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台湾“行政院”5月25日批准了中国大陆投资者赴台投资的管理规则。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获批的管理规定,如果大陆投资者对第三地区投资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或投资额超过30%,则该第三地区投资公司将被视为大陆投资者。投资审议委员会还表示,如果大陆投资者对该投资公司拥有控制权,则该投资公司也将被视为大陆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台湾“教育部”对岛内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大修改,将中国大陆和台湾史割裂(例如将‘我国’,‘本国’等词全部改为‘中国’),划清大陆与台湾的界线,又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国父’尊称对掉,再者更加入了统独议题。这是教材的进一步‘去中国化’,也是加快推进‘法理台独’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2):44-45
台湾着名企业家、被誉为“台湾观光业教父”的严长寿对记者说,自扩大两岸直航以来,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对台湾旅游业是一利多,而未来大陆将会是台湾很大的市场所在.他认为应该谨慎地针对客源平衡发展,要确保旅游品质,不要只靠短打得分,应该利用文化旅游吸客,才可奠定台湾观光业永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部”正积极推行“新郑和计划”,强力拓展大陆市场,加强台湾食品拓销大陆、争取大陆内需市场商机。刚于5月9日闭幕,在香港举办的全亚洲最大型食品及餐饮展览中,台湾食品商就以巨大的阵容组团参展,香港台北贸易中心董事总经理刘锡威表示,台北贸易中心正全力协助台商自外销战场中,转战大陆内销市场。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1):24-25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吸引台商大量转移大陆,台湾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台湾当局却采取“融美联日防中”的对外经济战略,使经济发展走向下坡路。台湾与美日建立了具官方背景的经济合作关系,而海峡两岸尚未建立起官方的合作机制,仅是民间层次的往来,不利於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在美日和中国大陆三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台湾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16):42-43
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在出席“2010东莞台湾名品展览会”开幕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说,大陆为因应全球金融海啸而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是正确的,扩大内需可以提升大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透过进口先进机器而提升产业水平及降低外贸顺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台湾的旅游商品,台湾观光协会日前组团在澳门举办“悠游夏趣游台湾”活动。台湾观光协会香港办事处主任王春宝致辞时表示,澳门3月赴台签证与去年同比上升1倍,  相似文献   

9.
江素惠 《经济导报》2010,(33):39-39
台湾“立法院”8月18日晚上表决通过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台湾与中国大陆于6月29日在重庆签定了ECFA后,两岸经济整合正迈步向前。马英九上任以来不断开放的两岸关系,从三通直航,观光客赴台、到两岸经济合作的协议,可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两岸关系未来在经贸发展荣景可期。  相似文献   

10.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8):27-28
两岸政治的冰层下,经贸往来的汩汩涓流已汇集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从1991年到现在,两岸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至今为止.大陆有差不多三百万台商.成立了一百多家台商协会.为台湾每年创造500亿美元的顺差。用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会长潘汉唐的话说:“没有这个交流,台湾现在更是苦不堪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据中新社5月26日消息:海基会举行“两岸复谈周年民调发布会”.会上副董事长高孔廉表示.截止目前约有30万人次大陆游客来台湾观光,以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95美元计算,已为台湾带来6亿美元,200亿新台币的商机。如果以後每天能够保持2000-3000人的数量,全年总数量将达到80-90万人次。大陆商务人士来台人数增加八成.经贸专业人士来台增加4倍多。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5):24-25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也使台湾股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敏感,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的波动,这些方面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因素更是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险峰 《经济导报》2007,(31):24-26
台“经济部贸易委员会”最近对进口大陆鞋靴损害台湾产业诉愿.作出最后调查确认产业损害成立,台“财政部”于7月10日决定对大陆进口鞋靴课徵反倾销税,为期五年,这是继去年对大陆进口毛巾课徵反倾销税后的第二起反倾销成立案件,显示了海峡两岸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4.
夏新 《经济导报》2007,(16):32-34
“台交会”十年来两易其名,先是增加了“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其后又增加了“进口”,两次改名反映出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之势,这十年间,两岸贸易额也从200多亿美元,增加到超千亿美元。“台交会”增加商品进口功能,将为台湾优秀商品进军大陆提供更便利的通道,也显示出祖国大陆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积极态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香港台北贸易中心董事总经理刘锡威于4月30日,在“台湾渔畜产品展售会”上表示,台湾食品渐受香港消费者喜爱,这是因为台湾产品品质与研发技术不断的提升,以及重视产品的形象与包装。他更强调,不单深受香港消费者欢迎,更对临近的大陆食品消费市场造成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20):29-30
台湾食品业界近年来在台的营商空间正不断收窄,它们的品质提升及品牌包装反而不断升级,所以个个磨拳擦掌、蓄势待发的积极扩展香港及大陆市场。记者最近参加了“2007年香港国际食品展”,与多位台商谈过他们西进所面对的困难与契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政坛素以“百变无常”和“文武场”见称。近日以“台独教父”著称的李登辉再显“变脸”功,一句“我想去大陆将五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走一遍”,令朝野震动,吓坏民进党,接着李氏更加严词否认自己曾主张台独,令社会大众要跟着玩“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19.
应坚 《经济导报》2009,(26):40-41
有人担心“大三通”后.港台经贸关系可能会随着香港中介功能的弱化而转淡,由此引发丁关於未来香港会在两岸三地互动中“边缘化”的争议。然而,人们注意到,“大三通”后,台湾对香港的关注度却在与曰俱增,香港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台湾背景的商业机构,而在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也不想“放弃”香港,反而表示未来会更多地利用香港。  相似文献   

20.
当现代交通工具使我们“坐地日行八千里”“行者无疆”才真正成为可能。我们做记者不仅多次走过中国万里行、做过环球采风报道,还将坚实的脚印踩上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但有机会在宝岛台湾奔波一个月之久的却不多。2003年1月中旬,我作为赴台驻点记者几乎走遍了台湾岛,由于每天出行都要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因而也对台湾的交通百态有了比较真切的了解。 抵达台湾的第一天起,台湾司机的快行飚车和比北京、上海还要严重的“塞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