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工业站、港湾站布置图型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按照能够充分反映工业站、港湾站作业特点的交接方式 ,对工业站、港湾站所采用的布置图型进行了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海上铁路轮渡站的设备组成、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海上铁路轮渡站的站型和待渡场场型设计问题。轮渡站站型研究主要针对混合式、纵列式、横列式和半纵列式4种站型的设计原则、平面布置以及站型选择方法进行阐述。轮渡站待渡场场型研究主要针对梭形、平行四边形、双线加渡线形以及腰岔纵列式等四大类场型的平面设计和场型选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孙明  高兴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4):103-107
研究目的:解决沈阳市地铁一号线沈阳站站的设置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对火车沈阳站站前现状的分析,将地铁在此设站的问题分解为几项,再针对每项展开分析研究,采取不同方式解决。研究结果:对火车沈阳站的老站房及其它主要历史风貌建筑予以保留,对部分既有建筑物分别采取迁移、改造利用的手段,解决地铁的建设问题。并在地铁车站与火车站之间留出发展空间,满足铁路及市政远期建设要求。研究结论:在老城市中历史风貌街区修建地铁,设计中要结合周边既有建筑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完全保留、合理利用、适当改造的不同手段,处理好地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难以与地铁同步完成的市政配套工程,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未来地铁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站规》修订中车站正线和站线平面、纵断面的主要修订条文与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配煤站各种站型布置形式、作业流程、配煤设备效率、适应性的分析,指出在设计配煤站时,要结合运量、地形及配煤中心工艺综合确定站型,做到站内股道规模与翻车设备、装车设备的合理配置.配煤站站型研究结论对今后配煤站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区段站图型的发展,到发线数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到发线双进路设计范围,长交路中途区段站机车乘务组换班而不进行列检的列车到发线布置,以及正线上采用12号提速道岔的站坪长度等。  相似文献   

7.
地铁南京站采用双洞式隧道过站,隧道埋深浅,控制因素多,先前国内没有类似工程经验,本文介绍了设计方案、结构计算及铁路线路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技术站是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业组织水平直接决定了铁路运输生产效率。传统的技术站配流问题通常考虑车站内部作业优化,如解编顺序、分类线运用等,以减少车辆在站停留时间。为加强站间互联互通,促进车流有序流动,提出基于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多站协同概念。建立以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最小为目标的考虑多台调机的单技术站动态配流模型M1和以协同后减少的停留时间之和最大、新增列车走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多站协同优化模型M2。考虑到模型M1属于NP-hard问题,设计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将模型分解为3个子问题求解。模型M2根据模型M1求得结果并结合多站协同概念,调用GUROBI求解器求解验证。通过案例分析可知:在计划时限内,给定的路网中共有6个技术站进行协同配流,通过改变欠轴停运列车的编组去向,实现相邻车站车流供给,车辆在站停留时间减少645.1 h,较协同前降低6.57%,增加6列正点出发列车。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够压缩多站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提高计划兑现率,增强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运输组织过程,将货物送达过程划分为发送端集结过程、途中技术站间运行过程和到达端疏散过程3个部分。根据调研结果表明,集散时间过长是影响货物逾期到达的重要因素。从作业环节复杂、各环节衔接要求较高、集散作业时间波动较大3个方面分析货车集散作业特征,以京广线丰台西—石家庄区段为例,探讨货车集散作业过程耗时过长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货运发到站与技术站间送达时间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需从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原材料源质量开始把关,实现试验检测和基础数据采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即时对现场生产和质量进行直接有效管控。文章以新建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ZJHZQ-6标项目为背景,对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南京高速站的三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并对高速铁路经过大城市时站址的选择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TDCS 站机系统维护、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CS站机系统是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TDCS)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站机系统准确及时的日常维护管理是保障TDCS系统能良好运行、实现铁路运输指挥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维护人员应掌握TDCS站机设备性能、准确判断故障处所、正确运用设备显示进行故障分析,并通过快捷方式进行系统维护,为运输调度指挥服务。  相似文献   

16.
17.
在我国,折返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其原因是在车站设计时,对折返站在运营过程的运输调整的灵活性和远期能力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以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和上海等5个城市、共62条线路、100多个终端折返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终端折返站的常见折返站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城市折返站的选型规律和特点;然后从建设成本、能力适应性、运营灵活性和发展适应性方面对不同折返模式的站线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两个在能力适应性和发展适应性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混合折返站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型选择和配线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越行站是快慢车运行模式中需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从国内外常用的越行站站型出发,分析各种站型的优劣,并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越行站设计时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①高架越行站站型宜优先选择双岛四线站型,地下越行站站型需结合功能需求及工程投资进行选择;②越行线远离站台的站型,快车可不限速越站;③越行线紧邻站台时,若设置站台门,建议过站速度按80 km/h考虑,否则按100 km/h考虑;④为保证运输效率及运营安全,建议越行站选用大号码道岔。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秦皇岛站改造施工背景的基础上,针对秦皇岛站改造规模与目标,提出实施施工方案的具体步骤,并且合理安排好施工节点与工期,以实现施工与运输兼顾。探讨秦皇岛站站改期间通过改变列车径路,运输为施工创造条件;调整天窗时间,适应施工组织需求;变更施工方案,实现运输与施工双赢;分步组织实施,施工与运输有机结合等实现站改平稳过渡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铁路轮渡站平面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既有长江轮渡站的调研分析及结合新长线靖江-江阴长江轮镀站,北海--海浦陆海铁路轮渡站的勘测设计的实践,阐述了轮渡站平面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如站型的选择,到发场与待渡场的场型,到发线与待渡线的有效长度计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