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它们在港集资.可吸收国际经验及资金.亦可学习企业管治。随着内地的持续经济增长.投资者对在港上市各大大小小的中资企业充满着憧憬,以及现在的H股企业相对於其在内地挂牌的A股价格的确十分吸引.就同一内地企业的A股与H股出现差价情况,按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近七成,因此不少投资者纷纷争相入市.希望在H股市场上创出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麦萃才 《经济导报》2007,(45):40-40
A股与H股本来是同一种产品,两者所占的权益如以人民币计算也是一样的。不过A股在内地以人民币买卖,只接受内地居民与QFⅡ的参与。而H股则在香港以港元买卖,没有限制参与者的国籍,只要持有港元,便可以参与H股的买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孙鹏 《经济导报》2007,(23):49-49
上周市场受内地影响颇多。周一内地股市暴跌,激发本港对“北水南调”的想象,中资股普遍有趁低吸纳的愿望,当日港股反向上升P63点。周二恒指受内地股市出人意料的劲跌拖累,大市倒跌逾百点,曾一度退守20600点,但午后传中央出手稳市,港股随即呈现V形反弹,与内地A股同坐“过山车”。不过周三后,随着A股市场呈现走稳态势,恒指围绕在20800点左右整固。  相似文献   

4.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1):44-45
为对抗过热的股市,内地人民银行於周前一口气推出“宏调三招”:上调存贷息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增加人民币浮动波幅。但措施对股市的冷却作用只维持了不足一小时,A.B股市在继後时间续屡创新高。直至前美国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发表内地股市泡沫论后,B股市场才出现明显的调整。而备受关注的A股市场则仍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5.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人寿(2628)A股,於7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买卖,但由於A股与H股价背道而驰,令投资者对H股重返内地A股上市的憧憬及炽热炒卖情况,亦稍为冷却。不过.中国政府鼓励更多企业返回内地上市的政策方向,料暂不会改变。可以预期今後将绩有更多H股返回内地A股上市,而红筹企业料亦极具机会成为另一批回归内地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随着愈来愈多H股企业回国发A股,内企AH股的相互关系成为投资者关心的一个课题。他们早前预期H股性质和A股相同下,可跟随后者同展升势。然而近期两地股市的发展令不少人如投资者和股评家等跌破眼镜。他们已经发现H股和A股价格并非有必然的关连性。以往H股价格比A股高的日子,已随着A股进入一个泡沫性的升市而过去。  相似文献   

7.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14):45-45
由於受大陆A股强劲上扬和道琼斯指数造好的影响,恒生指数再度上攻至20000点上方。上周虽然ABR大幅上扬,但H股市场表现平淡,令A+H股的比价资料大幅下降,H股市场的大幅波动似乎不再能够给AER带来太多的先导性指示,倒是有不少H股投资者在追捧A股概念。预计后期H股和A股的折价现象仍将保持。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报》2007,(3):1-1
去年中港两地股市大幅上涨,上证A股指数上涨130%,香港恒指也有30%的涨幅,国企股上涨近倍,投资者收获颇丰。2007新年第一周,两地股市大幅震荡,成交放出天量,香港上周四成交765亿,为历史第二,周五也有700亿的成交。而内地股市,上周四成交7793亿,周五还有近千亿交易量。机构获利回吐明显,大盘要在恒指20000点和上证2500点作技术调整,充分整理,下行空间有限,各股活跃,将是未来一个阶段两地市场的共同特徵.  相似文献   

9.
姚迁 《经济导报》2010,(5):48-48
在2010年的首个交易日,内地和香港的股市均下跌,即所谓“收黑盘”,似乎预示今年的股市将较为反覆。除了中国人的“红盘”和“黑盘”,美国也有人研究“1月效应”,发现自1929年以来,标普500在每年1月份的升跌,有60年与当年大市的升跌一致,但“1月效应”在2001、2003和2009年均失灵。  相似文献   

10.
2007必买股     
内地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相信今年会稍为放缓。基於内地股市楼市炒作炽热,内地当局应会继续推行宏调措施,如加息等来缓和市场的急速升势。不过,我们相信人民在这环境下,生活质素仍可继续改善。人民币升值,在今年亦己成定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7,(18):1-1
4月份上证A股上涨20%,让人再次领略内地股市的疯狂。今年内地市场与去年初QFII主导的行情不同,也非以往企业动用银行贷款炒股,而是散户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据统计,首季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资金新增1,700亿元.而机构资金只新增500亿元。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的交投占比超过80%,而机构资金则不到20%。散户资金来源于存款大搬家,到3月底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6.6万亿。  相似文献   

12.
李锦 《经济导报》2007,(49):58-58
受惠外围股市造好.港股由26,000点关反覆上升.期间曾两次以裂口千点高开,至周四更曾升近30.000点关口。在大市不断上升的同时,我们发现到有资金流入恒指及中移动的认沽证,反映有投资者当市况越升时就越买入认沽证.以博取调整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4):56-56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掀起H股回归A股的热潮。北京北辰(588),大唐发电(991)和广深铁路(525)都已登陆A股,而最瞩目的当然是中国人寿(2628).其A股申请认购额冻结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打破工商银行(7398)招股时创出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报》2010,(29):47-47
中港两地之交往越来越频密,尤其是金融业,一直以来,港股之升或跌均需视乎A股之表现而定,而不少内地股民亦有参与本港之证券买卖。惟受外汇之管制,  相似文献   

15.
彭伟新 《经济导报》2007,(26):140-140
港股在中央继续送出“回归十周年”的大楼,包括放宽QDII来港投资的限制、在回归纪念前暂时不升市场息率,以及确认本港成为中国对外的资本市场下,恒指终于在6月中向上升破之前21000点的阻力位,除了指数最高升上22085点的历史高位外,成交额亦突破1,000亿港元,最高更达1,200亿港元,令到投资者继续看好港股,不单止未有跟随内地A股指数出现调整,而且更愈升愈劲,  相似文献   

16.
姚迁 《经济导报》2010,(26):42-42
最近,本港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透露,目前港府正同内地当局研究“小QFII”,向合格境外投资者提供额度,让在境外的人民币资金可以回流到内地投资,避免境外人民币产品吸引力大减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7.
姚遷 《经济导报》2009,(31):16-17
7月已成过去,在环球资金疯狂涌入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形势之下,港股在7月份再升2194点或12%,收报20573点,重返金融海啸前的水平,原因是在市场仍然“水浸”之下,近期股市的调整都很短暂,其后很快又回复升势。不过,7月的市场并非无风无浪,7月29日内地A股突然急跌,连累到香港股市也急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07,(28):1-1
上半年内地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7%.外储较上年底净增2,663亿美元,外储总额已达13,326亿美元。人民币相对去年年底升值2.46%,国际清算银行估计,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72%。M2增长17.06%。本周内地还将公布其他新的宏观经济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朱毛齐 《经济导报》2007,(20):16-17
中国政府放宽ODII的新政策,刺激港股大升500点。业内专家认为,QDII新政为内地过剩的人民币资金和高企的外汇储备开辟了释放通道,有助於抑制内地资本市场的过热发展,有益於A股与H股差价收窄。但另有观点认为,QDII新政对港股的刺激有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高位震荡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27):47-47
上周港股并没受A股回落调整的影响.而是在香港回归庆典,QDII政策推出及美国股市强劲攀升的影响下,恒指突破22300点、国企指数升穿12500点,创下历史新高。中资股特别是拥有回归概念的股票是引领港股上涨的中坚力量,建行、中国移动、中海油、神华等将发行A股的消息,刺激投资者持续买进中资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