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当我看到在都市滚滚的汽车流中,有一辆轻骑铃木生产的风暴太子车穿行其间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对摩托车手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觉得骑摩托的人都具有一股逼人英气。不知为什么,这也总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其酒尚温”的豪迈,骑在风暴太子车上,人与车融为一体,压弯时的倾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国内摩托车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建设集团挺身而出,继弯梁芯摩托成功上市之后,又相继推出了骑式芯、太子芯系列产品,并将继续推出踏板芯和ATV芯,形成一个覆盖摩市所有产品的五芯系列.以8月10日建设摩托骑式芯下线仪式为标志,骑式芯、太子芯系列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以来,短短几个月产品供不应求,其畅销程度出乎企业意料.  相似文献   

3.
摩托信息     
《摩托车》2006,(8)
建设集团隆重举行第二届“建设杯”维修技能大赛随着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升级,当企业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差异化服务就成为了市场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导了产品销售的趋势。建设摩托新产品JS110-B灵雅的成功上市,拉开了建设摩托“五芯”(弯梁芯,骑士芯,太子芯,踏板  相似文献   

4.
太子车——终结者的利器两年前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2》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由斯瓦辛格扮演的一名未来战士驾一辆太子车威风凛凛地驶过街区,冲下高速公路,在熊熊大火中从天而降,为拯救小男孩和另一名终结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终结者所骑的这辆轰鸣如雷、钢铁怪兽般的太子车就是太子车之祖——哈利·戴维森。说哈利太子缔造了摩托史上的一个百年传奇毫不为过,有人甚至把它视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伴随着哈利在北美大陆上的轰鸣,善于扬弃的日本人也将太子车的理念融入到摩托制造之中,并根据本国和亚洲人的体型特点造出另一种风格的太子车,即日系高架太子车。两者相比各有千秋,美式太子适合高大威猛者快意巡航,而高架太子呢,中等身材的人都可以轻松驾驭;美式太子在长途直线行驶上可以大展身手,在街巷游走却显得笨拙;而高架  相似文献   

5.
“总在匆忙之中失落,总在轻狂之后回首,总在得失之间错愕,总在梦醒之时领悟,理还乱的思绪,说还休的忧愁。当人生有如一盘迷局,无法问津,我只渴望踏上我的追风太子,风驰电掣,一马狂飙,惟有此刻我才发觉,存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第一次看到这些句子,哪里会想到这是一则介绍摩托车的广告文案,它分明就像一首诗,有这样文采飞扬的广告,它所介绍的这辆钱江QJ15O-B(龙太子)摩托车也一定错不了。钱江龙太子摩托车在外观设计上显得大气和洒脱,流畅的  相似文献   

6.
要论本届重庆摩展上最为吸引眼球的展区,银翔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银翔是本届重庆摩展上唯一一家拥有重量级展品的参展企业。这一展品是什么呢?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银翔摩托是极具技术实力的重庆本土摩托车品牌,位于银翔展区正中的LV250银翔太子,就是银翔摩托技术研发实力的最好证明。暗金色的车身配上极具张力的黑色贴花,将大排量  相似文献   

7.
庄雅婷 《汽车生活》2008,(12):142-142
给女人一辆车,她就可以像个男人。我喜欢看那些开大车的姑娘的雷厉风行和开小车的姑娘的灵动活泼。  相似文献   

8.
2011年对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注定是一个震荡之年,同时又是精彩之年。它就像一部国产武侠大片,演绎着本就不平静的摩托江湖的那些事,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各大帮派争地盘,抢份额招数频出,花样不断;真假国Ⅲ龙蛇混杂……一幕幕精彩的演出,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摩托人对其行业的坚守与执着,看到了行业的梦想与希望。只要坚守这份热爱,行业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10日,重庆的温度升到了最高点。近千名来自各地的经销商、媒体记者和一干嘉宾相聚于建设影剧院,忍受着酷夏的炙热,感受着建设人火一般的热情,在"建设摩托骑式芯下线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见证了建设骑式芯系列摩托的隆重上市。当刚从线上下来的骑式芯 JS125-6B 骏风、JS125-6B 骏将、JS125-28沐风、JS125-28青狮及太子芯 JS150-AF3街头霸王驶入新闻发布会会场,所有眼光凝聚在英姿潇洒的摩托身上,安静得只有"芯"跳的声音。其实,人们是带着疑惑来的。为何建设"芯"系列  相似文献   

10.
JS125-6C(Z6)是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太子款摩托车。该车型充分吸收雅马哈摩托棱线转折锐利的特点,整车硬朗修长,大气灵动,圆润中体现轻巧灵便、时尚运动的风格,充分彰显出现代太子摩托车年轻、运动感强烈的风范。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20,(1)
正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了这个不定期的"摩托英豪"专题。本专题的主角是为中国摩托车行业、摩托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团体、企业和个人。开年第一期,我们请来的主角是圈内鼎鼎大名的"摩托牛仔"(网名)。1983年1月中旬,一个落雪的早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父亲说,如果是个女孩,就应该叫"雪",既然是个男孩,那就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吧……这个男婴就是张勇……  相似文献   

12.
下一个十年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却也可以让风云变幻.到现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已经走过了三个十年,书写了一段行业崛起的传奇. 第一个十年,中国摩托从无到有,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第二个十年,中国摩托快速崛起,成为世界产销第一.第三个十年,中国摩托实现跨越,从散乱逐渐走向规范.下一个十年,中国摩托的路在何方? 面对这个问题,一些摩托人不免感到迷茫.是的,今天的中国摩托似乎已今非昔比.在国内,市场节节萎缩,“禁限摩”更像一座大山压得行业透不过气;在海外,贸易壁垒日渐频繁,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路途多艰,摩托人抱负满怀,却拔剑四顾心茫然.  相似文献   

13.
胡羽 《摩托车信息》2006,(20):44-47
百年前美国摩托车手联盟(FAM)开维权先河百年后美国摩托车协会(AMA)致力立法规章2003年,对于美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纪念的"双百"年份。其一,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迎来了辉煌鼎盛的百年诞辰;其二,以摩托车手权力运动为己任的美国摩托车手联盟(FAM),昂首挺胸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1903年,一群摩托车发烧友为了"创建一个保护自身利益的全国群众团体"这个共同目标,志同道合地走到一起来,联手创办起美国摩托车手联盟。美国摩托车手联盟从成立伊始,不仅为摩托车竞技运动筹划统一规则,而且对加入联盟的每一位摩托车手活动详细记录,并竭尽全力维护摩托车手的正常驾驶权利。面对美国各地高速公路寥寥无几的落后状况,他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修好路,开摩托,保安全"倡导运动,力促美国政府下大力气建造和维护高速公路;目睹美国各地摩托车驾驶执照互不认可的怪现状,他们发起了席卷全国的"一个国度,一个执照"的维权运动,推动美国政府颁布了统一全国摩托车执照的法令,使得摩托车手在州与州之间穿梭时再不必为领取新的执照而劳力烦心。  相似文献   

14.
它让我有梦     
身边的朋友提到她的时候,总是说“那个开甲壳虫的女孩”,随后,还会补充一句:“是她自己买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底,在广州市的中央酒店里,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正在举办,几乎全世界所有的知名摩托厂家都抛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各显实力。其中摩托王国本田公司最显眼的展台上,陈列着一部前所未见的新型车——Silky125。这就是本  相似文献   

16.
徐倩 《轿车情报》2011,(7):182-182
杨巍是个随和并且健谈的人,与其说今天是一次车主采访,倒不如说是一次朋友的聊天,她饶有兴致地讲述着她的故事,她的人生,而我则认真地倾听着,从故事里感受哈雷车主别样的生活。她与哈雷的结缘,应该也算是偶然。偶然的在下班的路上遭遇堵车,而旁边“嗖”的过去了一辆摩托,于是心生向往;偶然间老爸的摩托车要报废,于是多了一张摩托车牌照;又偶然的在有了一辆883后,上网看到有个车主将心爱的肥仔转让,经过小改的白色车身的哈雷让她毫不犹豫买下。就这样,偶然中她成了必然的哈雷摩托女车主。  相似文献   

17.
严绍健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07,(10):142-145
当你开着一部汽车,要把它泊在路边或车库中的狭小车位时,有没有想过:“如果它能自己控制倒进去就好了!”这也许是个梦想。可是现在,我们可以告诉你,梦想已经实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质量与品牌     
我是使用建设摩托长达23年的老用户,一个建设摩托的顽固不化的追求者,一个建设摩托和陈永强陈总的追星族,一个建设摩托的老粉丝。1984年,在建设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批量生产CY80的当年,我以两本书的稿费,兴致勃勃地从成都来到重庆谢家湾建设厂,买了那辆长期同我作伴的CY80。然后千里走单骑,驱车500公里,从重庆到成都,从此它成了须臾不能离身的忠实伙伴,三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会发现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滚滚车流中,踏板摩托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如果你在车流中见过春兰1998年推出的海豹CL125T踏板摩托,她光彩照人的形象会令你眼前一亮。全新一代水冷、踏板CL125T海豹摩托车,是春兰自动车公司推出的’98新品。它整车采用国际流行的流线型外观设计,线条优雅、流畅,别具一格,越野式两翼侧板,更显动态。十分考究的外观有着刚与柔的组合,使得她在国内众多的125踏板车族中独具风采。为提高覆盖件的质量,春兰  相似文献   

20.
最近这段时间,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是悲情、不舍、惜别和留念。《再见了!嘉陵摩托》、《再见!38载的嘉陵摩托》、《嘉陵摩托:假如江湖再见,惟愿彼此不变》……一大波"同行们"都为挥别嘉陵挤干了泪,挣破了头。可是当笔者饶有兴趣地点开这些文章,想要细细品读时,却发现了不对:明明都是不同平台、不同作者的不同原创,为啥这些文稿看起来都如此的"相似"?开头摘抄了一段中国嘉陵控股股东拟转让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