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优化锂电池充电极化电压,提高充电效率为目标,研究了电池充电极化电压与SOC的关系、停歇与极化电压降的关系、放电幅值与极化电压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充电初期与充电快完成阶段,极化电压变化极大;停歇与放电能有效地降低极化电压,停歇的时间越长,极化电压降低得越多;放电幅值越大,极化电压降越大。在此基础上,以降低极化电压作为电池充电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降低极化电压的优化充电方法,并与恒流充电方法和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的充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充电效率上高于恒流充电与变电流间歇充电2到3倍,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充电效率达到了95.36%。  相似文献   

2.
《汽车实用技术》2014,(6):97-97
<正>近日,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2012-2020年间,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6.6%,期间将有351,900套无线充电系统被售出。同时,无线充电系统将占北美家用住宅费用的1.2%,占欧洲家用住宅费用2.6%。而到2020年无线充电系统将占据所有电动车充电方式的70%。由于欧洲政府部门、整车厂、充电站制造商正在合作推行多个无线充电项目,因此欧洲地区无线充电市场增长将最快。  相似文献   

3.
正Q:即将推出的奧迪e-tron量产车据说充电速度非常快,比特斯拉还要快很多,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应用了什么高科技?嘟嘟A:拿特斯拉Model X为例,使用特斯拉提供的超级快充桩充电效率最高,充电1h可以为车辆增加续航里程约194km。而奥迪最近公布的e-tron,利用150k W直流快充接口只需0.5h便能将电池电量由零提升至80%。按照奥迪公布的e-tron续航里程可达400km来计算,0.5h的充电能让e-tron的续航里程达到320km,这辆即将量产的纯电动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并将发布实施《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认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要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加大财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无线充电系统前级电路设计和控制方法角度出发,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同类研究相比,旨在突出研讨系统前级功率因数校正和输出功率闭环控制。进行电路控制方法分析、仿真验证、实验电路搭建以及无线充电系统实验,设计前级PFC(Power T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实现恒功率控制。搭建500W无线充电系统,系统功率因数为0.9979,输入电流谐波为3.9%,实现从电网到负载最高90%的传输效率。研究结果有望对相关研究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推进无线充电前级研究和系统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一款ISG并联混合动力客车为对象,对比现存的两种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控制算法。应用这3种算法确定行车充电模式切换规则和转矩分配规则,并进行对比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系统效率最优行车充电控制规则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经济性;该规则在发动机低效工况行车充电,以相对高效的方式适度发电,既避免了大量能量的二次转化,又通过电机驱动替代发动机低效工作而实现节油。采用该控制规则时车辆的能量经济性比采用其他两种控制规则时分别提升了13%和20%,在验证了控制规则合理性的同时为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组容量确定方法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且只能离线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剩余充电电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充电电压曲线一致性原理,以电池组内率先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的电池单体电压曲线为基准,通过电压曲线的平移缩放与线性插值计算出各单体电池的剩余充电电量与剩余充电时间,从而实现各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在线估计,在此基础上实现电池组容量的快速估计。其次,在电池单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池组的仿真模型,并在全SOC区域上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段辨识。通过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得到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并对电池组容量进行估计。最后,对4个单体串联而成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容量与估计容量误差为1.2%以内,验证了所提出的容量快速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所提方法估计出电池组容量与试验得到的电池组容量的误差为2.61%;该方法根据电池充电曲线的平移与缩放即可在线估计出电池组容量,可应用于新电池组容量的在线快速估计,能在保证3%估计误差的基础上将检测效率提高到传统方法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乘用车和商用车)达到261万辆,近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近120%。相比于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旧滞后,并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充电基础设施中,私人充电桩普及率很低,短期内改善的机会有限,因此,大多数电动汽车车主更依赖公共充电桩或充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组的几种常用充电方法,分别是普通的串联充电、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协调配合串联充电、并联充电。以上3种充电方法都有一些缺点。重点介绍了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协调配合串联大电源充电加恒压限流的并联小电流充电的充电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组串联充电易出现的过充电、充不满电等问题,且可避免并联充电的充电电源成本高、可靠性低、充电效率低、连接线径粗等问题,是目前最适合高电压电池组,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充电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方式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线充电技术随之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高传输效率和与汽车底盘高度的完美适配的充电距离,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然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松耦合变压器模型,该系统存在无功功率,需要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添加相应的补偿网络来弥补无功功率。本文针对串串型的补偿拓扑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电路模型,推导其补偿网络参数,分析研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串串型补偿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11.
1 定流充电 定流充电是指蓄电池充电时自始至终以恒定不变的电流进行充电,该电流是用调整充电装置的办法来达到. 1.1特点 此充电方法有较大的适应性,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因此,可以对各种不同情况及状态的蓄电池充电(如新蓄电池的初充电、使用过的蓄电池的补充充电以及去硫充电等).特别适用于用小电流长时间的活化充电模式,对由多数电池串联的电池组充电,且有利于容量恢复较慢的蓄电池的充电.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微电网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并分析电动汽车通过V2G(vehicle-to-grid)接入电网的作用以及未来电动汽车接入微电网的技术方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充电方式、通过智能化的微电网充电控制,可以降低电网负担并保证充电效率和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捷创业将全部热情与先进技术倾心贯注,打造出以一种借助蓄能电容提高整流器的充电电流专利技术,使全波磁电机的充电效率提高30%以上,该技术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保护(20111024235144)。  相似文献   

14.
郑雪芹 《汽车纵横》2021,(5):116-117
2021年4月9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了2021年3月份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数据。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78.8万台,同比增长41.1%。充电桩保有量:截至3月公共充电桩85.1万台2021年1-3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7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70.9%,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有所上升,同比上升183.1%。其中,2021年3月比2021年2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32万台,3月同比增长57.0%。  相似文献   

15.
李兵  夏萍 《汽车电器》2008,(1):9-11
设计了一种基于UC3906与UC3823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开关型双电平智能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可保证蓄电池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精确充电,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消除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高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原因以及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传统燃油车的挤占、充电耗时长效率低、充电亏损严重难以回本三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大力发展智能充电设施、有机结合大数据与充电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提升发展活力,希冀对充电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不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策略进行研究。利用智能算法中性能优良的粒子群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的充电排序方法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为现实环境的新能源汽车的排队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辆长城牌皮卡车因充电量过大引起故障.一开始是因为蓄电池旁的易熔线断后,引起不充电,送来维修.把易熔线更换后,着车,测量了一下充电电流,在怠速状态下达到20 A以上,测量充电电压,在蓄电池极柱测量为15 V,加油时可达到更高的电压.  相似文献   

19.
无线充电线圈的互操作性是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为分析耦合线圈的互操作性,首先建立了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线圈的仿真模型,选取了3种不同形状和对应尺寸的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分析了不同形状和尺寸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线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和耦合线圈互操作性的影响。另外,采用MATLAB/Simulink对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无线电能传输的试验装置进行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线圈传输间距的不断增加,线圈的自感不变而互感不断降低,同时其耦合系数和系统的输出效率也会随之减小;圆形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方形线圈,其中方形-方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差,圆形-圆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优,其最大传输间距提升9%~12%;大尺寸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小尺寸线圈,且线圈尺寸的变化对于互操作性的影响大于线圈形状。研究结果为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表示,目前我国的充电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发展空间很大。按照规划到2020年,集中式的充换电站从现在的593座增长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到2020年达到450万个,增长大概100倍。随着各地对充电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充电装备市场即将迎来大爆发时期。据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2016年4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充电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