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活血效灵丹对家兔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脑血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对脑水肿和脑血肿的作用。方法 以胶原酶Ⅶ诱导家兔脑出血模型 ,利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 ,研究不同时间给药 (6h、2 4h)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及脑血肿的治疗效果。结果造模后血肿侧脑组织含水量在第 4天、7天均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0 .0 0 1) ,且血肿侧高于非血肿侧 (P <0 .0 1~0 .0 0 1) ;经过活血效灵丹治疗后 ,6h和 2 4h治疗组血肿侧脑组织含水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其中 6h治疗组含水量减少略优于 2 4h治疗组 (P <0 0 5 )。治疗组在第 4天、7天 ,脑血肿的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 (P <0 .0 1~ 0 .0 5 ) ,但 6h和 2 4h治疗组血肿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出血后早期应用活血效灵丹对脑水肿和脑血肿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活血效灵丹对脑出血兔血脑屏障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对血脑屏障 (BBB)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胶原酶诱导家兔脑出血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 (6h、2 4h)活血效灵丹灌胃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斯兰 (EB)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①模型组脑组织EB含量在第 4、7天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1 ) ,且血肿侧明显高于对侧 (P <0 .0 0 1 ) ;6h、2 4h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EB含量在造模后第 4、7天均较模型组降低 (P <0 .0 1~ 0 .0 5 ) ,但 6h治疗组和 2 4h治疗组相比 ,EB含量下降的程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②模型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和毛细血管均可见明显损害 ,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6h治疗组的效果优于 2 4h治疗组。结论 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具有保护BBB和脑组织超微结构的作用 ;超早期 (6h)用药对BBB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优势 ,但有利于减轻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 2 DM )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 (DR)和肾病 (DN)时与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68例 2 DM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CGRP水平 ,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2 DM患者血浆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合并DR与合并DN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 ,而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血浆ET与CGRP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变化可能同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运脾中药对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中枢和外周β 内啡肽的调节作用。 方法 用临床有效运脾中药儿宝颗粒灌胃 3周 ,然后用放免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胃窦部及外周血中β 内啡肽的含量。 结果 模型动物外周 β 内啡肽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中枢含量无显著变化 ;大小剂量治疗组血浆β 内啡肽含量恢复正常 ,大剂量组下丘脑、垂体和胃窦部β 内啡肽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运脾中药能促进厌食大鼠中枢和外周 β 内啡肽的合成分泌 ,这一效应可能是运脾中药增加模型大鼠摄食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M1 对脑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加用GM1 治疗组 ,以RIA法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结果 脑卒中患者两组血清NSE均于病后 48h~ 9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 ,且均在病程 3~ 4d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常规治疗组血清NSE在病后 1 0~ 1 4d恢复正常 ,而加用GM1 治疗组血清NSE则在 3~ 1 4d较常规治疗组相应病期低 (P <0 0 5 ,P <0 0 0 1 ) ,且提前降至正常。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NSE有助于观察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变化 ;GM1 可能通过减轻神经元的继发损伤 ,降低血清NSE ,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颅底肿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时的动态变化水平,探讨其在CV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合并CVS,将34例颅底肿瘤术后患者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血浆ET-1及CGRP的含量,同时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判定患者CVS情况。同期选择1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颅底肿瘤术后1 d内血浆ET-1开始升高,5-7 d达高峰,随后又逐步降低,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血浆CGRP术后3 d开始降低,7 d降到最低,随后又逐步升高,14 d时接近正常水平。②术后3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CGRP水平均低于正常组。③术后痉挛组血浆ET-1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P<0.01),症状性痉挛组高于无症状痉挛组(P<0.01)。而CGRP含量痉挛组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P<0.05),症状性痉挛组低于无症状痉挛组(P<0.05)。④术后5-7 d时CVS患者达最高峰,14 d又明显减少。⑤CVS与血浆ET-1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521,P=0.002),与CGRP呈明显负相关(r=-0.491,P=0.02)。结论颅底肿瘤术后血浆ET-1升高及CGRP降低可能是引起CVS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术后CVS的一种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慢性铝中毒造成老年痴呆小鼠模型。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探讨其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保护神经元的抗痴呆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 60只 ,随机分为 6组 ,除空白组外 ,连续造模 50d后 ,每组随机取 3只 ,用HE染色法 ,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量及形态 ,其余动物迅速断头取脑 ,冰台分离海马及皮层 ,检测各自的胆碱脂酶活性。结果 模型组AchE活性明显增高 (P <0 0 1 ) ,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除小剂量组外AchE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空白组 (P <0 0 1 ) ,可见神经元脱失 ,并有胶质细胞增生。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只有中药大、中剂量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脑尔康能明显降低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皮层及海马AchE活性 ,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 1 (ET 1 )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 (伤后第 1d ,第 5d和第 1 4d)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 1浓度 ,伤后第 5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结果 血浆与脑脊液ET 1水平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脑脊液ET 1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无痉挛者 ,脑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ET 1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与脑脊液中ET 1水平升高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患者IL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 (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用HE染色、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观察不同程度亚低温干预HIBD新生大鼠后不同脑区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 HIBD常温组HIBD后 2 4h为凋亡高峰 ,31℃亚低温组HIBD后 2 4h凋亡细胞数目减少 ,比 34℃组作用显著 ,31℃组凋亡高峰延迟出现 ,34℃组无明显的凋亡高峰。结论 HIBD后亚低温干预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保护脑组织 ,温度越低 ,保护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外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布及程度 ,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率均以对照组最高 ,亚低温治疗组次之 ,而Bcl 2蛋白的表达以假手术组最高 ,亚低温治疗组次之 ,对照组最低。结论 亚低温(33± 0 .5 )℃对脑外伤后细胞凋亡虽具有减弱作用 ,但尚未能达到完全抑制的程度。亚低温对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亚低温减弱脑外伤后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THERAPEUTICEFFECTOFCYPROHEPTADINEONTRAUMATICBRAINEDEMAINRATSLaJian;,YangQingyu;,WangMeina;,LiangJian;,KangAiqun;(Departmentof...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对照试验,对实验性犬脑损伤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IHD)治疗后,分析研究损伤灶周的病理学改变,以判别IHD疗法对急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实验选用32只犬,以钟摆式打击器制成脑挫裂伤模型,随机分4组:对照组,常规组,常规+低右组及IHD组。实验结束对损伤犬脑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半定量计分。结果显示,IHD组损伤灶周围脑水肿及急性损伤反应明显轻于其他组。研究表明IHD法治疗急性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且不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及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和脑水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先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黄芩苷治疗组,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3、6、24hTNFα和IL1β的表达,用称重法测定缺血再灌注3、6h脑组织含水量,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24h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及黄芩苷对其影响。结果TNFα和IL1β在缺血再灌注3、6、24h明显表达,黄芩苷治疗组的表达较之明显降低(P<0.01);缺血再灌注3、6h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黄芩苷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之明显降低(P<0.05,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神经细胞肿胀、损伤以及细胞迟发性死亡程度显著减轻。结论黄芩苷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1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脑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哇巴因对大鼠心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哇巴因对大鼠心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哇巴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测量收缩压,分别于实验24、、6周放免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内皮素A、B两种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4周后收缩压开始上升,6周后哇巴因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2周后,血浆及心脏组织内皮素水平升高,4周时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表达增强,而B型受体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哇巴因可以引起血浆及心脏组织中内皮素质量浓度增加,左心室内皮素A型受体表达增强,这种效应可能是其升高血压及损害靶器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检测大鼠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血浆血小板计数 (BPC)、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T)及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的含量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 6h内血小板趋向为高聚集状态 ,6h后反之 ;而亚低温治疗组 6h内血小板聚集功能较低 ,6h后则增强。结论 亚低温对脑损伤早期血小板高聚集状态的改善 ,可能与抑制TXA2 和增加PGI2 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胰腺炎并脑损伤模型,以进一步探讨胰腺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胰蛋白酶制模组(trypsin),每组8只大鼠.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12h采集脑组织和胰腺组织标本.比较各组大鼠的死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死亡率较trypsin组明显升高,SO组无大鼠死亡;SAP组Zo-1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trypsin组Zo-1水平与SAP组呈现一致性变化(P>0.05).SAP组和trypsin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肿胀、毛细血管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细胞凋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论 胰蛋白酶可能为SAP脑损伤的元凶;用胰蛋白酶制备SAP模型大鼠死亡率低,为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机制和进行相关治疗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Full-term infants presenting with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 may die or survivewith long--term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im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ll death secondary to HIBDnegans during the hypoxic-ischemic (HI) insultand continues after reperfusion and reoxygena-tion[11. 1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profound hy-pothermia (temperature < 30C ) markedly reducesthe brain damage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arrest,and for that reason is frequently used during theoperative repair of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