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展设立名车好车试骑区啦!在为期的4天的中国展上,占地面积约6 000㎡的试骑区,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试骑者。本刊记者兴致勃勃地到试骑区进行现场采访,看到试骑区内摆放着许多自行车名车好车。在这些试骑车中,知名品牌的自行车山地车、公路车、以及锂电自行车应有尽有,可以让试骑者任意挑选。5月6日上午10点,试骑区迎来了第一批自行车试骑者。在这些试骑  相似文献   

2.
沈阳现有4万多注册骑友,10万余自行车爱好者,大大小小的自行车俱乐部有几十家。沈阳是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科技、金融商贸中心,东北第一大城市,因此,沈阳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市民的健康环保意识也很强。据介绍,沈阳现有4万多注册骑友,10万余自行车爱好者,大大小小的自行车俱乐部有几十家。目前沈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骑友们最应该的是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此而言,选择护具和装备的难度就并不亚于选择山地车了;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当你为山地车花光了全部预算,准备上山的时候才发现护具和装备也不便宜。所以骑行的护具和装备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即将大学毕业那年,我计划进行一场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一个人自行车旅行。于是,在本该专注于完成3 000字的意大利电影论文,以及关于阿根廷独裁统治的翻译写作时,我就已经在新西兰地图上确定了骑行的目的地,并从野营用品网店买齐了骑游的所需装备。自打有记忆时起,我就开始骑自行车了,如今已参加过一些自行车赛事,虽说我在专业的奥林匹克自行车场馆骑过车,也曾骑过阿尔卑斯山,在西班牙参加过为期一周的自行车训练营,然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环赛是意大利目前最受欢迎且非常重要的体育比赛之一。随着环赛的不断发展,自行车越来越受到意大利人的喜爱,而大量的山地车的制造和不断更新也刺激了自行车市场复苏和火爆起来。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专家预称,意大利的自行车市场还将不断发展下去,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被世人誉为"自行车王国"。但由于传统的自行车结构简单,功能比较单一,自身稳定性能差,又缺少一些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和设备,在道路上骑行存在—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自行车在各类交通伤亡事故中的受伤人数位居第一。如今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于自行车的各种安全保护设施和装备也日趋增多,尤其是一些拥有高科技含量、功能先进的配套装备问世,极大地提高了自行车在道路上骑行的安全性。下面为骑友们介绍几款新颖时尚的自行车专用安全装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德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自行车已从简单的代步工具演变成了休闲和健身工具,人们日益青睐自行车,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德国,人们热衷于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这里比较常见的是山地车,而那些便于折叠易于携带的自行车也非常受欢迎。德国残疾人使用的轮椅自行车很先进,都是电动的,速度可调,方向可控,方便舒适。众所周知德国人的较真儿是出了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03,(6)
北京市平谷区在2003年4月20日“国际桃花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隆重举办了“世界第一人周长春倒骑摩托车攀登丫髻山,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活动期间,周长春在丫髻山桃园会场每天进行4场摩托车和自行车特技表演,这是平谷区政府继去年“高空王子”阿迪力在金海湖成功挑战极限后的又一次重大活动。 周长春是中国民间倒骑摩托车和自行车花样车技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车坛怪杰”,他首次在北京平谷著名的旅游景点丫髻山创造了奇迹。1992年,周长春倒骑自行车完成了跨越7省市,行程3700多公里的纪录,曾荣获“中华百绝博览会”首绝优秀项目金奖。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5月21日,"环浙"自行车挑战赛(常山站)暨"赛得健康"杯第2届环常山骑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挑战赛吸引了来自杭州、上海、江苏、江西等地37支车队的600余名骑友参与,其中还有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洋车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骑友们"骑"聚常山,体验这场别具一格的"运动SPA"。  相似文献   

10.
再谈膝关节     
正有一年东京自行车展,许多骑友围着日本第一位参加环法自行赛的选手今中大介问:"膝盖痛,怎么办?"他回答得很干脆:"膝盖痛?我也痛呀,所以要注重保养啊!"大家不相信他也有膝盖痛的问题,所以一时冷场,没有人接着发问,而他也没有继续说明怎样保养膝盖。相信很多车友都同样有膝盖痛的问题,其实骑自行车是膝盖压力最小的运动之一,而且受过伤的膝盖也可以骑,可见单车运动是多么温和。但是不可以忽视,在单车运动伤害之中,膝盖疼痛也最为普遍。本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7日,在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上海多家自行车俱乐部的组织下,近30名自行车爱好者发起"裸骑"行动,旨在推行骑游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环保出行理念。顶着烈日,参加"裸骑"的自行车爱好者们在身体上描绘了各种有趣的图案,从东方体育中心出发,跟随领队沿着预订路线,骑行两小时,到达陆家嘴。一路上,这支洋溢激情的"特殊"自行车队伍吸引了众多路人的关注,刮起上海的初夏自行车旋风。据了解,本次"裸骑"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自行车爱好者,由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骑友组成,出于对骑游的共同喜好,聚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正电动助力车其实不算罕见,不管是传统自行车品牌的同类产品还是消费者自己动手DIY的成品,作为一种节省人力的解决方案,助力车已经部分填补了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的空白。在城市出行难的问题上,10 km范围内,城市中产人群迫切需要快捷方便体面的出行体验。我觉得目前市面上高品质的自行车,大多面向专业骑友,而有着普通城市通勤需求的年轻人,选择余地却很小,但他们对舒适性有着更多要求。在中国的马路上其实有很多"山马党"(指在公  相似文献   

13.
正一、自行车与中国结缘1866年,"自行车"一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当时,清政府派出了第一个出国考察团去欧洲10个国家观光,张德彝的《欧美游记》里第一次使用了"自行车"一词。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这是一种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代步工具。后来报纸上有文章记载了当时的中国人骑行自行车的情景。自此,这个具有"神奇平衡术"的两轮车,驶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须臾不离。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简介】2016年伊始,"互联网+文化体育元年",深圳音特迈歌音响科技有限公司CEO诸葛齐、北京破风骑行创始人豪客、磨房自行车版版主陈春红联合发起了"春骑中国2016"活动。该活动通过网络平台,甄选出108名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长途返乡骑友,他们分别从3个大都市出发,平均骑行里程超过1 000 km。本次活动,骑友们将一路体验科技智能产品给骑行带来的便捷,一路饱览沿途的美丽风景,一路体验各地的年俗文化,一路宣传全民健身的理念,一路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该活动旨在用"互联网+"创新自行车文体活动的模式,服务春节返乡的骑友们,同时丰富中国的春节文化,展示新时代平凡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弘扬社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信息》2014,(10):1-1
一位摩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前他家门口有个修自行车的摊位,老板只修普通的自行车,老板还有个小徒弟,没事的时候喜欢帮他们捣鼓山地车,做一些改装之类的活。几年过去了,现在那位老板仍然在修他的自行车,而那个小徒弟,如今已经开了一家运动自行车俱乐部了。  相似文献   

16.
正"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德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50万人。当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自行车、开上小汽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柏林人则选择了骑自行车出行。在柏林,骑自行车不仅是一种时尚,一项体育运动,也成为重要的短途出行方式。最近几年,柏林自行车交通的比例不断攀升,每天约有50万人骑着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而柏林良好的自行车道路网,使自行车出行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到柏林观光,不妨租上一辆自行车,享受一次别有情趣的单车之旅,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5日上午10点,小米生态链成员骑记推出一款具有智能防丢功能的入门山地车,众筹价为1 999元,已在"米家有品"上架。此款山地车的27.5"铝合金车架采用内走线设计,焊接点采用平焊工艺,涂装远看是低调的银灰色,近看能发现表面细腻的闪粉。其搭载了骑记与顺泰共同自主研发的1x11速变速器,让骑行者实现单手操作变速,两次按键可横跨11个档位,让你无论在马路还是在山地上都更专注  相似文献   

18.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骑友们在刚入手山地车时,并不会很正确地使用变速系统,这样不仅会造成车子的磨损,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也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对于牙盘的选择在公路上踩踏的时候,主要看心率的大小。用小盘的方式虽然踩踏单圈省力,但是会让踏  相似文献   

20.
正废弃单车堆成"山",退还租金大排长队,骑车费用集体涨价……眼下,随着资本撤离,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单车逐渐"降温",而一度被冷落的公共自行车重回人们视野。公共自行车为何出现租骑量"回暖"?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究竟孰优孰劣?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