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联系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分析了投资者的三种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信息不透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
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股市繁荣显然是一个泡沫。但谁也不知道股市泡沫什麽时候会破裂。 自今年以来,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上涨了45%。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财力雄厚确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健康可以支持股市飞涨。虽然现在入市似乎有些晚了,但已经踏入股市的投资者不会失望。  相似文献   

3.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昵?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23):21-22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个国家两个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一大优势。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繁荣了香港股市,香港股市进入世界第四大证券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香港企业沪股市上市也将指日可待。沪港金融领域的互动与互补,不仅是沪港两地今後合作的重点领域,也将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现代化发挥巨大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肖熙 《经济导报》2007,(22):13-13
中国股市如此快速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所谓“余钱太多”。对投资者来说,除股市之外,中国几乎没有什麽能够吸引人的投资对象了。这也是造成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个人,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股市投资。  相似文献   

7.
安华 《经济导报》2007,(19):5-7
中国股市狂升不仅是股民们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一对数字显示,中国股市流通总市值约17万亿元,而居民银行存款总额也为17万亿元。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市若继续上扬,仍有雄厚资金支持。经济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导致中国股市疯涨不止的根源。目前多有迹象显露出,收缩流动性已成为内地调控股市的重点,而更大的回收流动性的行动还会陆续有来,政府仍保有足够的调控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暮宾 《经济导报》2007,(20):20-22
中国股市在五一长假后,上证指数历史性地到达4000点。各种要求压抑股市的呼吁也伴随上升的指数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财经济官员对股市连创新高保持低调,相关部门也只是采取相对温和的降温措施,无意主动打压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国信证券营业厅里,一大群中年入围在印表机前,你推我挤地等待他们的股票认购凭证列印出来。这些人都希望在政府刺激方案推动的股市繁荣中获益。62岁的退休公务员吴军(音)说:“中央政府必须实现经济增长率达到8%的承诺。”他从毕生积蓄中拿出5万元投入股市,平时靠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相似文献   

10.
易宪容 《经济导报》2007,(18):12-13
内地股市内幕交易问题严重,监管水平无法跟上已变化了的股市,大量股票异动,庄家操纵市场十分明显。内幕交易可以成为中国股市发展的最大“毒瘤”,不仅会破坏股市的市场秩序,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迟早会破坏股市的健康发展,严惩内幕交易是维护股市发展的必然之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7,(21):48-48
有关内地股市泡沫论的争议已扩散至国际层面,除了香港的富豪如李嘉诚和李兆甚相继发言,表示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外,连前任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亦对中国股市表现提出警告,谓有可能出现急速下挫(dramatic contraction),以及现时中国股市的升势显然是不能持久的(clearly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再现涨势。受到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有所恢复的刺激,中国股市再次开始飙升。  相似文献   

13.
朱磊 《经济导报》2007,(50):26-29
今年以来中国大陆股市迅速飙升,专家学者对大陆股市是否存有泡沫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台湾股市泡沫的形成,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外贸盈余的大增以及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都与目前中国大陆股市及经济何其相似。仔细对比之下,或许对大陆寻找更佳的对策良方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报》2007,(23):46-46
两星期前中央公布的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令中国股市风起云涌,上海A股指数在六个交易天内由高位4545点下挫逾20%,至上周二的最低点3570点。根据着名的道氏投资理论,假若指数一旦由高位回落超逾20%,熊市应该开始,牛市应该终结。这种理论技术派走势人士大多认同,但可惜此种理论对中国股市并不适用,笔者大胆否定此种提议的可能性,并认为今次的中国股市大调整对后市有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点评     
《经济导报》2007,(19):10-11
中国股市高烧不下。储蓄存款流向股市成“股市泡沫”,令股票价值都偏离了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股市资金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股.来稀释过剩的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时间限制,决定了新股发行的时间不可能那麽快,因此有稳定大市的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货和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应该积极研究推出,使资本市场可以更理性的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07,(10):34-35
2007年2月27日,中国的上海股市综指大跌8.84%,深圳股市成指大跌9.29%,合计2,008亿元成交量,逾900只股票跌停,中国股市遭遇“倒春寒”,创下1997年2月1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相似文献   

17.
李锦 《经济导报》2007,(3):44-44
2006年是港股大丰收的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大型国企来港上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有利条件,持续引领资金流入港股市场。恒指全年录得34%的升幅,为区内主要股市如日本、台湾、韩国及新加坡之冠,国企指数升幅更达到94%,不比升幅逾倍的国内股市逊色。  相似文献   

18.
寒山 《经济导报》2007,(22):40-41
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失衡,使得整个经济表现时刻处在脆弱状态,另一方面是中国资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支持资本化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中国股市的狂飙突进。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政府的调控措施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但这并不妨碍政府使用较为严厉的手段,因此股市的投资者们应在了解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留意关键经济问题的演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发展十几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1到2005年间股市的大跌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不匹配,这充分暴露了我国股市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今年股市的好转,更加证明了中国股市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