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应用了手持机系统的列检新型信息化作业方式与现有的列检作业方式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手持机系统在提高列检工作效率、信息实时动态传递、减少列检值班人员劳动强度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客车列检所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车载故障诊断预警及传输客列检接收系统等一系列对策,避免客列检处置故障耽误时间构成行车事故,从而保障了旅客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利用车统-14记录的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相关信息,调取了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相关数据,并对"中转"和"到达"列检作业,根据首尾车号和时间,匹配出前次列检作业信息;利用货车运行里程统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货车运行轨迹等信息,统计每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作业车辆运行里程,文中一共得到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81 204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运行里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按列检编码和列检所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还提出列检生产布局调整的原则:优先调整距前次列检作业平均距离短,且列检作业数量少的列检作业场。依照特等列检作业场、一级列检作业场、二级列检作业场重要性不同,提出不同的优化原则,得到列检作业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连惠亮 《铁道车辆》2007,45(10):34-34,41
为了确保货物列车制动故障能够得到及时修复,各货车列检所均需按《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的要求进行列车制动机性能试验。为此,原山海关车辆段结合多年列检作业的经验研制了HWKSF-1型货物列车微控集中试风系统,并在原山海关车辆段列检车间投入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车辆段列检所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依据检车业务流程提出了基于无线PDA数据采集的软件设计思路,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软件模块功能,简述了基于PocketPC系列和Palm系列PDA研制的HMIS列检子系统在操作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张玉尊 《中国铁路》1999,(12):27-29
在阐述列检电动脱轨器微机系统基本功能和失效模式的基础上,用故障树法对列检电动脱轨器微机系统进行失效分析,得出防止系统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货车列检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列检作业方式仍停留在人工摸、看、敲的水平,列检设备自动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已不能适应铁路大提速的要求。我段于1997年开发“列检‘三大件’集中管理系统”,目前已应用在京九线阜阳枢纽列检所,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陈雷  孙蕾 《中国铁路》2006,(10):20-23
增大列检作业间距,延长列检安全保障区段,是提高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西欧各国列检作业大多采用站检和“周”检方式,美国等国家列检作业是以终到检查为主。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已明确提出了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标准。针对影响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延长列检作业间距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设想是:根据检查对象的分类,调整作业组织结构和检查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研究和探索长大且固定编组的循环车组和青藏铁路1000km以上的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模式;开展铁路车辆配件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迟胜超  汪涛 《铁道车辆》2005,43(11):44-44
2004年以来,哈尔滨车辆段各列检所先后发生6起球芯折角塞门漏风故障,且这些塞门都位于尾车尾部端。笔者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伟 《中国铁路》1995,(11):18-21
通过对普及列检“三大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三大件”之间的关系,并从现场实际出发,对列检技术管理和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