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路面长期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及课题研究,提出基于数据库的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模式,介绍了长期性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方法以及进一步开发路面长期性能的信息Web发布方法。  相似文献   

2.
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已在多个国家开展,它将对世界各国道路修筑策略与技术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中概括了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内容,并对其试验方案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确立了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研究开发了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使用路面夹层石来提高柔性路面长期性能的路面设计方法进行评价。这种路面设计引入了掺土水泥地基在减少和延缓反射性裂缝产生的方法中所得出来的经验。路面夹层石中的碎石灰岩立足于一个稳定的水泥地基顶部。与常规的掺土水泥地基路面设计相比,采用夹层石设计的柔性路面表现出来的性能更加稳定。传统的路面和采用了夹层石设计的路面都构建在詹宁斯·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高速国道LA-97上,并且监测竣工后试用期限为10.2年,我们对其进行了评估。在整个评估期间,分别对路面病害、平整度、永久不变形进行评估,还采用了动态无损检测对路面的结构能力进行评估测试。此外作为路易斯安那州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加速加载试验研究方案的一部分,很多设计都表明了问题,此测试是基于路易斯安那州艾伦港的加速加载设施测试。这项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水泥路面相比采用夹层石的路面在加速加载试验中能体现出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排水沥青路面在国内应用不到10年时间,缺乏对排水路面通车后的长期性能观测。文中对该类路面进行了连续一年半的跟踪观测,观测项目包括现场透水试验、噪声监测试验、平整度试验及抗滑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排水路面具有较好的长期性能,并建议经常对路面进行清洗以维护排水路面的长期性能。  相似文献   

6.
张怀志  樊火印 《公路》2015,(2):29-33
为研究乳化沥青现场冷再生技术的长期使用性能,以我国第一条大规模应用该技术的北方某二级公路作为研究对象,对通车7年后的路面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评价并钻芯取样,实测得到了不同层位的空隙率、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研究路段的主要病害形式为重载导致的龟裂、块裂、纵裂,路面破坏模式为自上而下。上面层力学性能显著下降,冷再生基层没有发生车辙及显著的力学衰减,存在二次压密现象。乳化沥青现场冷再生层具备成为长寿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路面管理系统(PMS)已经成为道路管理部门养护规划以及道路养护投资的重要分析工具.将ArcIMS应用于路面管理系统是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的有效手段.将ArcIMS和ArcSDE运用于路面管理系统,建立了基于ArcIMS的路面管理系统,实现了路面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管理与网络信息发布,为各级养护管理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尚传  傅智  罗翥  杜天玲  王大鹏 《公路》2006,(10):67-70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弹性模量、折压比和耐磨性的影响。粉煤灰水泥混凝土28 d强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降低,而56 d的弯拉强度有大幅度提高;粉煤灰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普遍提高,折压比增加;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耐磨性在粉煤灰掺量为10%时有所改善,而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耐磨性降低;从水泥混凝土28 d耐磨性角度考虑,用于路面的粉煤灰水泥混凝土最大粉煤灰掺量为20%,超过此值,则水泥混凝土耐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我国开展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框架,论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预弯组合梁的受力特点,建立了以应变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钢梁的松弛等时效因素的全过程时效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哈尔滨中山立交桥和上海莘奉金高速公路跨线桥所采用的预弯组合梁进行全过程时效分析,以对该种结构的长期性能进行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惠州市合生大桥为工程背景,现场制作了1∶15的大比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模型,进行了混凝土斜拉桥模型和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徐变试验。基于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数据,得到了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考虑体表比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边跨支座反力基本不变;主跨支座和辅助墩支座的反力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实测徐变应变在(55~85)×10-6范围内;主梁最大徐变位移3.0 mm;桥塔收缩徐变引起的主梁位移占总位移的30%~60%;主跨的2对尾索索力变化最大,下降约6.5%;用修正模型对模型桥进行分析,其应变、位移、索力等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二维码技术在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叙述了车输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分析了二维码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苏沿江某高速公路长期性能跟踪观测和检测成果,从路面结构性能、破损状况以及车辙状况等方面对组合式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类不同基层沥青路面弯沉整体状况、裂缝度、车辙深度由大到小分别为:组合式(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柔性>半刚性>组合式(未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刚性;组合式(未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刚性>半刚性>柔性≈组合式(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组合式(未设置和设置级配碎石过渡层)≈柔性>半刚性>刚性。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方面性能指标比较均衡,综合性能优良;采用其他类型基层的沥青路面由于其特殊的性能指标,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但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章主要就开发某校基于Web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AcilveX技术加以阐述,介绍了如何使用ADO组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同时介绍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实现Web报表的打印。  相似文献   

15.
挪威民用航空管理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了一个路面研究开发计划,该文介绍了其子项目之一--室外跟踪监测计划及其与室内试验对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计划通过和挪威国防房地产局的合作,对4条有代表性的机场跑道路面进行了10年以上的密切监测、路面损坏识别和定期的钻芯取样以供室内研究,主要内容有:Superpave试验(RTFOT、PAV和BBR等)、室内预估低温性能与室外现场记录温度的对比等.其主要结论有:即使在北欧气候条件下,仍然能观测到大量的路面老化硬化现象;Superpave规程能有效地模拟路面3~10年(取决于层深和层厚)的室外暴露情况;聚合物改性沥青(PmB)对路面长期性能(老化、疲劳损坏和低温性能)具有改善效果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混合料设计很有用,并且为耐久性路面的修建和费用的节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掺活性炭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多次径流、长期老化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老化、冻融和多次冲刷对掺活性炭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耐久性和净化效果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活性炭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在模拟年限达到5a的时候净化效率迅速下降,长期老化和冻融循环对掺活性炭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的净化效果和路用性能都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其长期性能需进一步验证。对南京长江二桥桥面铺装进行系统的分析,开展包括铺装病害分析、平整性、抗磨耗性、抗滑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红外线成像技术,探究铺装表面功能。结果表明:环氧沥青铺装使用性能尚好,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些许病害;铺装层抗滑性能较建成之初有所改观;铺装表面功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并分析了其成因。建议管养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表面性能恢复的预防性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工程勘察信息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信息的再利用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要求.建立交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简要介绍交通工程勘察行业信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交通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包括技术路线、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19.
龙勇  张宝静 《中外公路》2012,(3):212-215
在国内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产预应力碳纤维板的长期徐变性能进行室内试验,并对预应力张拉锚具锚固端碳纤维板的滑移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碳纤维板在50%左右极限应力长期张拉作用下,碳纤维板徐变量及预应力张拉机具锚固端碳纤维板滑移量都很小,为国产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0.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路面长期性能跟踪观测(LTPP)理念,在对目前公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抗裂技术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外部环境特征条件相近的实体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试验路段设计,并通过长期性能跟踪观测方案设计及性能检测,对各抗裂试验段进行了跟踪效果评估,研究比选了性能优异的半刚性基层抗裂技术,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