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何懿 《汽车与配件》2004,(34):38-38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迅速成为提升我国GDP的主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行业规模小、基础弱,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了全面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在行业并购重组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实现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在信息化管理上先行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武警党委提出"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遵循落实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方法论的重要举措,是武警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入手,探讨了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程、和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3.
铁路运输业是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基础,是连接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在我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铁路经过六十年来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尤其高速铁路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我国铁路在运营里程、投资规模、技术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铁路网络的密集加快了全国范围内人口和物资的流动。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铁路的融资状况以及面临的融资困境,探索未来可行的融资方式,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时期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发展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进程中,努力打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军交运输,推进我军军交运输信息化建设,实现后勤保障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0引言 根据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已全面展开,其建设和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纵观世界已建、在建的高速铁路和中国目前已建、在建的客运专线,采用高架桥的线路里程一般占线路总长的一半或更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铁路隧道通车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学者们不断的深入研究,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2005年以前,我国建成的铁路隧道共7538座,目前正在设计和规划的隧道总长度仅约5000km。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潮的掀起,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公路军事运输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公路军事运输保障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不够全面。当前,我军正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都  相似文献   

8.
汤发俊 《中国电动车》2009,(12):67-67,66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的生存工程,也是企业向纵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叙述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火车。所以加强铁路建设和管理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但是当下的铁路建设并不如人意,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向大家阐释该如何加强铁路内部建设以及铁路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0.
《路基工程》2006,(6):107-107
经铁道部科技司批准,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全路18个铁路期刊及原铁路有关19个期刊的主任、主编研讨会,于9月6-8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着重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科技期刊办刊质量,更好地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服务”精神进行了研寸。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既有铁路建设标准情况、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铁路建设标准的要求、铁路建设标准预留发展条件对投资效益的影响等3个方面,论述我国铁路建设标准需要预留发展条件。结合国内既有铁路建设标准较低的现实、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建设的经验,我国铁路建设标准预留发展条件,一是可以避免未来对铁路线下工程进行改扩建,保证铁路长远、正常、高效运营,避免对城市的干扰;二是可以适应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增加投资不多,综合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汽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介绍了计算机、卫星定位和网络技术、虚拟开发工程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对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标准规范、公共信息资源等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随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网络信息化发展,系统面临越发严重的安全威胁及隐患.为评估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研究了一种基于安全域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攻击图建模方法.针对系统网络结构的层次化特点,以主机安全域和网络安全域对网络进行划分,实现各安全域内及安全域间攻击图的分布式生成,同时根据系统中各子网络的安全级别要求,利用攻击模式及最小攻击收益约束阈降低攻击图的生成复杂度.为验证其有效性,模拟攻击者从CTC车站渗透至信号安全数据网的攻击行为.结果显示,生成的无约束攻击图中有143个状态节点、142条有向边及20条攻击路径;基于最小攻击收益约束阈的状态攻击图生成了51个状态节点、50条有向边及8条攻击路径.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攻击图生成效率并简化了攻击图规模,较完整地得到了可能的攻击路径.   相似文献   

14.
铁路运输的低碳发展对交通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铁路运输碳排放预测研究较少、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考虑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中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间的相关性,引入滑动窗口,结合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构建铁路运输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铁路运输碳排放量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值,筛选铁路运输碳排放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使用高关联性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提高预测精度;应用LSTM网络为基础预测模型,通过引入滑动窗口改进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考虑未来减排政策变化对铁路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融合基于动态政策的情景分析,构建铁路碳排放预测模型,并利用多项式误差拟合方法进行误差修正,提高预测结果准确性。以1980—2019年铁路运输碳排放相关数据为例,从现有文献中总结出17个铁路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中筛选出6个关键因素,通过滑动窗口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子序列分割,测试不同长度窗口下的预测精度,选择最优窗口参数,建立改进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原LSTM、BPNN和RN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LSTM模型将相对误差平均值降低至0.39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双边贸易和人员交流也逐年迅速增加。一方面,虽然两国接壤,但是客运和货运主要依靠航空和海运,难以满足未来运输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邻国尼泊尔迫切需要1条连通外界的通道,以发展本国经济。本文利用引力模型预测了2050年之前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并根据历年货运量与贸易额的关系、旅客人数及人均GDP的关系及相应分担率,推算了中国—尼泊尔—印度铁路的货运量及客运量,从而分析了修建铁路通道的必要性;根据可能的铁路线路,通过工程类比估计了铁路的建设成本和回报期;最后,分析了铁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孟莎 《桥梁建设》2007,(A01):1-3
客运专线的建设,带动了铁路桥梁建设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速条件下铁路桥梁的发展趋势。为了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高速铁路建设,有必要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系统测试,形成高速条件下的桥梁建设的一套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介绍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桥梁的设计、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7.
The Application of Roller Rigs to Railway Vehicle Dynamic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oller rigs have been built world-wide to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of railway vehicles and they have particularly been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ins. This survey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full scale as well as small scale model roller rigs. Besides performance, most important experimental work and the emphasis of application, the scaling strategies of model test rigs and the differences involved in roller rig experiments are treated. Suggestions for potential future uses and developments are also given for this tool which is useful for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railway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8.
Roller rigs have been built world-wide to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of railway vehicles and they have particularly been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ins. This survey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full scale as well as small scale model roller rigs. Besides performance, most important experimental work and the emphasis of application, the scaling strategies of model test rigs and the differences involved in roller rig experiments are treated. Suggestions for potential future uses and developments are also given for this tool which is useful for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railway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9.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with low-cost sensor networks and smart algorithms are always needed in both passenger trains and heavy haul trains due to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reliability and safety in the railway indu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approaches applied for railway vehicle on-boar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The approaches applied in the data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the data analysis systems in railway on-boar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methodolog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various approaches a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benchmarks for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ailway vehicle on-boar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is review, inertial sensors are the most popular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low cost, robustness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Linearisation methods are required for the model-based methods which would inevitably introduce error to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nd it is time-consuming to include all possible conditions in the pre-built database required for signal-based methods. Based on this review,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design of new low-cost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for railway vehic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吴蒙 《天津汽车》2010,(6):12-14,17
进入21世纪,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支撑,对企业的科学管理、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汽车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入手,提出相关建议。目的是促进汽车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系统,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