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忠良 《上海造船》2011,(3):22-26,38
通过对船舶航行工况条件下锥面连接的受力分析,得出锥面连接的表面接触比压与其能传递的轴向摩擦力和摩擦扭矩关系的计算公式;并对压入安装工况条件下锥面连接的受力分析,得出装配时压入力与接触比压关系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潜艇结构中2个不同锥角的圆锥壳相连接时结合处存在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了加肋锥-环-锥这一新型结构形式。为得到锥-环-锥结构强度、稳定性随锥角的变化规律以及该结构适用的锥角范围,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得到了不同锥角的锥-环-锥结构的过渡段各典型应力、舱段整体弹性失稳压力和失稳模式。结果表明,各典型应力与锥角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环壳跨中处各典型应力对锥角变化最为敏感,锥壳段的纵向应力与两侧锥角的差值有关;随锥角的增加锥-环-锥结构的肋骨刚度较临界刚度下降较快,锥角变化可能会引起结构失稳模式的改变;相比于锥-环-柱结构,当柱壳侧的锥角在0°到10°的范围内变化时,锥-环-锥结构过渡区域的峰值应力和舱段整体弹性失稳压力和锥-环-柱结构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锥-环-锥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荆腾  吴梵  张二  吕岩松 《船舶工程》2019,41(11):34-40
为解决潜艇在设计过程中两个不同锥角的圆锥壳相连接时结合处存在的应力集中问题,基于加肋锥-环-柱结合壳,提出了加肋锥-环-锥这一新型结构形式。为得到锥-环-锥结构强度、稳定性随锥角的变化规律以及该结构适用的锥角范围,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锥角不同的系列模型,得出锥-环-锥结构在保持一侧锥角大小、锥锥相交处的半径及环壳跨长不变时结构过渡段各典型应力、舱段整体弹性失稳压力与失稳模式随另一侧锥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典型应力与锥角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环壳跨中处各典型应力对锥角变化最为敏感,锥壳段的纵向应力与两侧锥角的差值有关;随锥角的增加肋骨刚度较临界刚度下降较快,锥角变化可能会引起结构失稳模式的改变;在10°的锥角变化范围内,锥-环-锥结构过渡区域的峰值应力和舱段整体弹性失稳压力和锥-环-柱结构相差不大,在整个锥角变化范围内采用锥-环-锥结构都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锥-环-锥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满足锥壳总体失稳压力条件为主、强度条件为辅的设计观念出发,提出三种锥壳设计方法。描述了三种设计方法的主要设计思想及设计框图,分析对比了分别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得到的三种设计方案及计算结果。对设计方法2作进一步优化,分析对比了锥段划分的个数及长度对锥壳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方法2计算所得锥壳的舱段失稳欧拉压力与采用有限元方法所得计算结果最为接近,壳板与肋骨的匹配比较好,壳板中面周向应力与肋骨应力发挥比较充分,整个锥壳的重量也最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环壳过渡对锥-锥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弧长法分别计算无初始几何缺陷及含一阶模态变形初始缺陷的锥-环-锥及锥-锥连接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其破坏模式,通过对比,得出环壳过渡对不同锥角的锥-锥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当环壳右侧锥壳的半锥角较小时,锥-环-锥与锥-锥结构舱段的破坏发生在环壳左侧锥壳壳板,前者的极限承载能力优于后者,且含模态变形初始缺陷的锥-环-锥结构的极限载荷比无初始几何缺陷时下降了12%~13%;随着环壳右侧锥壳半锥角的不断增大,两种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差距不断缩小。当右侧半锥角继续增大,结构的破坏区域变为环壳右侧锥壳,锥-环-锥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与锥-锥结构保持一致,含模态变形初始缺陷的锥-环-锥结构的极限载荷比无初始几何缺陷时下降了8.8%左右,锥-环-锥结构对左侧锥壳的初始缺陷敏感度相对于右侧锥壳更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潜艇锥-环-锥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潜艇耐压结构中两个不同锥角的圆锥壳结合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锥-环-锥新型结构形式,并探讨该连接结构的影响、锥-环-锥结构的可行性和适用的锥角范围。[方法]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系列不同锥角的加肋锥-环-锥与锥-锥结构模型,以得到上述2种不同锥角的结构过渡段的典型应力、舱段弹性稳定性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环壳过渡对不同锥角下的锥-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结果]结果表明,左、右锥壳锥角差值越大,通过环壳降低峰值应力的作用更大,当两侧锥角差值大小γ1-γ210°时,使用环壳过渡的作用较小;半径较大一侧锥角较小时,锥-环-锥与锥-锥结构的失稳发生在过渡段半径较小一侧的锥壳,而锥-环-锥结构的稳定性优于锥-锥结构;半径较大一侧锥角较大时,结构失稳发生在半径较大的锥壳,且锥-环-锥结构的稳定性与锥-锥结构一致。[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锥-锥连接结构的设计及物理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球-环-锥组合壳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其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结构状态向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并借助齐次扩容和精细积分对方程组进行求解.计算中为了研究环-锥连接处不同斜率差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外凸型、平滑过渡型和外凹型3种结构型式的应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平滑过渡型结构具有最佳的承压能力,但是制造上往往只能保证球壳与环壳光滑过渡,而环-锥连接处应采用外凸型结构,且外凸角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8.
9.
为优化带凹角的锥柱结合壳舱室的设计,编写结构计算程序,对锥壳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及锥柱结合壳舱室稳定性计算通过规范的解析式求解,对锥柱结合壳的凹凸角强度计算通过迁移矩阵法求解。程序采用自动计算节点坐标方法,解决结构参数的改变需求,从而实现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提出一个合理的塑性流动位移场,应用能量法研究了静水外压作用下环肋锥锥结合壳转折区壳板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利用梯度法求解相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当退化到环肋锥柱结合壳时,本文结果优于文献[3]。文中给出了凸式结合壳转折区发生外凸塑性流动位移场的充分条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锥-环-柱结合壳和锥-柱结合壳应力的近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弹性基础梁地导出锥-柱结合壳和锥-环-柱结合壳的应力近似解,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便于工程设计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锥-环-柱结合壳实现圆柱壳与圆锥壳的光顺连接,能有效降低结合壳过渡区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双倒锥壳水箱水塔,该结构型式为国内首见。水塔设计的关键是内力分析及边界条件确定,内力计算采用边缘干扰有矩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中简介了一种用于万向联轴器的新型球,锥轴瓦式弹性联轴器的结构和性能及研制过程,并成功地解决了某拖轮因缺乏国外备件而不能营运的生产急需。与粘结式弹性联轴器比较,其优点为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工艺性好,等,为改造国内Z型舵桨拖轮某些寿命短的粘结式弹性联轴器,提供了具体方案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人眼视野区域建立的视野锥维修可视性分析方法无法定量评估可视性及视野遮挡的情况,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以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首先,根据人眼视野锥建立物体平面视野范围模型,确定物体在视野中的范围,结合视距与物体体积完成视野范围的评估;然后,建立人眼到物体各部分的视线模型,判断各视线与其他物体的相交情况,确定物体各部分的遮挡情况;最后,量化评估结果,并利用CAA+RADE在VC++环境中对DELMIA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改进维修可视性分析功能模块。[结果]在焊接工作站的维修可视性验证中,该方法能够对可视性进行有效评估,且可量化评估物体遮挡的情况。[结论]该改进方法能有效改善复杂设备维修中可视性分析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稳定性分析的前屈曲完全理论和修正型的Hahn-Tsai非线性本构关系,利用有限元位移法,对复合材料锥柱结合壳进行了考虑材料非线性弹性性能的总体稳定性分析,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横向和剪切非线性对结构总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锥柱结合壳加强形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兵  蒋培林 《船舶工程》2004,26(3):16-20
在现代潜器的耐压船体结构设计中,广泛采用了锥柱结合壳过渡结构形式。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是一种新型的加强形式,能有效地减小锥柱结合壳处的局部高应力,并具有结构重量轻、制造工艺简便、加强效果好等特点。为满足现代潜器的发展需求,本文采用迁移矩阵法专用程序,对该种加强形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以获得最佳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为现代潜器应用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设计提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潜艇锥柱结合壳加强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咱新型的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能有效地减小局部高应力,并具有结构重量轻、制造工艺简便、加强效果好等特点。从板壳理论出发,采用迁移矩阵法,编制出强度计算的专用程序。通过理论和大型焊接模型的试验表明,计算是准确、可信的。模型试验证实了新型结构的加强效果明显,模型的承载能力完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耐压船体在整个服役期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水下航行器尾部结构振动声辐射控制难题,以锥柱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水下航行器尾部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研究。首先,基于声固耦合方法,计及流体负载的影响,建立结构振动声辐射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垂向激励力作用下锥柱组合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研究,探究舱壁、环肋和纵向加强筋等结构形式对锥柱组合结构振动声辐射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400 Hz频段,在激励位置附近增设舱壁、适当增加环肋数目可改变结构频谱特性,并有效降低幅值响应,而增设纵向加强筋对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