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透析效果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例晚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HD组应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HDF/HD组采用2次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磷、β2-MG、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Bun及Cr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分别计算KT/v及PCR值。结果经过血液透析滤过治疗5个月,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体力恢复、自理能力增强。HDF/HD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β2-MG、KT/v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PCR值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DF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是值得向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推荐的透析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surface based morphology, SBM)分析方法检测2组的大脑灰质皮层厚度差异,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患者组的SBM分析结果进行临床行为认知量表评分及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透析治疗前就已经出现了广泛的大脑皮层厚度减低(P<0.01,FDR校正),主要包括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以及部分额叶、颞叶区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尿酸水平与右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呈负相关(r=-0.543,P<0.01),AVL-IR评分与双侧顶下小叶皮层厚度呈正相关(右侧r=0.522,左侧r=0.649,P均<0.01)。结论 ESRD患者首次透析前就存在广泛皮层厚度减低,且与整体认知、瞬时记忆功能下降有关;高的血尿酸浓度是首次透析前ESRD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丘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异常与记忆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ESRD患者(ESRD组)和28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行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华山版(AVLT-H)评估记忆功能,随后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并行基于丘脑的全脑FC分析比较两组间丘脑的FC差异,最后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组相比,ESRD组患者IR-S(P=0.002)、SR-S(P<0.001)、LR-S(P=0.005)得分显著降低;同时,ESRD组右侧丘脑与左侧额上回眶部、左侧顶上小叶、右侧枕上回、右侧楔前叶及右侧额中回的FC降低(P<0.05,TFCE校正),ESRD组左侧丘脑与左侧直回、左侧顶上小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FC降低(P<0.05,TFCE校正),ESRD组左侧丘脑与左侧直回的FC值与IR-S(r=-0.499)、SR-S(r=-0.458)及LR-S(r=-0.4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动态局部一致性(dReHo)异常。方法 纳入26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ESRD组)和26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并采集rs-fMRI数据;所有受试者均在采集磁共振数据前完成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华山版(AVLT-H)、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评估认知功能;应用时域动态分析(TDA)工具包计算ESRD组和对照组dReHo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异常的dReHo脑区和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HC组,ESRD组双侧缘上回、左侧岛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壳核dReHo值降低(P<0.05,置换检验校正),ESRD组左侧缘上回(r=-0.534,P=0.005)与左侧岛叶(r=-0.422,P=0.032)的dReHo值与LR-S评分呈负相关,ESRD组左侧缘上回的dReHo值与SR-S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16)。结论 ESRD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脑区dReHo异常,并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表...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终末期阶段最严重的转归,患者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维持生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ESRD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这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ESRD患者为研究载体,基于磁共振神经影像技术阐述了ESRD、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指出基于影像学标记预测认知转归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TRF)在糖尿病肾病(DN)和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G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14例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08例CGD患者和30例正常人24h尿TRF排泄量(UT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N早期TRF较白蛋白(ALB)更早出现异常;CGD患者 UTf与尿总蛋白量(UTP)成正相关,且较后者更敏感。结论  UTf在DN早期明显增加,较白蛋白排泄率(UAER)能更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UTf与UTP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应能更灵敏、更精确地反映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CRF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lerostin水平,采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明确血管钙化(包括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结果钙化组患者与非钙化组患者相比,血清sclerostin水平显著升高[(121.23±53.13)vs.(81.84±30.20)p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OR=1.038,P<0.01)与透析患者VC发生相关。当sclerostin水平为91.27pmol/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0.71,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因此,预测VC的最佳截断值为91.27pmol/L;联合年龄、糖尿病、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时预测VC的灵敏度为0.91,特异度为0.74。结论血清sclerostin水平在透析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透析患者VC发生相关,对VC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拟行透析治疗的ESRD青中年患者3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3例,采用不同负荷n-back工作记忆任务评估所有被试者工作记忆功能,收集一般资料及患者动脉血压、尿毒症毒素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工作记忆改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ESRD患者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被试(P<0.01),患者组1-back任务的正确率低于正常被试(P<0.01),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大,患者组和正常组反应时均呈上升趋势,正确率呈下降趋势。n-back工作记忆负荷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甲状旁腺素水平与不同负荷工作记忆负荷正确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ESRD患者存在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功能受损,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可能是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性贫血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8)和实验组(n=72),采用腺嘌呤注射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单纯贫血组(SA组)、铁剂+促红素组(IR+EPO组)、促红素组(EPO组)、铁剂组(IR组)。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ELISA法检测铁调素(Hepcid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骨形态蛋白-6(BMP-6)、丝/苏氨酸激酶受体-1(SMAD-1)和SMAD-4的表达。结果 1一般指标的比较:与SA组相比较,IR+EPO组和EPO组BUN、Scr显著降低(P<0.01);IR+EPO组和EPO组Hb、Hct显著升高(P<0.01)。2ELISA法检测示IR+EPO组和EPO组铁调素显著降低(P<0.01)。3病理学观察提示EPO可以减轻大鼠肾脏病理及功能改变。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大鼠肾小球细胞胞质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均表达SMAD-4、SMAD-1、BMP-6。5Western blot进一步提示,与SA组相比,IR+EPO组和EPO组SMAD-4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IR+EPO组和EPO组SMAD-1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IR+EPO组和EPO组BMP-6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结论 EPO通过BMP/SMAD传导通路,抑制铁调素的表达及分泌,纠正贫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合并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群体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33位研究对象持续接受半量索磷布韦(200 mg)联合全量达卡他韦(90 mg)治疗24周,于治疗第0、4、8、12、16、20、24、28、32和36周分别检测血清HCV RNA、ALT、TBil水平,并评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12周达到了持续病毒学反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 SVRs),并且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半量索磷布韦(200 mg)联合全量达卡他韦(90 mg)的治疗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行血液透析合并急性丙型肝炎的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流损伤后大鼠血清淀粉酶(AMS)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 利用110V交流电电击大鼠,建立大鼠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损伤模型.于电击后即刻、15、30min、1、2、3、4、5、6、7、8h,分别采集电击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动脉血进行AMS全自动生化分析.结果 电击组大鼠血AMS在电击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HBV标志物阳性组HBAg检出率较高 (71 .43 % ) ,肾小球内增生病变较重 ,但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和病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可能直接感染肾组织细胞导致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寻找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收集了50例肝癌患者血清,在去除血清中6种高丰度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将凝胶扫描图像与正常人血清比较分析,然后经质谱鉴定2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共鉴定了11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7种蛋白质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其余4种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有7个点被同时鉴定为α1-抗胰蛋白酶,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提示α1-抗胰蛋白酶在肝癌中降解加快。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一步证实多数肝癌血清中的α1-抗胰蛋白酶小片段增多。结论血清是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非常重要的临床标本,本实验中鉴定的蛋白质虽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但对分析肝癌血清蛋白谱的改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血糖及胰岛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青少年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程度、糖、胰岛素及脂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94名学生进行了OGTT(75 g葡萄糖)及胰岛素释放实验,测定瘦素、血脂、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女性血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且按体重分组后,无论在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女性血清瘦素水平仍明显高于男性。肥胖组血中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FIns、PIns2h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而与FPG、PG2h无相关性。在正常体重组,血清瘦素水平尚与TG呈正相关。在男性血清瘦素水平还与TC、TG、LDL呈正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血压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餐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相关关系,说明瘦素在肥胖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发生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清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其蛋白多肽(m/z)的疾病标志物。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MB-WCX)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6例病理确诊的COPD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ClinPro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共获得115个蛋白多肽峰图,其中24个蛋白多肽峰图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10个蛋白多肽在COPD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14个蛋白多肽在COPD患者中表达上调。两组数据中最大差异的两个蛋白多肽峰分别是m/z:1 012.92和m/z:4 152.85。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COPD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图谱,并且能够筛选出潜在的疾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改变,探讨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干预手段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D-GalN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肝功能、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外周血与肝脏中性粒细胞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为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治疗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衰组及治疗组(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生化及血液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LT、AST、TBIL、B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比率;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肝细胞凋亡水平;RT-PCR检测肝脏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结果 D-GalN诱导SD大鼠急性肝衰竭后6h血清ALT、AST、TBIL及BA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6h达到峰值(P<0.001),24h仍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比率在造模后12h显著增多(P<0.001),并至少持续至24h(P<0.001)。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在造模后24h较肝衰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血清ALT、AST、TBIL及BA较肝衰组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减少,肝脏TNF-α、IL-1β表达水平也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可出现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聚集,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可有效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IV型胶原(IVC)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以放免分析法检测正常对照者(NC)及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VC浓度,并与Ⅲ型前胶原(PCⅢ)比较。结果 各慢性肝病组血清IVC、PCⅢ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血清IVC浓度在重度慢性肝炎(CH)组显著高于轻、中度CH组(P均<0..01),活动性肝硬变(LC)组显著高于静止性LC组(P<0..05)。血清IVC与PCⅢ在CH组及LC组中均呈显著性正相关(CH组r=0.7023,LC组r=0.5878,P均<0..001)。结论 血清IVC浓度可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取和检测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croRNA(miRNA)分子。方法使用TRI REAGENT?BD试剂盒提取血浆和血清中的总RNA分子后,运用非变性凝胶电泳方法进行检测。随后采用miRNA反转录试剂盒反转录miRNA的cDNA分子,并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miRNA分子。结果成功提取和检测到了血浆和血清中的总RNA,同时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出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RNA分子。结论成功提取和检测到血浆和血清中的循环miRNA,并可用于实时定量PCR实验,为进一步的miRNA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08例甲减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其中桥本甲状腺炎31例、萎缩性甲状腺炎28例、Graves甲亢经131Ⅰ治疗24例、Graves甲亢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5例,并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结果甲减患者血清中各种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显著升高,以CK为著(P<0.05),且CK、CK-MB水平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病因所致的甲减组之间各种酶水平的比较未显示明显不同。结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可致心肌酶活性改变,且CK、CK-MB升高的幅度与甲减的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甲减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