年以来,内地股市屡创新高.股市火爆,股民投资热情高涨。这固然归根於内地经济长期,高效的发展.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家加大力度整治财务秩序.上市公司财务审核制度曰趋完善.财务作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海内外的“热钱涌动”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2.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17):44-45
国企南下上市热潮.可能会于不久将来冷却下来。有传闻指.内地证监会已向一众国企发出指引.如果集资金额不逾10亿美元将只准许留在A股市场.而不能在本港上市。即使达到标准.企业也不能单独在本港股市挂牌。若传闻属实。这意味着国企今后在本港的集资规模将比以往大减。一众从国企新股大赚的股民望门兴叹之余.本港集资额不及去年也有机会成事实。  相似文献   

3.
晓闻 《经济导报》2007,(41):4-4
目前本港和内地的股市热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已进入非理性状态,股民基本上在跟着感觉走。是股市已无规律还是股民已失去理智,这种类似“鸡与蛋”关系的问题,没有什么答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时处於“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为新兴市场中最受外界看好的国家,大量基金及外资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前景,令大量资金流入内地,使内地市场形成资金泛滥。现时内地储蓄利率依然偏低.导致资金寻找其他投资机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因而增强,有利内地银行与保险业拓展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  相似文献   

5.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38):43-43
对传媒报导内地宏调,加息的消息,很多人都已感到麻木了,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对这些消息不以为然。加息又加存款准备金,国民照样炒股,连串抽紧银根措施并未使资金撤离内地股市,皆因内地通胀高企.存款息率纵使一加再加也不能与之抗衡。股民把钱放在户口内,购买力也只有慢慢地被通胀蒸发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人寿(2628)A股,於7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买卖,但由於A股与H股价背道而驰,令投资者对H股重返内地A股上市的憧憬及炽热炒卖情况,亦稍为冷却。不过.中国政府鼓励更多企业返回内地上市的政策方向,料暂不会改变。可以预期今後将绩有更多H股返回内地A股上市,而红筹企业料亦极具机会成为另一批回归内地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26):64-65
市场在过去十年的发展显示出不论是投资者、发行人或中介人都对香港的监管制度抱有信心。我们(香港)与内地的紧密关系为未来带来了不少机会。在开发这些机会时,我们优良的监管环境正好与香港的其他优势相辅相成:大量的专才、有利的营商环境,稳健的市场基础设施及强大的国际联系。香港藉着这些优势,将能够继续担当其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平台”这个独特角色。  相似文献   

8.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09,(30):18-19
2009年.A股市场在国家政策的呵护下开始走稳。时隔不到一年,沪指已然重新站在3400点之上,机构与股民投资情绪高涨,不知不觉中市场已从落寞的熊市再度步入癫狂的牛市。A股市场屡创新高.金融地产持续强势,直到6月29日P0重启,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10,(29):47-47
中港两地之交往越来越频密,尤其是金融业,一直以来,港股之升或跌均需视乎A股之表现而定,而不少内地股民亦有参与本港之证券买卖。惟受外汇之管制,  相似文献   

10.
胡怀国 《经济导报》2007,(30):38-39
此次中央上调利率及调减利息税税率,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但速度之快和利息税税率下调幅度.则略胜于市场预期。考虑到内地先前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收效不大.市场普遍猜测,内地是否还会出台其他的宏调措施?是否预示着内地进入新一轮宏调周期?如果宏调措施陆续有来.会是什么样的举措?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经济急促发展,内地市场对富经验及具备专业操守的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内地企业纷纷来港招聘,吸引不少香港专才北上寻求事业发展机会。而随着中国根据世贸协议,开放资讯科技业、电讯业,银行及专业服务行业等市场,令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抢夺人才的情况更趋白热化。预期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同行业对具备国际视野及经验的管理人才需求将达至高峰,  相似文献   

12.
暮宾 《经济导报》2007,(5):40-41
内地油价下调,为以油为主的相关行业带来利好,尤其是直接对交通、汽车、航空,石化四大耗油最高的行业带来减低成本的机会。由於内地油品价格仍受垄断行业影响,对国际市场价格反应迟缓,因此要求尽快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呼声来得更为强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受益最大的是内地企业的境外上市集资活动。从2004年开始在港掀起的新一轮内地企业集资潮.参与者包括内地五家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等高增长的大型优质企业,大大扩阔丁香港股市的发展基础,给香港金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入世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内地己发展成为世界上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其过往不足的外汇储备近年亦迅速增长,目前内地的外汇储备己达10,000多亿美元.为全球最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它们在港集资.可吸收国际经验及资金.亦可学习企业管治。随着内地的持续经济增长.投资者对在港上市各大大小小的中资企业充满着憧憬,以及现在的H股企业相对於其在内地挂牌的A股价格的确十分吸引.就同一内地企业的A股与H股出现差价情况,按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近七成,因此不少投资者纷纷争相入市.希望在H股市场上创出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于香港投资人来说,能以区区3亿元进入一向门禁森严的内地信托业,无疑是大利好;对于内地股民来说,金融业的外资概念自然也是“当红题材”。但香港人并不十分了解爱建的真正业绩,内地人也不知道国中的内地背景。“上海帮”高明之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9):42-43
不论经济盛衰,不论甚么行业.企业间的收购合并都有发生的机会。近年亚洲经济呈高增长.有意放盘的知名企业不但成为区内同业,也成为外资的鲸吞目标。罗兵咸永道会计师楼企业购并部合夥人陈伟棠指出.未来在亚洲区,特别是内地的并购个案只会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8.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25):14-15
随着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穿梭两地的老板、“打工仔”也越来越多,经历多年后,北上发展的机会仍有.但相对的竞争却大了。本报尝试从一些统计数据及找来三真实个案探讨一下,两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报》2007,(14):16-16
被“亚洲股神”李兆基早前点名看好的碧桂园(2007)于44月3日公开招股,并于本月20日正式挂牌。据市场消息,在国际配售方面,上周已录得逾十倍超额认购,估计公开发售方面也将超购逾500倍。若按公开招股价上限5.38元计算,其市值将逾860亿元,除了有机会成为本港市值最大的内地房产股外,也将晋身全港地产股“Big Five”之列。  相似文献   

20.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