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BO系统母儿血型不合是我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为了在孕早期对可疑母儿血型不合的胎儿血型作出产前诊断,我们用吸收放散法测定了40例孕6~12周绒毛组织的血型物质,同时测定了其父母血型,40例标本的血型物质与其父母血型按遗传规律所可有的子女的血型相符。20例标本曾重复测定,两次测定结果均一致。这一方法提示可经宫颈吸取微量绒毛测定血型物质以鉴定胎儿ABO血型,为孕早期产前诊断母儿血型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用PCR SSP法鉴定胎儿、新生儿血型及基因型。方法 用PCR SSP法检测 5 6例 16周以上孕妇的胎儿、新生儿脐血红细胞基因型 ;用常规法检测双亲及胎儿、新生儿血红细胞ABO血型。结果 用PCR SSP法检测出全部 5 6例脐血ABO血型及基因型 ;PCR SSP法检测出的子代血型与由父母血型按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测的子代血型符合率达 10 0 % ;用常规法检测脐血ABO血型 ,检出率为 87.5 %。结论 PCR SSP法检测子代ABO血型方法可靠 ,且可鉴定出其亚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55例早孕妇女进行了经宫颈获取绒毛方法的研究,并对三种不同来源与直径的抽吸管效果进行了对比。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在B超指示下取材的成功率较盲吸法高,可达99%。改进后的Ⅱ型吸管将钢丝固定在吸管外,操作时不用抽管芯,比进口管操作简便,取一次检材成功率可达85%,实验结果表明,胚胎着床在子宫后壁较易取材成功。孕期7~8周时,在B超指示下取材一次成功率最高,且取到的组织量也最多。20例孕妇在活取绒毛后观察了3~7天后行人流术。近期观察无一例发生流产和胚胎宫内死亡,证明了本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珞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 19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地区珞巴族 12 1人份ABO血型分布 ,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 ,收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 ,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 ,甘肃藏族 ,云南丽江藏族 ,内蒙古蒙古族 ,宁夏回族 ,陕西、河南、山东、福建、广东汉族 ,广西壮族等 19个族群的相应资料 ,计算他们间的遗传距离 ,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中 ,有较高的基因频率r(0 .7370 ) ,p为 0 .1911,q为 0 .0 973。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珞巴族与南方壮族距离较近(0 .0 5 79) ,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 (0 .0 6 92 )和西藏林芝藏族 (0 .0 84 4 )及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 ,最后与中国其他主要民族汉、蒙、回族聚在一起 ,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珞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5.
采用快速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ULPAGIF),分析了42例胚胎组织及其绒毛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表型,同时调查了西安汉族群体ACP表型分布,并对室温及4℃保存血痕中ACP表型检出时限进行研究。结果证明:胚胎组织中ACP具有遗传多态性,与绒毛组织中ACP表型一致;西安汉族群体ACP基因频率:Pa0.213,Pb0.787,个体识别率DP0.50,非父排除率P0.1395:室温保存血痕ACP活性持续到第9周,4℃保存血痕检测到第14周全部能正确判型,这对血痕检材个人识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印记基因H19在自然流产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正常早孕妇女的绒毛组织中H19特殊等位基因表达。结果自然流产患者杂合子绒毛组织21例中19例表达双等位基因,表达率为90.47%(19/21),而正常早孕妇女杂合子绒毛组织13例中H19皆表达单等位基因,无双等位基因表达,表达率为0(0/13),两组比较,双等位基因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19基因印记丢失可能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复制水平HBV血清感染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后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及其下游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g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高复制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HBV-DNA定量为107~108拷贝/mL)与传代培养的JEG-3细胞共同孵育48~72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HBx-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xAg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xAg表达以及细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pAKT的表达。结果 HBV感染JEG-3细胞后,在细胞中检测到HBx-mRNA,并检测到HBxAg的表达,同时发现细胞内PI3K及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Ag/PI3K/pAKT抗细胞凋亡途径是高复制水平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主要观察液氮 (- 1 96℃ )保存 1~ 2 4个月不同时间瓣膜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和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的变化 ,为临床适用的冷冻保存人同种主动脉瓣的适宜保存期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男性的主动脉瓣膜 2 0个。实验依据保存时间分为 1 0组 ,Ⅰ组为新鲜对照组 ,Ⅱ~Ⅹ组分别为冷冻保存 1~ 2 4个月瓣膜。新鲜瓣膜取材后直接供实验用 ,冷冻组各瓣膜缓慢降温 (1℃·min- 1 ) ,液氮中保存 ,快速复温。瓣膜置入培养液 2 4h ,置入前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并计算其差值。同位素测定标本加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做CBPM计数 ,计算每mg组织3H TdR掺入量。结果 新鲜瓣膜组葡萄糖消耗量和3H TdR掺入量均最高 ,冷冻保存组随液氮保存时间延长 ,组织的葡萄糖消耗量和3H TdR掺入量逐渐减低 ;冷冻保存 1~ 1 5个月瓣膜葡萄糖代谢率与新鲜瓣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冷冻保存 1 8~ 2 4个月瓣膜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低 (P <0 .0 5 ) ,冷冻保存 1 2~ 2 4个月瓣膜3H TdR掺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结论 液氮保存对人同种瓣膜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和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有一定影响 ,其程度随保存时间增长而加重 ,液氮保存 1 5~ 2 4个月瓣膜组织代谢率明显减低 ,因此瓣膜耐久性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经腹照射子宫内孕囊对人早孕绒毛细胞DNA的影响。方法  60名拟行人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照射 1 0min组和未照射组 ,各 3 0例。取绒毛组织后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3 2 P标记Alu探针打点杂交法定量检测绒毛细胞DNA单、双链断裂。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照射组与对照组绒毛细胞单、双链DNA的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诊断超声宫内照射孕囊 1 0min ,未引起人绒毛细胞DNA单、双链断裂 ,提示未引起绒毛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移植肠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对移植术后受体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L组,n=6)、冷缺血3h组(L3组,n=6)、冷缺血6h组(L6组,n=6)、冷缺血12h组(L12组,n=6)、冷缺血18h组(L18组,n=6)。建立大鼠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热缺血时间均为2-3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相应时间在乳酸林格液中进行冷保存(4℃),再灌注后1h取材。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的损伤,并记录各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HE染色下各组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出现不同程度的绒毛缩短、绒毛脱落;黏膜层变薄,肌层水肿增厚;基质层断裂等,这些损伤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下表现为:小肠微绒毛排列不整齐,随着冷缺血时间延长,微绒毛出现脱落;线粒体、肌细胞逐渐出现水肿;血管内皮CAP窗孔增大;小肠上皮基质层断裂;此外,在L12组出现凋亡小体,L18组凋亡小体明显增多。术后生存分析显示:随冷保存时间增长,移植术后大鼠存活率下降(P<0.05)。结论供肠在乳酸林格液中保存,冷保存时间在6h以内最适于小肠移植;保存超过18h则不适于作小肠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1.
用妊娠2、4和6天的大鼠,按妊娠期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向一侧子宫角内注射0.1ml醋酸棉酚注射液(含棉酚0.5mg或1mg),对照组向一侧子宫角内注射0.1ml生理盐水。于妊娠12~13天处死动物,观察两组动物双侧子宫角内胚胎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无论妊娠2、4、6天,注射1mg棉酚侧子宫角内的胚胎死亡率皆明显高于未注射侧;而对照组动物注射盐水侧子宫角内胚胎死亡率与未注射侧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提示棉酚直接宫腔内一次给药可能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探剂标记完整培养心肌细胞膜脂区,用稳态荧光偏振技术观测心肌荣口服液对心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加入异丙基肾上腺素,能使心肌细胞膜流动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荣能有效对抗异丙基肾上腺素的这种作用(P<0.05)。提示中药心肌荣口服液具有保护和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环状沉淀试验诊断42例肺吸虫病,阳性率83.3%;用以检查62例健康人,阴性率98.4%,表明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本法又与皮内试验比较,两法阳性率分别为83.3%及85.7%,二法联合应用总阳性率92.9%.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肺吸虫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果示肉瘤样成份与癌灶相比,二者不仅在形态及某些功能特点上不同,而且在免疫角蛋白的表达方面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各例之癌灶不论其为鳞癌,囊腺癌或导管癌,也不论其分化程度如何均呈现出不同强度的棕色角蛋白阳性颗粒,而肉瘤成份则无1例为阳性,提示本组病例中的两种成份各源于上皮及间叶细胞.本病肉瘤样成份形态多样,据此将该瘤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瘤型、腺泡型及多形细胞型等四种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和9例桥本氏甲亢进行了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桥本氏甲亢患者甲状腺浸润细胞的总数较甲亢伴甲状腺炎明显增多,且炎性破坏程度也显著加剧。单个核细胞亚群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揭示:甲状腺浸润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甲亢伴甲状腺炎与桥本氏甲亢二者甲状腺漫润细胞各亚群百分比含量大致相近,仅桥本氏甲亢甲状腺浸润的活化T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类似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样本理论研究了具有成对有序观测数据诊断过程的比较问题.提出了诊断试验的诊断精度不低于传统诊断过程诊断精度的标准及定义,构造了假设检验问题,给出了Score检验统计量,随机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土体断裂韧度K_(IC)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的三点弯曲试验,加荷方向与试样重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土体的抗拉强度很低,在进行土体的三点弯曲试验的时候,试样仅在自重的作用下就会断裂,即使不断裂,重力对测试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三点弯曲的试验原理,将试样沿底边旋转90°,采用水平加荷的方式,使试样重力与加荷方向垂直,避开了重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使用自主研发的土体断裂装置测得了土体断裂韧度KIC。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间接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分别对耳血及静脉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查,并与IF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例临床诊断为EHF患者耳血中ELISA—IgM阳性率为100%(19/19),IFAT—IgM阳性率为89.47%(17/19),且ELISA耳血IgM抗体滴度>IFAT耳血IgM抗体滴度者为68.47%(13/19)。实验发现,耳血ELISA—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静脉血清ELISA—IgM抗体滴度4倍者占73.68%(14/19)。作者认为,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只需要采用耳血就可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20个病例,报道了10种中药中毒,其中有斑蝥、木通、常山、巴豆、商陆、曼陀罗、华山参、密陀僧、黄丹(铅丹)及雄黄,除3例致死外,余经治疗均好转。对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做了描述,并对10种中药成分及毒理作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喂养大鼠比较了硒酵母和亚硒酸钠硒的生物利用度。在补硒2和4周时,用心、肝、肾和红细胞硒含量评估,硒酵母硒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亚晒酸钠,说明硒酵母硒比亚硒酸钠硒更有效地存留于组织。当用血小板和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X))活性评估时,硒酵母硒的生物利用度在补硒2周时比亚硒酸钠硒低,但在补硒4周时却高于之,表明硒酵母和亚硒酸钠硒均可供GSHP_(PX)合成所利用,但硒酵母恢复GSH_(PX)活性较慢。在停止补硒后,硒酵母维持心和红细胞硒以及肝和血小板GSH_(PX)活性的作用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