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其敏  朱俊涛  夏欢  王通  戴俊平 《公路》2023,(6):107-114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跨度2 300 m,为世界最大跨径悬索桥,南锚碇采用了支护转结构复合地下连续墙基础,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存在超深异型槽段,成槽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为依托,开展现场工艺试验,从槽壁稳定性控制、成槽施工工艺以及成槽质量控制3个方面系统研究了超深异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泥浆管理,可以保证超深异型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相比于纯铣工艺,抓铣结合施工工艺有利于泥浆指标控制,可以降低清孔换浆时间,更加节能环保,主体工程施工时可将抓铣结合施工工艺推广至其他形状槽段施工;采用加长型孔口导向架可以防止异型槽段成槽时孔型发生扭转,应用勤测勤纠技术实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高精度成槽,高于工程控制要求(1/800),保证了十字型槽段钢箱的顺利下放;采用更具备科学依据的贯入式沉渣厚度检测仪可以对沉渣厚度进行准确检测,从而控制沉渣厚度,保证地下连续墙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深圳恒大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对超深超硬地下连续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超深超硬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项目施工中,采用了适合超深超硬地质的旋-抓-铣成槽施工工艺,研发出特殊引孔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成槽垂直度,克服了超深超硬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低、成槽垂直度差的关键难题,相关的成槽技术可为超深超硬入岩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伟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158-161,169
上海机场联络线4标华泾站的基坑为超深基坑,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进行开挖,其中4区基坑开挖深度达42.898m;目前,超深基坑施工中最大的施工难点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开挖工况也趋于复杂,一旦基坑变形过大,就会导致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出现沉降、撕裂甚至损毁的情况,给超深基坑开挖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伺服钢支撑具有安装快速、立即发挥支撑作用的优势,能极好的控制围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在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滑升模板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活动成型胎膜,施工进展快,可极大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研究了滑降式快速预支撑体系在超深基坑施工中应用,文章对该体系的概况及施工工艺进行介绍,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类似超深基坑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宁  钟建驰 《公路》2003,(5):4-9
润扬大桥悬索桥北锚碇基础采用厚1.2m,平均深度为53m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国内尚属首次。所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施工工艺,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内超深、超厚嵌岩地连墙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安耀峰  曹莲英 《华东公路》2001,(Z1):112-114
通过对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桩基的施工实践,阐述了百米深桩的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新建地铁车站中换乘地铁车站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也越来越深。超深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地连墙的接缝质量是保证基坑降水和开挖安全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天津地铁6号线为依托,在总结超深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其成果对类似超深地连墙的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工膜复合防渗墙施工技术是一种防渗性能高、环保的施工工艺。其关键技术包括成槽、垂直铺膜、填充料的回填、防渗墙的接头施工。成槽施工设备包括液压抓斗、铣槽机、TRD、锯槽机等,铺膜方法有重力沉膜法、振动插入法、插入式,填充料有土与膨润土的混合填充、低标号混凝土、自凝灰浆、塑性混凝土等。接头形式有搭接式和锁扣式。本文介绍了三种土工膜复合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并介绍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施工中,除了地质条件差,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埋深浅、偏压、等诸多因素,隧道施工工艺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本文通过在前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对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小结,实现类似围岩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9.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其运营通风竖井的深度及直径也为行业罕见。该隧道的3座运营通风竖井均采用单井两分技术,目前竖井的滑模施工工艺相对比较成熟,而如此规模的两分竖井的滑模施工国内尚未遇到。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目深大两分竖井的滑模施工工艺,旨在结合其具体施工,探讨通风竖井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义华  翟志国  许维青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8):1482-1490
针对京沈客专望京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68 m深的地下连续墙在富含承压水且以粉细砂层为主的软弱地层中成槽难、垂直度控制难、42 m深的基坑安全与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创新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基坑上半部采用钢支撑替代混凝土支撑、基坑下半部环框梁与混凝土内支撑逆作、环框梁和腰梁合二为一、改进接头防水方式、改变竖井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革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中,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可以显著提高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减少接缝渗漏水现象; 2)通过优化超深竖井内部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并且将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可以显著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超深基坑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设计及施工存在着许多难点,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喷封底和降水井结合的防渗方案。对超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提出了以施工时间最短为管理目标的建议,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董兆昆 《路基工程》2018,(4):227-233
地铁车站建设是地铁路线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城市交通缓解和人们的出行,超深富水地铁站的逆作法施工正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建设与规划背景下,复杂地质条件地铁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以杭州地铁4号线官河站工程为例,对富水软弱地层超深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张宇丰 《路基工程》2022,(5):182-185
为保证高压线下软土地区基坑施工的质量,以南通市某一明挖区间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研究了高压线下软土地区基坑TRD组合施工方法及要点,进行实例分析,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TRD工艺具有稳定性高、成墙质量高等优势,避免了基坑连续墙体的倾覆现象,对于加强基坑支护、止水防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58m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君  张勇 《路基工程》2015,(5):164-167
以杭州地铁4号线官河站地下空间连接工程为例,介绍了软土地区58 m超深、超厚、超重地下连续墙成槽关键技术以及设备选型、护壁泥浆性能、坑外辅助降水等措施,钢筋笼吊装、预埋接驳器质量控制、水下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确保地下连续墙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其钢筋骨架主要有钢箱和钢筋笼。目前,超深地下连续墙带来的超长、超重钢箱/钢筋笼吊装问题已愈发突出。基于某钢箱/钢筋笼接头试验段工程,探讨了地下连续墙钢箱/钢筋笼吊装施工安全管理。分别对吊装前设备选型、吊点控制、吊装过程中安全控制三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相关项目施工经验,给出了部分适用于类似工程的施工建议,以期在地下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中,进一步推进钢箱/钢筋笼吊装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工序,深入岩地质条件下的成槽施工是当前的难点问题之一。结合入岩成槽的工程实践,系统地总结了超深入岩的几种成槽施工工艺,包括冲击锤成槽、铣槽机成槽、“两孔一铣(抓)”或者“一孔一抓(铣)”、钻爆铣槽等工艺。针对成槽施工的主要施工设备和辅助施工设备进行了介绍,详细论述了几种组合成槽工艺的关键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并基于松坪站项目,介绍了两孔一铣工艺与一孔一铣的实际应用,比较分析这两种工艺。结果表明,一孔一铣工艺施工效率高出41%。对于深入岩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大桥为双塔双跨悬索桥,主跨跨径达到1 688 m,边跨钢箱梁长548 m,其西锚碇采用厚度为1.5 m的地下连续墙作为锚碇基坑开挖的主要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深入中、微风化泥岩,基坑开挖深度达到22.2 m,采用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基于该大桥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探讨超深锚碇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给出部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SMW工法桩常用于深度不大于11 m基坑的支护结构,具有工期短、无污染、噪声小、可回收等特点。为研究此工法桩在超深基坑的适用性,以苏州某基坑工程(基坑深度15 m)为例,计算超深基坑开挖各工况下SMW工法桩的侧向变形、钢材强度承载力、地表沉降等规律,并现场施工验证。结果表明,SMW工法桩可作为深度15 m左右基坑的围护结构,且在工期、环保、经济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