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喷丸,滚压,氮化,中频感应淬火等强化工艺在曲轴表面强化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曲轴表面强化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16V240ZJB柴油机锻钢曲轴,个别产生早期裂断的现象,从断口宏观状况,扫描电镜,金相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裂断的主要原因在于轴柄销内圆弧加工质量和曲轴调质质量的控制。本文根据现行生产手段和国外大功率柴油钢曲轴强化的技术发展,阐述了通过改变淬火介质以改进调质质量和通过喷丸强化,改进结构形式以及中频感应硬化等手段来轴颈过渡圆弧(简称圆根)进行强化的试验和取得的效果。试验证明,通过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后零件弯曲跳动变形、磨削留量与硬化层深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进行控制,可避免轴类渗碳零件实际硬化层深度不均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中频淬火局部增强轮缘表面度的方法和提高机车车轮使用寿命研究情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轮缘表面金相组织细化,硬度提高,韧性更性,没有裂纹,提高了轮缘的耐性;装车试验表明,经中频淬火的机车车化寿命可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DF4C机车从动齿轮在中频感应淬火时,在感应器进出齿沟处的齿面出现无硬化层的软区,致使齿轮齿面出现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渗碳零件的技术要求中,对渗碳淬火后的硬化层深度一般只有α1~α2的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和淬火后表面硬度的最终技术要求.然而许多产品在渗碳淬火后还需进行磨削精加工,因此零件在进入渗碳工序之前都留有一定的磨削加工预留量δ(单边留量).这就要求零件在进行渗碳淬火时其硬化层深度必须大于技术要求中的硬化层深度,才能保证零件磨削加工后的硬化层深度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文章中对240曲轴的轴颈与圆根同时进行中频淬火的工艺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需要改进的方向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MoCu球铁曲轴轴颈激光淬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风4型内燃机车柴油机曲轴颈的表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获得较好的表面硬度、深度和微小的变形量,对曲轴激光淬火后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成因等作了探讨;介绍了激光和滚压复合强化处理的曲轴装车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型钢曲轴原加工工艺流程的分析,再次提出了控制中频淬火变形,减少磨削余量和磨削次数,减少主轴颈和连杆颈过渡内圆弧加工次数,取消时效工序的工艺方案,试验结果证明,新工艺合理可行,磨削加工情况良好,没有出现磨削裂纹,交验合格,达到了提高曲轴生产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渗碳淬火齿轮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应用广泛。由于碳及其他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稳定作用,在淬火时齿轮的有效硬化层会不可避免产生残余奥氏体组织。文中对生产现场中齿轮表面硬化层残余奥氏体的危害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消除残余奥氏体组织引起的危害,并保证残余奥氏体含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60kW高频设备,对ZD6型铁路道岔电动转辙机的锁闭齿轮进行深层表面加热淬火的工艺方法。齿轮材质为45钢,表面硬度达HRC55以上,淬火硬化层浓度达3~5mm。  相似文献   

12.
高频淬火是利用高频电流快速加热工件表面并实施迅速淬火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将快速加热与淬火冷却相结合,只对距工件表面一定深度的部位进行强化,工件中央部位基本上保持处理前的组织和性能,从而获得高强度、良好耐磨损性及高韧性的综合性能。研究人员已在铁道车辆车轴、汽车齿轮及曲轴等零部件上成功应用这一工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技术效益。研究表明,高频淬火是一项值得借鉴并推广的高效、环保的热处理工艺。介绍了新型高频淬火工艺的原理,提高工件疲劳强度的机理和具体方法,以及对曲轴和转向小齿轮等部件进行表面强化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DF8B型机车齿轮在淬火过程中出现齿根软带问题,通过调整改造中频淬火机床的PLC控制程序,解决了这一惯性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银凤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371-373
柴油机弹性联轴器花键轴啮蚀严重,用中频感应淬火工艺代替原渗氮工艺,改进淬火设备,设计新的淬火感应器,进行多种淬火工艺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并应用.解决了花键轴中频感应淬火的关键技术,使花键轴中频感应淬火工艺代替原渗氮工艺顺利实现,目前已装车运用.  相似文献   

15.
国产钢轨的性能研究与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国产钢轨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轨端淬火层形貌和硬度等性能和质量指标的现状及其新的特点,结果表明,国产钢轨的内在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外观质量有待改进,轨端淬火质量还不稳定,另外,连铸坯钢轨的低倍组织形貌与模铸坯钢轨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钢轨生产和使用中应予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波技术,设计了机车曲轴油堵孔及卡簧槽表面波探头,合理地解决了由于位置困难,曲轴油堵孔及卡簧槽疲劳裂纹探伤难的问题,为铁路机车曲轴检修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狭槽类工件横向表面缺陷的探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2008,(4):73
随着长钢轨的广泛应用,日本峰制作所开发了焊接辙叉,但是由于低碳钢的耐磨耗性差,从1985年开始生产中碳钢的压力焊辙叉。这种辙又的特点是:淬火后强度高且容易焊接,在速度120km/h以上也可以使用;构成辙叉的尖轨后端用二氧化碳弧焊接,前端与后端通过专用压力焊连接为整体,焊接点设置在车轮不压的位置;焊接的检查经过浸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淬火设备可以进行表面硬化;尖轨与翼轨通过有热硬化性能的树脂材料割开,坚固地组装起来;辙叉踏面加工成与车轮踏面相吻合;工艺流程中进行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钢制零部件的表面硬化处理过程中,预测及控制工件渗碳淬火后产生的变形、应力、硬度的偏差被列为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以减少渗碳淬火、氮化处理工件的变形为目的的热处理工艺支持工具,即热处理仿真技术的应用实例;评价了用实测及仿真来预测与控制上述热处理偏差的具体方法;同时描述了快速发展的热处理仿真技术在高精度、高速化处理及具体应用效果方面的现状、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球墨铸铁的激光相变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QT60-2激光表面强化的试验,分析的激光硬化层组织、激光硬化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及以及将该技术用活塞环槽侧面进行强化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风冷却工艺提高淬火钢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轨喷风淬火工艺采用单一的冷却介质压缩空气,使淬火冷却均匀性得到提高,而且不受钢轨表面状态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便于生产管理。由于在冷却装置中加入侧面喷风冷却,淬火硬度分布更合理,有利于提高淬火钢轨抗侧磨能力。线路铺设使用也表明,喷风淬火钢轨比喷雾淬火钢轨具有更好的抗剥离性。根据目前国内淬火线生产状况,提出调整钢轨的成分和采用喷风冷却工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