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11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LTT)、E玫瑰花结形成率(E—RFR)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发现83%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表明免疫功能失调是导致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用中药肺康宝口服液后,CD_3、CD_4、CD_8阳性细胞数、LTT、E—RFR、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临床显效72.4%,进步25%,总有效率97.4%。药效学试验表明:肺康宝口服液能明显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并具有镇咳、耐疲劳、耐缺氧及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检测了34例老年人T淋巴亚群、T淋巴细胞功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结果显示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CD_3)与T抑制细胞数(CD_8)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而T辅助细胞数(CD_4)则无明显差异。抑制T淋巴细胞(T_s)活性明显降低;T辅助细胞(T_H)无明显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这可能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的物质基础。提示可用白细胞介素-2恢复老年人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及健康人各2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初期患者CD_3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下降;CD_4,CD_4/CD_8比值也显著下降;CD_8阳性细胞百分数却显著升高;恢复期患者T细胞各亚群比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例RSV肺炎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类及淋巴细胞反应的检测,其结果:CD_3全部低于正常,均值为37.7±6.8%,CD_412例低于正常,均值为28.5±9.2%,CD_810例低于正常,均值为19.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CD_4/CD_8为157±0.5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TT全部明显低于正常值,实验室结果表明:RSV能严重抑制细胞免疫,引起继发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发病机理,我们检测了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能力。结果表明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PHA刺激激活后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低于对照组(P<0.005);而未经PHA刺激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应答能力下降:T—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对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心动超声、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评估野生型小鼠(WT小鼠)及B淋巴细胞缺陷小鼠(μMT小鼠)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免疫细胞的组成。结果 与WT小鼠相比,μMT小鼠心脏质量与小鼠体质量比及左心室质量显著减低(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01),且μMT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mRNA测序结果显示,WT小鼠及μMT小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心脏发育及肥厚型心肌病信号通路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μMT小鼠心肌具有更少的Ly6g+中性粒细胞(P<0.001)、CD4+阳性T淋巴细胞(P<0.01)及CD8+T淋巴细胞(P<0.05)。结论 B淋巴细胞缺失改变心肌中免疫细胞的组成,降低左心室质量,并增加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给左上肢连续4次的缺血预适应,而对照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T1)、CPB开始10 min时(T2)、CPB停止时(T3)、CPB后12 h(T4)、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2 d、术后第5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即开始升高,T3时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NSE浓度在T2升高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但E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T6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组NSE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可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要本文观察了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IgM 术后10天明显下降(P<0.01),术后60天有回升趋势(0.050.05);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均低于正常值(P<0.001)。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有改变,脾切除使这些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数在退行期患者大致正常(P>0.05),T_(11)~+,T_4~+细胞和T_4/T_8比值在静止期进行期和患者显著减低,在进行期患者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说明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其数值可能与病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克山病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调节因子的检测结果。发现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及红细胞C_(3b)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而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却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但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缺硒和血清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及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分别检测了各组大白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计数,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检测了各组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同时测定了各组的肝硒含量,结果表明,病区粮组的淋转率明显低于非病区粮组(P<0.02);病区粮加硒组和病区组相比有所提高:但不明显(P>0.2);病区粮组和加硒粮组的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病区粮组(P<0.005)。病区粮组CIC及肝硒含量均低于其他两组(P<0.02),提示:病区粮因素可导致大白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病区粮加硒并不能完全纠正病区粮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放疗对宫颈癌Ⅱb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放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1 例宫颈癌Ⅱb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的变化。其中28 例行术中放疗(IROT),33 例行单纯放疗(SR),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术中放疗组在放疗前CD4,CD4/CD8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前两组间CD4、CD8、CD4/CD8 无显著性差异;放疗后两组CD4、CD4/CD8 较放疗前均下降,CD8 上升,单纯放疗组CD4、CD4/CD8 明显低于术中放疗组(P<0.05)。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宫颈癌术中大剂量放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较轻,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氧液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后切皮前(T0)至心肺转流(CPB)开始后10 min,对照组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试验组给予相等容量的高氧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主动脉开放后24 h(T3)共4个时点,测定MDA和SOD。结果T0时点MDA质量浓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1时显著增高,T2时达高峰,T3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T2时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0时点SOD活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时明显降低,与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多巴胺用量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使MDA质量浓度明显下降,SOD活性保持不变,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了44例肺结核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及免疫复合物粘附量,并对其中15例进行了C_3b受体对血清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及促进因子反应的观察。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C_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C_3b受体对正常人血清中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的反应性无明显改变(P>0.05),而对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反应性增强(P<0.0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了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EFT能显著增加荷瘤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脾体比值,能显著增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并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提示EFT能增加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5 0例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D4降低 ,CD8升高 (P<0 .0 5 ) ,CD4/CD8比值下降 (P <0 .0 5 )。胃癌患者中 ,2 0例有转移单纯化疗组与 2 1例无转移手术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CD4下降 ,CD8升高 ,CD4/CD8有下降趋势 ;但CD4、CD8、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同评分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优劣。方法4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中度损伤组(SCI组)及对照组(CON组),其中SCI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CON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术后1、2、3、4、6周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评价标准分别为:斜板试验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及BBB评分。结果SCI组与CON组比较,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1-6周时,均有所减小(P<0.05),尤以第1周时减少更甚(P<0.01);改良Tarlov评分第1、2、3、4周时,分值间的差别非常明显(P<0.01),第6周时,未见变化(P>0.05);而BBB评分各时间点的区分程度非常明显(P<0.01)。结论BBB评分对SCI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患者IL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和正常Wistar京都(Wistar-Kyoto,WKY)大鼠脾脏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16周龄和40周龄雄性SHR和WKY大鼠各8只,监测血压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脾脏病理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KY大鼠和SHR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相同周龄WKY大鼠比较,SHR脾脏中央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且40周龄SHR脾脏病变较16周龄严重;相同周龄的SHR与WKY大鼠比较,脾脏中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16周龄WKY大鼠比较,40周龄WKY大鼠脾脏CD3+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40周龄SHR脾脏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的变化趋势同WKY大鼠相一致。结论高血压可引起脾脏病理改变,但其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可能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周龄的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组[2.0 mL/(100 g.d)]、大剂量治疗组[2.5 mL/(100 g.d)]。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芪倍合剂灌肠,共4周。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P<0.05),各组NF-κB mRNA的表达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倍合剂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的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抑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