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2001年是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实践极为活跃的一年,是多层次物流教学快速启动与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界同仁努力拼搏、硕果累累的一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第一,企业物流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同类型企业都或先或后把物流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要么把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改造提升自己的物流系统,要么把物流活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把上游与下游优化结合…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的5年,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由此带动了沿海港口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港口建设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资源整合、发挥港口群的整体优势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地区港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交通建设与管理》2022,(5):100-101
<正>随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开始了由传统的二维向三维转变,与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遥感等技术创新相结合,不断交融产生丰富的解决方案,城市空中交通和无人机物流服务应运而生。城市空中交通具有灵活高效、高度智能化、云端指挥、集群管理等特征,利用全自动运行调度系统,可快速将货物送达目的地,提高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铁路、公路、电力、水利、核能、化工、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并在规模、产品、技术、国际化等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全球竞争力迅速提升;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迈入世界一流水平。在以装载机为代表的产品上,中国制造已经占据全球市场半数以上份额,"中国流派"已经形成。近年来,全球以及中国经济调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也出现下滑。挑战和压力之下,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常态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枢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提高枢纽城市竞争力成为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为加快河南省枢纽城市建设,提高枢纽城市竞争力,本文从经济发展、枢纽建设、枢纽经济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了枢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20年数据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研判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商丘枢纽城市的竞争力,分析枢纽城市发展短板,提出郑州、洛阳、南阳、商丘枢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提升枢纽综合竞争力,服务引领我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客运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城市客运标准化作为城市客运管理的重点领域之一,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城市客运的服务质量、运输效率,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城市客运的发展形势,如何紧贴行业发展需求科学系统地推进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促进城市客运科学发展,是城市客运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12月,北京开通全国第"一条快速公交线,实现历史上零的突破。到2015年6月,我国有24个城市开通运营快速公交线路197条,日运送乘客400多万人次。十年漫漫发展路,如今随着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相关国策的实施,BRT公交系统建设正阔步向前,为我国的大交通蓝图添柴助力。"智能站台、专有路权、舒适环境,当一辆辆满载乘客的快速公交车,平稳穿梭在城市专用车道上时,不仅是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还将一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体现得淋漓尽致。自北京于2005年12月31日开通全国第一条快速公交以来,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城市正在逐一开通运营,如今已整整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造船在多项指标上实现了巨大跨越,创造了高速发展的新业绩。报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发展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出口竞争力,使差距不断缩小。广东省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出口产品多元化策略,助力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航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着航空自由化等严峻的挑战,提升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本文给出了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零碳交通是促进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路径。改变消费主义观念,制定鼓励政策,创新零碳交通技术,加强零碳交通管理,可以增加零碳交通发展动力,提高零碳交通的竞争力,促使零碳交通快速提升到应有的地位和合理的比例,增进城市交通低碳化。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交通的发展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城市经济总量在迅猛加大,城市人口也在快速集聚,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如何在我国快  相似文献   

13.
物流能力是省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志。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省域物流体系可以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影响,提升区域产业安全水平。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省域物流枢纽竞争力的空间发展格局。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格局,不同省份物流能力可划分为发达型省份、双中心型、单中心型、欠发达型、不发达型等五个层级。新发展格局与新冠疫情冲击叠加,中西部省份的物流竞争力和物流枢纽地位呈现显著提升,依托物流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提升省域物流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物流产业聚集区的产生、演化过程和内涵,揭示了其公共经济、空间经济和产业经济层面的内在机理,设计了具体实现路径,并给出一个现实案例。研究发现:物流产业聚集区是在我国物流园区探索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本质上是一种物流产业、被服务产业和创新产业围绕物流园区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形态,能够有效实现物流园区外部效用内部化,提升区域产业聚集向心力,实现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次开展潜力产业遴选、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落地、引进目标企业等工作,可有效实现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特别是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2年中国城市GDP超过1000亿元的27个城市中,湖北省仅有武汉市1个(1493.1亿元)。依托湖北省发展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促进全省乃至周边中心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首选。武汉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输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制定并加快实施武汉经济圈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公路建设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在港口、航运产业的应用,整理了港口产业集群的概念,从理论上探讨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从构成要素和构成层次两个方面对港口产业集群进行了结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港口产业集群的螺旋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主办,盛世交博承办的主题为"绿色、智能、亲近"的2013中国(深圳)国际公共交通科技博览会将于2013年8月15-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文明程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目前,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的显著增加,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稳定、合理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点,而税收政策如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促使其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同时成为税收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热”中的冷思考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首次对我国物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3年,全社会物流货物总额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为 5594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1%; 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占GDP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客运     
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发布2011年12月,首部全面反映我国城市客运发展水平的官方权威报告——《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2010》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由交通运输部主编,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完成。《年报》分为综述篇、行业篇和专题篇,内容涵盖了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城市客运  相似文献   

20.
<正>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50年这一比例预计达到7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引发了诸多城市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居民的通勤时间不断延长。根据《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总体极端通勤比重为12%,超过千万人需忍受60分钟以上的通勤时间,在北京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6%。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现有交通系统仅停留在二维阶段,交通设施不能无限增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