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防止驾驶员在紧急制动时误将油门踏板当作制动踏板踩踏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以油门位置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及其变化率作为判别参数,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防油门误踩制动控制系统。通过在不同的车型上安装该系统,以不同年龄、性别和驾驶习惯的驾驶员进行了油门误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判别汽车是否处于油门误踩状态,并能在误踩状态下执行制动操作,有效防止误踩油门导致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汽车误踩油门纠错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汽车误踩油门现象的原因及纠错装置研究现状,针对汽车误踩油门的误操作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采用油门踏板加速度的不同来辨认误踩油门的可靠信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防止误踩油门的机电装置。  相似文献   

3.
<正>踩制动踏板是驾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操作,而制动踏板旁就是油门踏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者误把油门踏板当作制动踏板的事例屡见不鲜。尽管这种误操作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一,但是一旦发生将可能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据调查显示,很多交通事故均是由于将油门踏板误当制动踏板所引起的。基于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防止驾驶员误踩油门踏板的紧急纠错装置,当发现这一误操作时,该装置将自行切断汽车供油,同时自动制动,从而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过程中,错踩油门(油门当刹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误踩油门保护装置研发的重要性。本文将对现有的误踩油门保护装置的误踩油门判定方法和误踩油门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特殊的油门刹车结构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5.
驾驶汽车过程中,错踩油门(油门当刹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本设计结构根据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踩踏刹车踏板的力远远大于踩踏油门踏板力这一事实,从而导致节气门开度不同,通过传感器测量误踩油门时节气门开启的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这三个参数的模拟量,并将信号传到控制器,与试验得到的临界值比较,判断是否误踩油门,若是,则发送命令到执行器进行强制制动,防止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突发情况进行紧急制动时有时会出现误踩把加速踏板的行为,使得车辆出现急加速情况,加剧突发事故的后果,存在重大的事故隐患。针对此危险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防误踩加速踏板的智能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油门踏板变化率,当油门踏板变化率超过ECU中所设定的阈值时,ECU将自动开启制动系统对车辆进行制动,保证车辆的驾驶安全性。实际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误踩油门踏板达到设定阈值时能够自动开启车辆制动系统,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汽车科技》2013,(6):6-6
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向媒体公开了利用近红外线探测器(前轮前方的黑色长方形部分)等装置实现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该车是在电动车“LEAF(中国名:聆风)”的基础上研发的自动驾驶试制车。该车配备了利用声波、电波、光的感应装置以及5个摄像头。汽车内置的“人工智能”设备将对其探测到的车道、其他行驶中的汽车、障碍物、道路信号及标识等信息进行识别,无需驾驶员操控方向盘就能自动行驶。油门和刹车等装置也将实现自动操控。 该车要实现商品化还需要等待主要国家规范了“自动驾驶”相关法规之后才能销售。目前,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讨论分阶段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事宜。作为设想,最终希望实现自动和手动驾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内行驶。  相似文献   

8.
坡道起步是摩托车驾驶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特别是初学者,坡道起步更是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一技术,顺利地在坡道上起步呢?这就要求驾驶员熟练地运用离合器、油门、制动器三者的配合。若配合不当,如制动松早了,油门与离合器没有跟上,则会出现车辆后滑;离合器与制动配合较协调而油门跟  相似文献   

9.
坡道起步是摩托车驾驶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掌握这一技术需要驾驶员熟练地运用离合器、油门,制动器三者的配合.若配合不当,例如制动松早了,油门与离合器没有跟上,则会出现车辆下滑;离合器与制动配合较协调而油门跟不上,或油门、离合配合协调但制动松晚了,则会憋死发动机,车辆均无法起步.这对初学者来说很难一下子熟练地掌握.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部分实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误将油门踏板当制动踏板急踩的现象,提出加装防误踩油门装置的设计构想,并通过实车运行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线控系统包含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几部分构成.线控底盘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也是推进智能驾驶不断更新发展的有效支撑,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线控系统结构及其线控底盘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全矢量控制线控底盘技...  相似文献   

12.
(1)湿滑路面突然加大或放松油门。在冰雪天或雨天时,路面较滑,若制动运用不当会产生侧滑,在泥泞的道路行驶中突然猛踏或突然放松油门踏板也会引起侧滑。因为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突然放松油门踏板,发动机突然减速,使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了瞬间制动,因而产生侧滑。而猛踏油门踏板与之相反,同样会产生侧滑。因此,正确的操作方法:减速时放松油门应缓和,加速时也应该稳住油门平缓加油。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机械油门操纵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指标是踏板力和油门拉索行程.如果踏板力过大,则驾驶员操纵费力,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同时,踏板力过大时油门拉索上承受的力也相应比较大,容易引起油门拉索的过早损坏.如果油门拉索行程过小,则油门踏板踩到最下面位置后发动机不能达到最高转速,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机械油门操纵系统的结构决定了踏板力和油门拉索行程是互相制约的,如果想减小踏板力,则油门拉索行程就要减小,如果想增大油门拉索行程,则踏板力就会相应增大.所以,在设计时必须对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发动机能达到最高转速的情况下,使踏板力尽量小一些.这样,既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又兼顾了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2 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油门操纵系统的结构简图见图1.下面结合图1简单介绍一下机械油门操纵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
汽车动力传动系实时动力学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得军  林柏忠  郭学立  管欣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6,28(5):430-432,442
将动力传动系视为刚体系统,建立适用于开发型驾驶模拟器的动力传动系4自由度实时动力学仿真模型,输入驾驶员的点火开关信号、油门踏板信号、离合器踏板信号及挡位信号,在一定的传动系各部件及驱动轮的运动状态下,传动系模型可向整车动力学模型输出驱动轮上的驱动力矩,从而完成车辆的实时动力学仿真,并进一步向驾驶模拟器输送整车的实时运动状态。仿真与动力性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实时性,而且可通过整车模型使开发型驾驶模拟器为驾驶员提供逼真的整车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15.
程凤 《驾驶园》2002,(7):22
驾驶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起步后,如果希望保持较好的加速性能,可以始终保持较大的油门开度,自动变速器会在较高车速时升入较高档位;如果希望平稳行驶时,可以在适当时候轻抬油门踏板,变速器就会自动变档,使发动机在相同车速时保持较低转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性和宁静的驾驶感觉.这时再轻踏油门踏板继续加速,变速器不会马上退回原档位,这是设计者为防止频繁换档而设计的提前升档、滞后降档功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自动变速器带来的驾驶乐趣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非主动式ECO的功能设计方法。通过检测车辆的油门踏板开度、挡位、制动踏板和制动减速度来发出提示信号,引导和培养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降低日常用车油耗。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无证无牌是违法,扣车拘留受重罚驾驶摩托车应当依法取得符合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并且随身携带驾驶证,悬挂机动车号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无证驾驶,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等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二、车辆出行要体检,带"病"上路很危险出行前要仔细检查车辆的操纵装置、刹车装置、照明信号装置是否可靠有效;油、电路及接口有无渗漏  相似文献   

18.
在高级辅助驾驶(ADAS)实验平台中引进美国仪器公司NI设备,其中PXIE-8880等用来作为该系统的主控PC。针对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所实现的功能研究并搭建出一套ADAS实验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在LabVIEW2017环境下,用图形化语言实现通信,使主控PC能够对接受RT系统采集的制动、转向、油门和档位信号。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Google无人车的工程师在路测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早期参与自动驾驶测试的人员,虽然承诺在路测时盯紧路况以便及时在紧急情况下接管驾驶,但实际很多人在路测时难免会有不同程度地分神。在自动驾驶界内,这个经典的问题被称为‘脱手问题’。"因为脱手问题的存在,Google后来希望打造完全不需要人来驾驶的汽车,没有油门、没有制动,也没有转向盘的"全无人驾驶汽车",福特、沃尔沃等车企也紧随其后调整了自动驾驶研发路线。全天候、全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电子油门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电控油门系统的工作原理 1)怠速工况 发动机控制器通过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获知油门踏板未被踩踏,即开始怠速稳定性调节,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