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近距离垂直上穿既有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对既有隧道底板实测位移进行研究,分析受浅埋暗挖车站上穿施工影响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受新建车站上穿施工扰动,既有隧道呈上浮变形且无明显扭转现象;采用Peck公式对既有隧道底板上浮变形进行拟合,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在上穿施工扰动下既有隧道变形与天然地层变形类似,符合Peck曲线变形规律;拟合得到地层损失率为0.034%~0.097%,地表处沉降槽宽度系数值为0.34~0.68.  相似文献   

2.
某城市地铁暗挖区间隧道侧穿铁路桥梁扩大基础,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区间隧道与桥梁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隧道支护结构及桥梁基础的安全性;结合数值计算及工程类比,简要讨论了侧穿段隧道结构设计方案、技术措施及施工监控量测设计。  相似文献   

3.
王猛 《交通标准化》2012,(24):57-58
隧道工程会遇到瓦斯隧道和穿煤隧道的施工.分析隧道工程风险发生原因,介绍针对各类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风险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西南地区典型岩溶公路隧道为例,针对侧穿与正穿2种隧道与溶洞穿越模式,采用前进式注浆工艺,并对充填物注浆前后物理性质的变化、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P-Q-t曲线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分析了注浆加固前后隧道拱部的变形情况,最后给出了公路隧道穿越大型充填溶洞加固注浆技术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九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下穿一号线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多分部的CRD法施工,大刚度和强度初支进行支护,并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了车站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多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结构的沉降和新建隧道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既有隧道的正常和新建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以隧道形式下穿城市中心区的工程逐渐增多,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引起城市周边密集建筑物扰动,值得密切关注。以深圳福田隧道及相关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高速铁路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的变形规律及加固效果,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下穿建筑物,且穿越软硬不均地层或软土地层时,袖阀管注浆加固可以明显减少沉降;当隧道侧穿建筑物时,隔离桩可以有效地阻隔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当隧道侧穿建筑物时,采用钻孔灌注桩隔离比钢管桩隔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枢纽工程北环隧道上穿既有红山顶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超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台阶法爆破施工,下方既有铁路隧道受到的影响较小,既有隧道二次衬砌振动速度及衬砌应力能够满足安全性要求,新建隧道可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8.
新建某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线(已建宁芜货线先期实施段)明挖隧道,新旧两线结构最小净距为1.7 m,最小角度为7°,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地铁隧道施工和已建铁路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隧道穿过煤层的主要问题是穿煤防突问题,特别是穿越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更是整个穿煤施工中的关键。结合新且午隧道约1.16 km穿越煤层的高瓦斯隧道施工案例,讨论该隧道施工中支护安全保证措施,重点讨论穿越瓦斯地带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其中包括瓦斯监测与处治、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通风技术要点等。最后指出,在瓦斯隧道施工中进行通风、防突、防爆及瓦斯检测工作应日常化、程序化并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完善,尤其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隧道穿煤段(C2煤层)的工程实例,结合围岩位移、围岩内位形、锚杆轴力和钢拱架压力等现场监测,而进行的有关隧道穿过煤段围岩-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位移变形分为急剧增长、缓慢增长和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受高应力与岩体结构的影响,拱顶下沉为水平收敛的3倍,且初期下沉快,下沉时间长;围岩浅部较深部变形快且大.松动圈半径为2.5m~3.0m。该研究结果为深埋隧道穿越煤段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径流趋势分析及分布式小时模型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长江上游流域6个主要控制测站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屏山站全年和乌江武隆站汛期径流略有增加外,其它测站控制流域内径流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嘉陵江北碚站、岷江高场站和沱江富顺站径流均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结合CIS...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沿线船舶种类众多、尺度杂乱,安全隐患突出,制约了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江航运的现状以及进行交通流量统计的必要性,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将其应用于内河船舶交通流量统计的优越性与应用方法。RFID技术在内河船舶上的广泛应用,对实现船舶动态监管、"数字长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东长江大桥为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通过研究探明了鄂东长江大桥施工期结构行为特点,指出了超大跨度的混合梁斜拉桥具有非线性特征突出、边中跨的结构行为有一定的独立性等有别于全钢箱梁斜拉桥的特点。从施工期结构行为入手,就总体控制理念、边中跨控制重点、边中跨线形控制方法、施工期中跨钢箱梁应力调控、边跨应力控制、拉索张拉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施工实践表明: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线形情况与应力情况对应,结构处于可控状态,证实了上述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向家坝重大件码头选址与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保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重大件运输、装卸的安全、可靠,需对设计初拟的多个港址及相应码头型式,就工程布置、水域条件、船舶进出港条件、靠泊装卸条件及其对金沙江航道的影响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并提出推荐方案和建议,为重大件码头选址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株潭4个既有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在珠江口水域航行时面临的复杂环境,提出以建立珠江口水域船舶避碰网来监控船舶安全航行的构想.探讨了建立珠江口水域船舶避碰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珠江口水域避碰网的体系结构,讨论了避碰网中存在的6种通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淮河淮滨—三河尖航道整治中混凝土铰链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淮滨至三河尖河段浅滩多,长度大,严重制约了航运的发展,必须进行整治。而淮河防洪形势严峻,航道整治不能采用传统的筑坝等壅水建筑物。采用疏浚结合混凝土铰链排护滩的治理措施,并对混凝土铰链排的宽度、长度、间距和排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堰河桥是一座25 m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简支桥。主要分析了梁体的结构、波形钢腹板、剪力连接键及主梁变形等计算要点和设计方法,介绍了波形钢腹板制作安装、体外预应力体系施做等关键施工工艺和荷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堰河桥设计施工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为沿江地带开发和振兴带来机遇。结合松花江大顶子山工程实践,在分析目前沿江交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沿江交通一体化的总体构想及规划目标,并详细阐述构建松花江沿江交通体系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川江金钟碛滩整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钟碛为长江和沱江汇合口过渡段沙卵石浅滩.它将河道分为左右两槽,右槽较浅,左槽较深,滩段碍航状况较为严重,船舶过滩比较困难,是叙渝段枯水期重点维护滩险.在基于河床演变规律和分析碍航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采取疏浚和筑坝整治措施后滩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通过对整治前后的效果比较,发现碍航险情消失,达到了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