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高速列车模型开展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对采用不同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高速列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减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偏角为0°状态(列车直行和无侧风状态)下,在车顶采用优化空调导流罩3减阻效果最好,全车减阻效果可达4.59%;车身侧面裙板包住转向架外露的部分越多越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全封闭外风挡与半封闭外风挡的减阻效果相当;在车底部转向架周围空腔安装底部导流板2的减阻效果最好,全车减阻效果可达3.7%。通过对高速列车减小空气阻力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为高速列车减小空气阻力和外形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空气阻力测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高速列车阻力中分离出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基于空气阻力与列车质量基本无关、其他阻力与列车质量成正比的假设,以及列车满载和空载状态下的惰行工况阻力测量数据,建立列车空气阻力、其他阻力、质量和速度的关联方程组,并对空气阻力项施加过零点且单调递增的约束,从而得到高速列车的空气阻力及其他阻力的计算公式;然后采用速度—加速度拟合和基于时间—速度曲线的列车阻力优化2种方法对CRH3型高速动车组的空气阻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气阻力与列车质量基本无关、其他阻力与列车质量成正比的工程假设,可实现高速列车空气阻力与其他阻力的解耦及耦合分析;CRH3型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算式中均包含了与列车速度有关的二次项和一次项,但在空气阻力算式中与列车速度有关的一次项数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高速列车而言,采用列车总阻力的形式较采用列车单位基本阻力的形式更能准确地表达列车阻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车端连接处的风挡是影响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关键部件。基于雷诺时均法的k-ε方程,建立3节编组的CRH380B型高速列车的稳态流场计算模型,通过风洞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研究不同形式的风挡结构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他形式的风挡相比,采用闭合式半风挡的列车在梳理流场迹线和气流方向等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在中间车厢连接处采用闭合式半风挡;全封闭外风挡能够有效地控制流场速度分布和减小端面正负压力,建议在车头与后端车厢连接处以及车尾与前端车厢连接处采用全封闭外风挡。  相似文献   

4.
风环境下的列车空气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大风环境下列车(由头车、中间车和尾车组成)空气阻力特性,得到风速、风向、列车速度与列车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顺风使列车空气阻力骤降,相当于大风对列车产生非常大的助推力;逆风使列车空气阻力增加,相当于大风对列车产生附加空气阻力.列车空气阻力随小角度风向角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此时,头车空气阻力系数与风向角或风车速比均呈二次方关系增加,而中间车和尾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与风向角或风车速比均呈三次方关系增加;当风向角达到一定值时,列车运行速度、风速、风向耦合作用使列车空气阻力达到最大值,此后,列车空气阻力不仅不再随风向角的增加而增大,还有可能随其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200km/h电动旅客列车组控制车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200km/h电动旅客列车组控制车进行的小模型风洞试验所得结果,分析了在头部长度相同时头部外形变化,风挡、车体底罩对列车运行空气阻力的影响及头部形状、线间距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州某市域快速列车为例,对列车以160 km/h运行在明线和隧道两种场景下的空气阻力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各节车辆及部件的阻力、阻力系数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列车在明线和隧道运行时,头尾车受到的空气阻力最大;在列车各部件中,车体所受空气阻力最大,转向架次之,受电弓最小;隧道运行时列车所受空气阻力达到明线运行时的2倍以上,其中头尾车的空气阻力增幅最大,同时车体、转向架和受电弓的空气阻力也有较大增幅。  相似文献   

7.
沉管隧道高速列车空气阻力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鸿  吴剑 《铁道建筑》2007,(5):41-45
为了分析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越江沉管隧道中高速列车通过时遇到的空气阻力问题,采用水流模型模拟气流原型,根据模型试验获得的列车空气阻力及相关数据,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理论和试验成果,形成隧道中高速列车的空气阻力计算方法,并最终提出沉管隧道列车空气阻力参数。  相似文献   

8.
开展高速动车组内风挡动力学特性研究是改善车端连接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首先,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端内风挡系统,并采用模态试验的方法获得内风挡固有振动特性。其次,基于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进行实车线路试验,对内风挡与安装框架进行了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外风挡有无间隙条件下内风挡与车端连接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高速动车组内风挡结构的前8阶固有振动频率之间数值接近,使得内风挡振动的主频范围增大,易受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宽频激扰引发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无间隙时,内风挡结构在风挡框架的宽频振动激励下其多阶固有频率被激励,产生接近固有频率的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之间存在间隙时,空腔内压力变化频率使得内风挡产生强迫振动。研究可为内风挡疲劳寿命以及内风挡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车厢间风挡形式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节车厢组成的CRH380型列车简化模型为基础,在速度分别为360、420、500 km/h的条件下,研究车厢间7种风挡形式对各车厢和车厢连接处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厢间风挡形式对车厢的压差阻力和黏性阻力影响不大;上下风挡比侧风挡对车厢的升力影响更大;车厢间采用全风挡与采用典型风挡相比,前者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后者的7%,而无风挡的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其50%;若车厢间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则车厢连接处的压差阻力约为典型风挡的30%.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工程易实现性,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形式更适用于高速列车.  相似文献   

10.
以3节车厢组成的EMU列车1∶8缩比简化外形为基础,在速度为65m/s条件下,对全封闭原始外风挡,平整外风挡缩比后间距缝隙分别为5、7、9mm,半包外风挡,以及5 mm缝隙前移27 mm工况下的6种外风挡形式对列车各车厢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各组成部分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归类,给出不同外风挡缝宽条件下各部件对列车总气动力的贡献,详细分析风挡内部的压力和速度特性随缝宽的变化规律,为高速列车局部减阻优化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有效运输,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刻表的编制方法。把例如起始时间、终止时间等一些列车运行时所必需的数据以XML格式存储在列车时刻表中,在对XML格式的时刻表数据进行解析时采用了较为方便有效的Tinyxml解析器,把解析出来的时刻表用于列车的模拟运行上。采用了定时器以获得最新的时刻表数据。利用流程图和VC++ 6.0详细说明了列车时刻表模拟运行法的软件实现过程,实现了ATS系统与联锁系统之间的有关时刻表和命令对信息的校核与传递。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德国摆式列车的应用技术和经验;系统介绍了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ETCS规范中的3个技术等级与应用情况,列车的无线通信系统,对我国铁路提速、列车控制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中的列车和列车运行径路等基础数据,结合图论与数据结构知识,提出一种计算机自动编制流图的算法.该算法主要有列流径路查找算法、站点与铁路线生成算法和列流线自动绘制算法3部分组成.该算法由Visual C++编程实现,可以自动编制出列流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计算机在铁路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效率方面的需求,利用计算机自动编制列流图将逐步替代目前手工编制列流图的工作方式,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车模拟器是培训司机的先进、安全的工具。文章介绍地铁列车模拟器的组成、类型和功能,重点探讨相应的关键技术,如模型、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计算机生成图像的视景系统等,并给出模拟操纵水平评定及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求解三维不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方法,对DX1型双层集装箱与25Z客车交会时的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出交会过程中所产生的交会压力波,为集装箱列车交会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采用高架单轨方案的电动旅游车,它配置有变频器和三合一电机,可以实现半自动控制;安装了空调与电动塞拉门;配备有橡胶充气轮胎和橡胶减振弹簧的铰接式动力转向架,降低了车辆的低频振动;它采用的电阻能耗制动和失电制动相结合的双重制动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列车车内空气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高速旅客列车车体的密闭性和空气动力学变化,给车厢内的空气环境和空调系统带来一定的杂性。文中介绍国外高速旅客列车车厢内空气环境的舒适度以及对车厢的空气净化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修列车作业进度与封锁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志超 《铁道建筑》2004,(11):68-70
通过对大修列车作业的统计分析 ,指出换枕速度是控制大修列车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大修列车合理的辅助作业时间和最佳换枕效率 ,以及最佳的封锁时间和作业进度组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ATO的列车牵引计算算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基于自动驾驶(ATO)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将牵引计算自动算法设计为工况初选、回退优化和试凑3部分.工况初选在考虑列车运行坡段线路的实际情况下,结合列车的各种约束使列车运行;列车运行出坡时若列车的出坡速度不满足出坡检验,则选取相应的回退策略进行工况重新优化组合;在列车越过坡段后进行出坡速度试凑,列车进站时进行速度和距离试凑.模拟仿真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列车监控装置的使用正在为列车的安全运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监控装置为列车的安全运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已经为实践所证明。然而由于设备质量的不良,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列车运行文件的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必然会给安全分析工作带来困难,使地面分析失去了依据,行车安全无法卡控。就其原因有设备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方面的因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