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车辆的逐渐增多,停车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聚焦的问题。为了科学管理和规范停放车辆,智能化立体车库的建设刻不容缓。本文论述了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电控系统整体结构,分析了存取车的工作流程,介绍了总体设计方案。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协调控制系统工作。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模式,实现整个立体车库的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某地下车库混凝土地面起砂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最终采取混凝土密封固化剂防治的措施,一方面整体提高了地下车库混凝土地面的观感和质量,另一方面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了地下车库混凝土地面起砂,并简单叙述了施工中的工序要点。  相似文献   

3.
王成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194-197
上海某小区大型地下车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及时回填上覆土而引起整个车库上浮,造成原车库抗拔桩破坏。通过采用注浆微型钢管桩这一地基处理新方法,成功处理了车库抗浮问题,以期对相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洗车库布置工艺是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图设计的重难点,并极大影响着有轨电车洗车效率和运营管理的便利性。根据近年来有轨电车车辆基地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有轨电车洗车库的多种布置形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基于广州市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岭福车辆段的洗车库设计方案,对用地条件极其受限情况下的洗车库布置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缩短洗车设备布置长度以及将洗车库布置于出入段线,以实现夜间收车时的洗车作业,提高洗车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为类似情形下的有轨电车洗车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铁机关地下车库总面积约6800m^2,为地下一层、局部两层的机动车停车库,整个车库分为A、B、C三个区域(见图1),A区地下车库为地下两层结构,其上部结构为七层的框一剪混凝土办公楼;B区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属纯地下车库,其上为广场及绿化小区,无建筑物;C区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其上部结构为三层、局部四层的框架混凝土陈列馆。各区地下车库底板厚度、标高均相同,但顶板标高不一致,且上部结构  相似文献   

6.
空中平台拆除旧桥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空中栈桥,立体拆除钢筋混凝土桥梁,对立体平台、龙门吊的设计施工等方法及过程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4目,经过5年的建设,耗资2.95亿新元的新加坡地铁环线金泉地铁车库正式启用,车库总面积约110000m^2,相等于17个足球场大,约4层楼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铁车库。  相似文献   

8.
某工程C、D、E、F四栋商住楼毗邻地下车库 ,由于地下车库自重较轻 ,造成商住楼一侧围压达不到原覆土重量 ,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降低 ,需对其地基承载力及基础沉降进行计算分析 ,以确定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动车段(所)库内可移动接触网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利 《科技交流》2005,35(3):40-45
客运专线动车段(所)修车库或临修库内起吊作业要求接触网移开线路上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可移动接触网领域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了可移动接触体、移动方式及驱动方式的比选,提出满足库内起吊作业和安装空间要求的可移动刚性接触网方案,并研究了刚柔过渡段及监控单元、联锁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陆刚 《铁道建筑技术》2010,(Z1):228-230
结合迁建西安东货车车辆段工程设计,阐述了大规模车库组合设计思路及设计要素,确定了车库组合的形式以及各主要生产车间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3层×10的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车位分配策略和就近车位分配策略,对车辆入库和出库,没有空余车位离去时,车位利用率,堆垛机的运行距离等情况建立仿真模型,并采用Matlab编制仿真程序,并得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福建省境内货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货车检修任务量增加迅速。樟林编组站位于福州枢纽,具备良好的扣车条件,在此新建1处货车车辆段将解决整个福建省货车的定期检修工作,而且能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节约运输成本以及货车周转时间。福州东车辆段出入段线下穿既有温福铁路,有利于行车组织、运营安全。总图因地制宜全创新提出存车线(预检预修)与修车库贯通布置方案。充分梳理预检预修与架落车工艺,提出独立设置预检预修设施。论述抛丸除锈设备独立设置、转向架单臂悬挂检修流水线等修车库与联合车库创新设计,福州东(樟林)车辆段设计实现了创新理念和工程实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技站车底作业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铁路客技站核心工作之一的车底作业安排包括车底出入库安排、车底停留线运用和调机运用3方面的内容,是CTC(调度集中系统)条件下客技站分散自律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以车底、调机运用、车底停留线为研究对象,利用排序理论,以总晚点数最小为第一目标和调机均衡运用为第二目标建立具有柔性流水作业性质的车底取送模型,以客技站股道均衡运用为目标函数构造车底停留线运用模型。运用排序思想和两阶段法,并结合松弛算法提出了车底作业计划表的原始算法以及基于4种解改进优化策略的调整优化算法。实例表明,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够快速、合理地确定车底的出入库作业安排、车底停留线运用方案以及相应的调机运用方案,并能充分运用车站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八通线土桥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线路布置、检查坑形式、车顶作业平台设置等方面,阐述北京地铁八通线土桥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的特点,在满足列车停放和检查功能的情况下,库内设施、设备的配置尽量精简,应压缩规模、节省投资,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技术先进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马恒  范伟  刘彪  刘勇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84--189
针对沈阳有轨电车项目结构设计进行全面总结,详细介绍大跨库房的结构选型、计算及有关特殊问题的处理;对超长车库进行计算分析,采取预应力及其他施工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介绍正线车站的设计情况,总结施工配合中存在问题,以期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首先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列车对车辆段设计带来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不同段型的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设计特点与注意事项;然后研究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转换轨、洗车库的主要设计参数变化,并给出设计建议;最后分析全自动运行列车对车辆段设计带来的其他影响。此研究结论和建议可为车辆段总平面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兰州客车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既有兰州客车段修工艺落后严重,无法适应客车检修量日益增长需求,针对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从满足铁路客运安全、快捷及现代化检修工艺的需求方面出发,指出兰州车辆段迁建工程的必要性。在分析兰州局管内客车检修任务量、设计规模的基础上,对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既有房屋利用、组合车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创新采用跨涵组合厂房设计、组合车库检修工艺设计,结合段址特点确定车辆段迁建工程的最终方案,为后续同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管幕法不适应于大断面多层地下空间开发的问题,结合管幕和顺作临时支护法优势,研发一种幕架式暗挖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为了模拟和分析幕架式暗挖施工过程的可靠性,提出与其相适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城市大型地下停车库综合地下空间开发为案例,进行幕架式暗挖施工参数的设计,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以及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估。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所设计的幕架式暗挖施工参数安全可靠,并给出施工和监测建议。所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软土地区中心城区既有建筑设施下方大断面多层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既有地下空间的水平网络化连通。  相似文献   

19.
掺沸石粉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地区原材料进行了C60流动性高强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取得了掺沸石粉配制C60流动性高强混凝土的试验数据,并对沸石粉掺料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晋北地区大量的黄土室内湿陷性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黄土湿陷系数与天然孔隙比、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压缩模量、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6种常规物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黄土湿陷系数与天然孔隙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压缩模量、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探讨不同湿陷强度黄土的天然孔隙比、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及液性指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该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孔隙比大于0.6,天然密度小于1.9 g/cm~3,天然含水量小于22%,液性指数小于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