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合上海越江隧道盾构机出洞地层冻结加固工程,介绍出洞地层冻结加固技术与设计方案,阐述冻土墙的计算选型及冻结加固的施工流程,为隧道施工中盾构出洞土体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土路基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艺简介 软土路基水泥搅拌桩是一种深层搅拌桩,它是利用水泥浆作为固结剂,通过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把软土与固结剂强制拌和,使其成为既具有较好整体性、水稳性又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固土体,使地基承载力提高。水泥搅拌桩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结果可靠、能充分利用现有软土、节约资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水泥搅拌桩加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鹏 《交通标准化》2010,(19):154-156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土体加固剂,使用特制的搅拌机械对路基地表面及以下软土和弱土层进行搅动拌和,使加固剂均匀渗入的一种加固软土或弱土的方法,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加固的效果。鉴于此,提出保证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相关建议,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工程设计要求,对主墩基础周边土体采用搅拌桩进行加固,形成的水泥土墙体用作基坑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深度,进行了详细设计与计算,并论述了搅拌桩围堰的施工顺序、施工步骤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水泥土加固软土地基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土搅拌法是将软土和水泥搅拌在一起所形成软土加固方法。它具有充分利用土体、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较为经济的优点,近几年来此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以沪昆客运专线云南段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及其工程处理措施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加固处理方案,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建立土工格栅及CFG桩加固粉黏土斜坡路基的模型,分析了粉质黏土斜坡填筑路基在无工程措施时、CFG桩及土工格栅加固后的变形与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层是主要滑移层,在无工程措施时,路基产生较大竖向沉降、差异性沉降及水平滑移,影响路基稳定性;综合采用CFG桩加固粉质黏土地基,土工格栅加固路堤土体方案,控制路基变形,提高其稳定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年,在推广深层搅拌法地基加固技术过程中多次遇到泥炭及泥炭质土地基加固问题,如昆明滇池沼泽相泥炭土地基、南京梅山冲沟沉积泥炭质土地基等。泥炭和泥炭质土含水量大、重度低、孔隙比大、有机质含量高、pH值低,以往在这类地基上建造3、4层房屋也要采用混凝土桩基础。根据对这些工程地基加固方案的对比分析,如采用高水泥掺量,被加固的泥炭土、泥炭质土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加固土强度,则深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盾构出洞难的问题,利用人工地层冻结加固技术,采用垂直局部冻结方案,所加固的土体强度高、均匀性好、隔水性好,取得了理想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质环境中进行盾构进出洞施工有很大的风险,端头加固措施被应用于工程中来提高洞门区域土体强度.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区间中间风井盾构接收工程为背景,针对苏州富水软弱地层特点,设计采用冻结法加固洞门区域土体,并采用钢套筒进行盾构接收,设计提出了相关工艺参数以及施工方法.根据盾尾和冷冻加固区域的相对位置以及施工流程,将盾构进洞段的推进施工分为三个阶段,比较分析各阶段的掘进速度、土仓压力等参数.并且监测数据显示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较好.冻结法与钢套筒法联合接收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能有效抑制漏水漏砂、有效控制地层变形,能为苏州周边地区或者相似地质特点的盾构隧道施工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许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26(3):423-427,434
为探讨小导管注浆范围对隧道稳定性及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了超前导管注浆加固机理与性能优化的系列离心机模型试验.试验隧道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超固结黏土中开挖,小导管注浆加固区设置在圆形隧道开挖面外围,采用具有一定刚度的环状合成树脂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小导管环向布置范围的扩大,隧道塑性区及滑移面由拱顶向拱脚转移,深部土体逐渐开始参与承载,隧道稳定性提高;"洞侧加固"方案对提高加固效果最为经济;覆跨比等于2时,该方案可使黏土隧道施工期间的最大地面沉降减小约10%.   相似文献   

11.
达康隧道出口是三线隧道,开挖断面积大,地质条件差。由于洞口左侧山体出现滑塌,导致已施作的初支变形侵限。经研究采用在清理滑塌体后施作抗滑桩和板桩墙及施作锚杆框架梁对边坡仰坡进行防护,然后施作一段明洞,暗洞改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进洞、撤换被挤压变形的初期支护。实践证明该处理方法可行,顺利通过了滑坡段,保证了该隧道后期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不中断交通的高速公路下大型框架结构顶进施工方案,内容包括长大管棚打设、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和要求。相应的数值建模和分析表明:由于开挖、顶进使三个典型断面上方路面沉降最大发生在箱涵顶进入口附近,其次是出口附近,最小为箱涵顶进的中间位置,因此在箱涵进、出口10m范围内更应做好管棚护顶和箱涵基础的加固。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速铁路某铺轨基地,地基承载力不足,且部分地方存在软弱土夹层,而钢轨的平顺性要求又较高。为了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采用CFG桩对该地基进行了地基处理。给出了CFG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计算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各台座处的沉降值,对强度和刚度进行了验算,各方面均满足要求。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复合地基承栽力、工后沉降量并考虑成桩效应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CFG桩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方法,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应保证复合地基承我力满足设计要求,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Bobet等提出的无水地层浅埋圆形隧道施工地层内应力状态解析解,通过非耦合方法建立了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桩基沉降量与承载力损失之间的关系.分别以荷载传递法与弹性力学法求出桩体弹性压缩量与桩端土体压缩量,从而得到隧道施工影响下桩基承载力损失与桩基沉降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减少桩基沉降来实现桩基承载力损失控制的正确性,为今后类似工程实现风险定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在不同施工工法开挖下的变形及支护力学响应特征,寻求适用的工法,以宁安铁路钟鸣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采取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类隧道在3种不同工法下的洞周及地表变形、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开挖面处预收敛变形所占比例约40%-50%;CRD法与六步CD法施工在控制洞周及地表变形方面明显优于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且开挖产生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小,两者均能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的要求,而CRD法较六步CD法施工工期稍长、造价稍高,因此六步CD法为该类地层隧道施工的优选工法。  相似文献   

17.
车载瓦斯监控系统在双线铁路瓦斯隧道施工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渝铁路梅岭关高风险瓦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隧道进出口高瓦斯区设置平导。隧道主要采用台阶法开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碴运输,以巷道式通风为主的施工方法。文章以该隧为例,主要介绍车载瓦斯监控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只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瓦斯监控手段,洞内采用安装了车载瓦斯监控系统的施工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18.
哈达铺隧道下穿铁匠沟浅埋段软塑淤泥质黏土为Ⅵ级围岩,承载力低,在施工扰动后很难形成稳定受力圈,施工难度大。地表做排水沟对地表水引流,防止渗入隧道内。采用地表注浆加固隧道范围内围岩,增强其自稳能力,高压喷射注浆将浆液注入松软的岩土,胶结后形成一个强度较高的新岩土体,隔离了淤泥物,提高了隧道基底承载力,使原来软弱层得到良好的加固,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满足了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9.
Experiment measurement is adapted to study the secondary flow of turbine. The subsonic stator experiment flow tunnel is set up. Two different inlet velocities and three different stator heights are applied. The method of a rotating slanted hotwire is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stator outlet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The procedure for solving the mean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component involving the least-squares technique can be accomplished via the LSQNONLIN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Matlab. Under different work conditions, the stator outlet secondary flow is more intense at higher inlet flux. Moreover, the shortest stator height will lead to the most intense secondary flow, which gains the largest axial velocity component (w) and radial velocity component (u), but the smallest circumferential velocity component (v).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施工中,拱架置换是处理隧道严重病害的一种有效防止措施,但其施工难度较大,无理论实践经验,技术流程也较复杂。针对兰渝铁路南崖山隧道出口DK490+100~DK490+082段边墙初期支护从切除至更换的施工全过程,介绍了软弱围岩侵限拱架置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拱架置换施工的主要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