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电动自行车(电单车)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电动交通工具,预计2016年全球共售出约3 500万辆电单车。全球电单车市场正处于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下,其中以锂电池电单车为主。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电单车销售额有望从2016年的157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244亿美元。2015年,荷兰电单车销量急剧增长了24%,售出的276 000辆电单车中还不包括高速电单车,高速电单车的年销量达到了3 571辆,增幅为43%。欧洲另一个主要的电单车市场——德国的电单车销量也呈两位数的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知名自行车品牌千里达正式发布一系列搭载轻客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的智慧电单车,包括极限X1E(新锐版/风尚版)、Sella尚雅、Wanna迈途等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系列产品。欧洲作为自行车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心,电单车在近几年已经取得爆发性的增长,电单车不仅老少皆宜,极客玩家也是爱不释手。如今,千里达与轻客联合发布一系列性价比卓越的智慧电单车,为电助力自行车在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荷兰电单车市场多年以来首次出现销量停止增长的现象。不过,其并未出现下跌的趋势,由于自行车总销量同比下降了5.7%,电单车的市场份额反而略有增加。好消息是荷兰自行车市场整体市值连续4年再创新高。截至2016年12月31日,自行车和电单车的总销售营业额逼近10亿欧元。但荷兰工业协会  相似文献   

4.
时事速递     
<正>欧盟:自行车进口增长迅猛,台湾为最大供应地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欧盟的28个同盟国进口自行车数量将近770万辆,与2013年的740.9万辆相比,增长了4%,而且这还不包括电动自行车。从欧盟统计局2015年1-4月的数据可知:2015年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欧盟进口自行车的第一大来源地区是中国台湾,虽然  相似文献   

5.
正据捷克国家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捷克依然是自行车的净出口国。在2015年,进口228 000辆自行车,出口393 000辆,主要销往欧盟市场。这些数字与过去2个监测周期的结果相似,显示了捷克自行车行业出口的稳定性。虽然城市自行车还没改变游戏规则,但它可能会在2016年情况变好,这多亏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占捷克自行车消费量的6%~10%,达2~3万台。毫无疑问,2015年在捷克的电  相似文献   

6.
正在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城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环保问题更加突出的今天,推广自行车这一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是大势所趋。目前,有别于电动摩托车、电动轻型摩托车和普通自行车的电踏车(国外称智慧电单车)在一些发达国家流行起来,在国内也备受关注。电踏车是采用"人力+电助力"混合驱动的智慧电动自行车。推进电踏车绿色出行,有利于发展绿色交通,促进社区宜居,构建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电单车比汽车要环保很多,但是还是有人称,给电单车电池充电的电是由非环保燃煤电厂产生的,这同样也间接破坏了环境。圣克鲁斯的一家NTS Works公司开发了一款NTS SunCycle智能货车式自行车,将于2014年5月份上市。此款NTS SunCycle智能货车式自行车,具备一个集成光伏太阳能面板,这个太阳能板完全能在8小时内给自行车电池充满电。  相似文献   

8.
正骑电单车成立于2016年,自主研发智能电踏车,旨在逐步代替传统超标电动自行车,搭建城市两轮出行的智慧网络。同时,建立智能充换电网络,推出户外充电柜,让充电完全在户外完成。通过将锂电池共享的运营模式,解决传统电动自行车大面积使用高污染铅酸电池的状况。骑电单车的智能充换电网络有以下优势:1.车身、电池分离,纯户外充电:自主研发户外充电机柜,通过车身和电池分离的方式,使得充电过程在户外完成。骑电充电柜分布在城市热点区域,平均每1 km设立1个,车辆一旦没电,即可在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行车》2023,(4):62-63
<正>2022年,欧盟的电动自行车进口价值跃升33.8%,这也是受到自行车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推动,总价值飙升至11.37亿欧元,平均单价从2021年的823欧元飙升至959欧元。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欧洲自行车进口量在2022年12月跌至54 522辆的历史低点。尽管进口量较低,但2023年1月和2月进口的自行车总价值仍明显高于前年同期的进口额,输往欧盟的电动自行车平均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传统自行车的价格增长幅度也不小。  相似文献   

10.
正欧盟27国是中国自行车的出口目标市场之一。自1993年起,欧盟开始对产自中国的自行车整车征收30.6%的反倾销税,2005年7月又将反倾销税率提高至48.5%。期间,欧盟还对中国的反倾销延伸至自行车零部件,并提高原产地标准,反倾销行为延续至今。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自行车行业共有7万个工作岗位。2014年欧盟27国自行车产量约为1200万辆,同比增加5.1%;自行车销量(包括电动自行车140万辆)为2 023.4万辆,同比上升了2.3%;自行车进口778万辆(不包括电动自行车),同比增长4.0%。  相似文献   

11.
正与2014年的360万、2015年的350万,以及2016年的270万相比,进口数据的下降趋势似乎已经扭转。由于销售给英国消费者大约95%的自行车是进口的,进口数据是衡量英国新自行车销售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电动自行车:闪耀的光过去几年,英国自行车行业的亮点无疑是电动自行车。近年来,政府官方的电动自行车进口数据大多被认为不可靠。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17年推出了一项商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3月22日—23日,中国自行车协会组织的《电助力自行车用电机和控制器》《电助力自行车用传感器》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在苏州顺利召开。会议宣布成立《电助力自行车用电机和控制器》《电助力自行车用传感器》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讨论,并确定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2项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是贯彻落实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将填补我国在电助力自行车领域标准的空白,为今后制定电助力自行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我国自行车的出口市场排在前列的依然是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201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数量占其总进口量的95﹪,日本进口的中国自行车占其进口总量的96.3%,而自行车消费量较大的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却占其进口总量还不到10%,且比例呈逐年下降态势,原因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自行车长期以来实施反倾销的政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骑电动助力自行车出行的方式,在欧洲正在成为新风尚。2015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进口量比2014年增长了46.8%,并且这个增长趋势还在加速。不过近日,最新版的电动助力自行车标准(EN15194:2017)通过欧盟标准委员会批准,定于2018年2月28日正式公布,现行标准将于2019年2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与中国自行车的渊源颇为长远。早在1993年,在欧洲境内制造商的大力游说下,欧盟就开始对我国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距今已长达19年,并于1997年开始将反倾销税扩展至自行车零部件。2005年7月,欧盟又将对华自行车的反倾销税率由30.6%上调至48.5%;2011年再次将48.5%的关税延续至2016年。2012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自行车产品发起期中复审调查。  相似文献   

16.
欧洲电动助力自行车(EPAC)安全标准EN15194《电动助力自行车》已正式颁布实施。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大国,近年来,我国已有相当数量企业已经或正在尝试将产品出口到欧盟市场。据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电动  相似文献   

17.
时事速递     
欧盟对中国产带脚踏功能电动自行车不征收反倾销税;欧盟电动助力自行车(EPAC)标准&电磁兼容(EMC)标准;2008年前11月广东口岸自行车出口量跌价增;2008年三季度陕西省电动自行车抽检情况良好;四川省超标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延期至明年5月;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7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会上",共享"成了热点话题,吸引着众人的眼球。而除了"共享"之外,展会上还看到许多企业展出了电助力自行车,并占据了相对重要的展位。电助力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类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欧盟25国共进口1679万辆自行车,比上年增长2%,平均进口价格101.07欧元,增长4.4%。其中欧盟国家内部交易767万辆,同比增长11.4%;从欧盟外部国家进口912万辆,同比下降4.8%。与2004年相比,2005年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明显增加,占全部进口量的46%。  相似文献   

20.
正EBMA秘书长Morena Fioravanti表示:"中国现在电动自行车大规模的倾销对于欧洲制造商造成的伤害很大。"Moreno Fioravanti继续解释:"欧盟电动自行车的行情被破坏、在自家市场被吞没,全因为高额补贴又非法倾销的中国电动自行车以低于生产成本的售价横行于市场。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增长非常快,而现在已超出负荷。2017年前7个月的进口量已超越2016全年份的进口量,中国进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