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入世在即,入世后船舶代理市场将最先受到冲击。目前,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已形成300多家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并举、竞争的局面,年市场容量约10亿元人民币。国外航运业也纷纷要求在中国设立船代机构,这将对国内船舶代理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顺应形势,适者生存,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于2001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航运业迎接入世挑战的重大举措,是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将为维护船代企业利益,保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强企业间联系,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船代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力。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府对船代企业的管理将进入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并重的新阶段。 《浅谈中国船舶代理制度》一文对中国船舶代理制度的构成、特点及业务范围作了详尽阐述,并介绍了中国船代协会的12大职责,相信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6月8日,中国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协会(CASA)迎来10岁生日.作为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行业的民间组织,CASA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颁布实施,到目前为止,取得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1948家,取得无船承运人的企业达3720家.  相似文献   

3.
郑明慧 《集装箱化》2002,(11):36-37
中国成功加入WTO后,航运市场势必面临新一轮更大的冲击,众多中小货运代理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举步维艰.中小型航运(货运代理)企业能不能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如何开展这种服务?这是目前中小企业深感困惑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小型航运(货运代理)企业可以开展现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是组成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4.
(四)法律关于企业设立的规定 1.货运代理企业的设立规定 根据<货运代理管理规定>,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必须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资格.2004年1月1日商务部颁布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第七条进一步规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5.
刘重清 《珠江水运》2001,(11):18-19
港口货运代理企业通过货物运输代理为船方、货主提供服务.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所致,货运代理分为内贸和外贸,其经营者需要不同的资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港口货运代理企业仅仅维持目前的经营服务,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这将给港口货运代理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信息     
国际货代业全面开放根据商业部出台的《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从2005年12月11日起,外商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公司。该《办法》规定,企业注册资本只要达到100万美元,外商就可以在中国设立独立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一经批准,独资企业可以经营国  相似文献   

7.
屈韬  李立 《中国水运》2002,(9):10-11
从传统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是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迎接人世挑战、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航运业主力军之一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将发展现代综合物流作为企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航务信息     
外代形成全球网络 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目前已与国内外航运、商贸、金融、保险等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并形成了一个为船东、货主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络系统,成为连结船、货、港三方的纽带。中国外代总公司是中国经营最早、规模最大的国际船务代理企业,经营领域已由单一船舶代理扩展到货运代理及国际多式联运。该公司目前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0%以上,代理船舶艘次稳中有升,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1953年1月1日,北京,中国外轮代理公司诞生了。从1953年到2003年,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在中远集团的领导下,栉风沐雨披风斩浪,从新中国第一个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经营管理职能的外轮代理机构,成长为当今船舶中国代理业界的龙头企业和新兴物流企业。从成立之初仅有6家分公司发展到现在的80多家口岸公司、5个海外代表处,员工人数由成立时的148人增长到目前的13000多人,船舶代理艘次较成立之初增长了近57倍,代理净吨增长了41倍,代理货运量增长了103倍,代理业务涉及五洲四海,合作客户遍及航运、贸易、金融、保险业5000多家企业……  相似文献   

10.
王玉  曹胜家 《江苏船舶》2005,22(6):40-4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海运服务业的开放做出承诺,船舶代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培养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船舶代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战略联盟、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船舶代理企业迎接挑战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分会参加数据统计分析的13家沿海主要港口船舶代理企业反馈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船舶代理艘次环比下降有13家企业,占100%.船舶代理吨位环比增长有2家企业,占15%;环比下降有11家企业,占85%.见表1.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以及国内外航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船舶代理行业也早已形成多家代理公司并举、竞争的局面。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在即,国外航运业借此纷纷要求在中国设立船代机构,这将对国内船舶代理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因此,我国船代企业希望尽早组建一个能维护船代企业利益,保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强企业间联系,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船代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国性社会团体。适应形势,顺应潮流,中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务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取消了交通运输部负责实施的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审批,取消了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准入条件.为更好地理解政策,阐述我国国际船舶代理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上述决定对国际船舶代理市场的影响,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的建议:建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信息统计制度;建立中外合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备案制度;建立违法违规经营查处制度;建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星级评定制度.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政策中国船代协会办理换发《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交通部已委托中国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协会协助办理《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换发工作。此次换证工作是贯彻《国际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对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监督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了解国际海运企业经营现状、评估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7年底,依法取得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超过1700家(含分公司),其中多数企业的《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有效期截至2008年6月30日,均需要办理换发《登记证》。逾期未申请换发的,视为自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年代,航运代理企业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完成交通部下达的生产任务即可。80年代中期,航运代理市场逐步放开,国家允许航运代理企业在生产业务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这时的航运代理企业增强了产品服务的观念。90年代初期,国内代理市场完全放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于是航运代理企业从过去坐等客户上门变为主动走出去推销自己的代理服务。随着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的临近,国内航运代理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同行,更要与国外班轮公司开设的代理机构决一雌雄。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迫使我们考虑应…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分会参加数据统计分析的13家沿海主要港口船舶代理企业反馈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船舶代理艘次环比增长有3家企业,占23%,环比下降有10家企业,占77%。船舶代理吨位环比增长有6家企业,占46%;环比下降有7家企业,占54%,见表1。从全国沿海港口船舶代理企业1月份上报的业务量数据看,船舶代理艘次比2021年12月份增加了103艘次,环比增长2.94%.  相似文献   

17.
走进中货,总能感受到企业精神的强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需要物态的载体,中货的优秀,体现在全国性的网络格局和这种格局带来的强劲吐纳,体现在决胜未来的力量。荣获2003年度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百强排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海运第一名的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简称中货),在市场竞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各沿海主要港口船舶代理企业4月份的各类统计数据显示,参加数据统计分析的14家会员单位中,船舶代理艘次1家企业环比持平,占7.14%,7家企业环比为正增长,占50.00%;6家企业同比为负增长,占42.86%。船舶代理吨位7家企业环比为正增长,占50.00%;7家企业同比为负增长,占50.00%。从全国沿海港口船舶代理企业上报的业务量数据分析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上海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外代)成立于1953年1月1日,隶属于中国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船舶代理企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稳步发展,上海外代形成并推出了"专家型代理、人性化服务",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针对操作难度高、规  相似文献   

20.
《水运管理》2009,31(5):F0004-F0004
深圳市华展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商务部批准的国家一级货运代理企业(MOFTEC19369),具有交通运输部批准的无船承运人资格(MOC—NV00275)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的航空运输一类代理资格(经营批准号30678),是国际货运代理协会(FIATA)和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会员企业,还是深圳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单位。2003年和2006年,公司被评为深圳市诚信货代企业;2006年和2007年,公司被评为中国货代物流百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