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英 《经济导报》2007,(14):36-38
2007年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是发展本港旅游业的黄金机会。香港旅游业今後的发展去向,应是重量更要重质,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不会单放在旅客人数的突破上,而是更注重以高质素的旅客服务吸引旅客,特别是高消费的旅客,更注重於推广投资所得到的实际回报,目标是再度提升香港在全球旅业中的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16):44-45
香港旅游业一直以优质服务自居,谁知这个金字招牌被一些无良的香港商人拆了下来。自中央电视台“踢爆”内地旅客在港被“劏”后,本港旅游业便迅即陷入谷底。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字显示,本月首10日,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下跌近一成,预计“五一”黄金周期间更会流失多达一成的内地旅客,势必对酒店、零售业生意造成严重打击。为保本港购物天堂的“金漆招牌”,香港政府、旅发局及旅游业议会推出多项救亡措施,以挽回旅客信心,但香港导游总工会对新措施大表不满,会长黄嘉凯表示正酝酿五一黄金周大罢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1年,行政长官於施政报告中,便将金融业、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和工商业支援及专业服务业定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七年间,香港经济曾在非典期间饱历沧桑,然后在中央政府多项有利本地经济的措施下,见证一个又一个高峰,当中金融业在近年更有显赫成就,数年内渐渐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在香港国际旅游展览的台湾展览场所,台湾宜兰县县长吕国华带领宜兰的景区、酒店、餐饮、戏剧、民宿等旅游业界到香港宣传宜兰的旅游业。去年夏天宜兰政府首次向香港市民推介旅游资源,一年以来,到宜兰旅游的香港人达到4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上升1倍,增长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何晓彤 《经济导报》2010,(29):19-19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女导游唇骂赴港内地客的短片,唤醒各界正视香港旅游业的问题。国家旅游局于7月17日发出赴港旅游警示.提示游客出行旅游要签订合同,慎防购物陷阱。  相似文献   

6.
田北俊 《经济导报》2007,(26):62-63
过去十年,香港旅游业界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充分把握了各种不同的发展机遇和跨越了重重挑战,携手令香港继续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与此同时,旅游业也继续为本港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的贡献和裨益。  相似文献   

7.
戴道华 《经济导报》2009,(33):11-13
在这场全球百年一遇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中,香港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较回归伊始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为小.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支撑了股市和楼市.也支持了香港经济。不过.这样一来,香港经济复苏的前景一定程度上便取决于资金能否维持不变的流向.而这又取决于美,中宽松货币政策将采取何种退出机制及其执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自由行带旺下,愈来愈多人将旧楼改建为宾馆,正因为香港时钟酒店也可称为酒店,结果不少游客在网上预订房间时,还以为酒店有一定质素,到港入住才发觉货不对板,无牌或伪装宾馆扮酒店屡惹游客投诉,影响香港旅游业的声誉。业界批评政府一直漠视这个问题,促请当局对酒店订下清晰定义,以及多加巡查,以确保质素和保障旅客安全。  相似文献   

9.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35):38-39
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已于8月28日启用,进一步加强澳门旅游业及展览业的实力,有机会令澳门旅客量反超前香港。而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访澳旅客已达1264万人次,仅比香港少38万次,而度假村内达10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比湾仔会展及亚洲博览馆分别多1倍及三成,这令人担心会与港争生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日是《经济导报》创刊六十周年的纪念曰。今年适逢香港踏入回归十周年,喜见贵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稳步发展.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巩固香港报业翘楚的地位。《经济导报》是有悠久历史和敏锐财经触觉的杂志.不单在财经问题上能够作出客观及透彻的分析.尤其是在推动香港和国家的经济融合及沟通方面,担任主要的桥梁。我谨代表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广管局)祝贺导报业务稳步上扬,继续为香港和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48):39-40
中央拍板落实在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客源恐被抢.但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行政总裁金民豪表示.不担心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会影响香港迪士尼的客源.又指会以国际性作为乐园的定位。而香港旅发局主席田北俊也认为.上海建迪士尼乐园,不见得对香港旅游有多大影响,只要香港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把本土的劳动密集工业、加工工业转移到珠三角,并由此推动留在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1990年代转移大致完成.香港与珠三角形成一体两地的生产体系:香港作为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接订单地点.而珠三角则为工业加工地区.作为两地服务业与工业加工的连系.一是两地衔接的公路和电信.二是作为投资主体的港商企业。由於工业加工的优势,包括低工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衰退和H1N1甲型流感的双重打击下,香港旅游业成为一个重灾区,香港海洋公园的游客全年下降5%,海洋公园主席盛智文说,5、6月份的入场人次大减,其中本地游客减少10%,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纪念,让我们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临之际.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的配合角度.回顾与前瞻香港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从而缔造新机.创建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发表了《香港生态足印报告》,指出现时港人的“生态足印”大於这城市的自然资源含量。香港人均“生态足印”为每人4.4公顷土地,即将香港人均粮食或资源消耗後,每个香港人需要4.4公顷土地来提供个人所需资源及吸收排放的废气等,较全球平均的2.1公顷土地高出超过1倍。以基金会的计算,香港消耗的资源约等於本地陆地及海洋生物承载力总量的250倍。  相似文献   

16.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7.
香港已进入夏天,炽热的阳光令走在街上的人们汗流夹背。不过,香港经济基本面,没有像夏日阳光般释出的热度,仍未令人心暖和起来。从近日所看到的经济数据和预测,香港经济下半年可以复苏之说,实属言之过早。环顾外围环境仍不明朗.如果全球各地仍然会录得负增长.及至2010年上半年才扭转劣势,香港复苏的时间将被延迟。  相似文献   

18.
国家首次将香港纳入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内.并在“十一五”规划中肯定和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对付货人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在把握“十一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之际.香港目前在海运及空运的情况实在未许乐观。在海运方面,随着珠三角地区多个码头於今年相继投产.港口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区域以至国际空运枢纽仍具一定优势,但预料所面对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9.
香港经济在2003-2007年间高速增长后,在2008年显着放缓。在2008年头两季按年增长7.3%和4.2%后,因为内部需求转弱及出口受压,第三季度按年增长幅度下降到1.7%。以按季环比计算,香港经济在第二季收缩7.4%,第三季则再出现0.5%的负增长。香港经济在2008年急转直下,是因为在9月发生雷曼兄弟破产事件,触发环球金融海啸,波及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日,雷诺卡车携手香港祥龙汽车有限公司重整铺面,设立了香港最具规模的雷诺卡车4S店,雷诺卡车中国董事总经理贺斌(Bruno Arabian)表示“香港长期以来有全球最繁忙的机场、港口和汽车跨境陆路通道.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物流体系和平台.是世界上物流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十分重视香港物流业的发展。这次雷诺卡车携手香港祥龙汽车有限公司打造的雷诺卡车新4S店将是我们开拓香港市场的一个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